民勤县县属完全中学
民勤县第四中学的前身是1956年创办的民勤县初级中学,1958年改称民勤二中,后改办为民勤县委党校,1979年设立完全中学,更名为民勤县第四中学。1998年全县教育布局调整为独立高中。2002年被武威市教育局命名为市级示范性高中。2020年11月,民勤县第四中学喜获第二届“全国文明校园”荣誉称号。
民勤县第四中学的前身是1956年创办的“民勤县初级中学”,1958年改称“民勤二中”,后改办“民勤县委党校”。1979年设立完全中学,改建为“民勤县第四中学”。1998年全县教育布局调整为独立高中。2002年被武威市教育局命名为市级示范性高中。经过60多年的发展,学校积累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形成了“爱岗敬业、廉洁自律、求真务实、无私奉献”的优良传统,确立了“学风踏实、教风扎实、校风朴实”的办学风格,奠定了“诚朴勤学”的校训和“团结、求实、进取”的校风。 。
2025年3月3日,民勤四中召开了膳食监督家长委员会成立大会暨及第一次工作会议。
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学校现有教学班67个,在校学生4782人,有教职工253人。
办学条件不断改善。学校占地65亩,建有教学楼、实验电教楼、综合办公楼、青少年活动中心、学生公寓楼等,建筑面积3万余平方米。学校先后装备省级一类标准理、化、生实验室10个,多媒体教室4个,学生微机室5个。建成民勤四中网络中心,创建民勤四中校园信息主页,搭建“校园通”信息平台,装备学校内部信息资源库和电子图书馆。校园环境优美,布局合理,被省市树为“校园环境文化建设示范校”。
学校管理规范、科学、高效。内部管理体系、评价机制相对完善,重视教师职业道德培训和专业培训,实施“厚德、博识、儒雅”和“勤学、明礼、知行”的师生礼仪工程和名师培养工程,重视青年教师培养,加快青年教师成长速度,率先在全市推行封闭式管理,实施使学生能成功、让教师有成就的“双成”工程,注重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化发展。
教研工作特色显著。学校以课堂教学研究为中心,以校本教研为重点,以课题研究带教学研究,以校本课程带高考研究。教研工作按照“课题牵动、典型引路、活动推进、合作交流”的思路不断向纵深发展。迄今为止,教师在地级以上刊物发表论文450余篇,有6项教研成果分别获得省级一、二、三等奖,学生有70多人次获得国家、省、市、县学科竞赛一、二、三等奖,校本课程的发展已基本系统化。
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攀升。重视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曾被国家教委树为“全国德育先进校”。近年来总结的德育“五化”模式,获得了甘肃省基础教育课题二等奖。学校先后为清华、人大、同济、武汉大学等名牌高校输送新生5000余名。2000年以来,学校高考录取人数一年一个新台阶,高考综合录取率始终处于全市同等学校前列。2004年高考录取1199人,综合录取率达85.2%,居全市第一。2005年高考录取1045人,其中文科有2人进入全省前20名,1人以全省第五名的成绩夺得全市文科状元。
学校的迅速发展和所取得的办学业绩,得到了社会的广泛好评和上级部门的高度肯定。2000年以来获“全省中小学德育工作先进集体”、“武威市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市级 “文明单位”等荣誉称号50余次。2008年,民勤四中教育教学取得骄人业绩。高考600分以上人数达12人,文科学生祁伟以635分的成绩获全省文科第十七名、武威市文科状元,张博以628分的成绩获全省文科第四十五名、全市第五名;重点、本科一次上线人数较往年大幅度提升,文化课一次性上线人数,重点57人,本科249人;至今高校录取重点78人,本科445人,综合录取1281人,录取率71.25%,在本学年数理化生奥赛及英语能力竞赛中有15人获得全国或省级一、二、三等奖。
近几年来,民勤四中先后向人大、同济、南开、浙大等高等院校输送合格新生8533人,高考综合录取率由2009年的87.22%提高到了2013年的97.86%。2011年高考,共录取1854人;2012年高考,共录取1653人。2013年高考,重点、二本一次上线人数和录取人数大幅攀升,开创了高考历史新纪录。杨燕同学以573分的优异成绩摘得全县文科状元桂冠,在全县文科前5名中,该校有4人,在全县文科前10名中,该校有7人;重点录取168人,综合录取1922人录取率达97.86%。
2020年11月,入选第二届全国文明校园名单
直接与食堂经理联系,将节省中介费1~4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