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中学
北京市回民学校
2025-06-25 15:098
信息概况
  • 区域:北京西城区
  •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广安门内大街225号
  • 全景查看全景/街景
  • 浏览8
  • 学校电话
学校详情

北京市回民学校(Beijing Huimin School)是一所由北京市西城区教委主管的全日制公立完全中学,是北京市重点中学、北京市示范性普通高中。

回民学校始建于1925年,其前身“国立回民学院”为成达师范学校、西北中学、燕山中学三所学校结合而成。;1949年,更名为国立回民学院;1979年,恢复北京市回民中学校名;1985年,改名为北京市回民学校。

据2019年2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占地面积87亩,建筑面积38000平方米,有初、高中48个教学班,1700余名学生(其中住宿学生760余名),225名教职员工,14个民族的少数民族师生占总数的30%。


学校介绍

北京市回民学校创建于1925年,其前身“国立回民学院”为成达师范学校、西北中学、燕山中学三所学校结合而成。

成达师范最早成立于山东,1929年迁至北平。抗战时期,颠沛流离,辗转迁徙,1941年在桂林归为国立,1946年复又从重庆迁回北平。解放前夕,成达师范由中国共产党接管,合并了西北中学、燕山中学,在1949年10月6日,建立了国立回民学院。这是新中国成立后建立的第一所少数民族院校,属中央教育部直属管理。

回民学院时期,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民族工作,优先发展民族教育。在全国范围内选派优秀的教师、招生和分配,使学院的办学质量迅速提升。教育、教学工作很快就跻身于北京市先进学校的行列,文体活动水平也赫赫有名。学院培养出的少数民族干部,在社会主义建设初期,肩负历史责任,奔赴祖国各地,承担着宣传和贯彻党的民族政策的重要工作,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从1958年开始,回民学院的干部、教师陆续调离,校园也逐步缩小。抽调部分骨干老师分别参与筹建宁夏回族自治区、宣武红旗夜大、宣武师范、中国伊斯兰教经学院等。回民学院本部在1963年分为回民中学和68中学。1985年两所学校重新合并,北京市教委将回民学校确定为首批办好的市级重点中学。回民学校师生经过多年艰苦卓绝的努力奋斗,办学质量逐渐提升。2002年,被市教委评审定为北京市高中示范校。2003年又与181中学合并至现在的规模。

近年来,北京市回民学校以“融﹒和”文化为引导,致力于打造多元聚融、和谐共赢的现代化民族特色品牌学校。学校坚持“以人为本、质量立校、精品建设、办有特色”的办学思想,秉承“立德、笃学、健康、和谐”的校训,求真务实,开拓进取,在北京这方教育沃土上孕育着生命的坚定与执著,实现着民族教育的“共存、共赢、共发展”,传递着民族团结、平等、友好互助的发展理念。

学校曾经先后获得“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先进集体”、“全国学校体育卫生先进单位”、“教育部德育工作典型经验奖”、“北京市精神文明标兵”等荣誉称号,现为“国家级高中特色发展试验项目校”、“北京市中小学学校文化建设示范校”、“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基地”、“北京市奥林匹克体育后备人才(男女足)基地校”、“北京中赫国安足球俱乐部校园足球基地校”。2003年6月回民学校被认定为北京市示范性普通高中学校,在同年7月与北京市181中学合并。而在八十多年来,学校培养出了4万余名毕业生。有一大批从事大、中、小学的教育工作者,有一大批从事科技、文化、新闻、出版、文体、卫生等各行各业的专家学者;特别是有一大批在全国各地从事民族宗教工作的民族干部。

北京市回民学校校园环境优美,教学设施优良,占地面积87亩,建筑面积38000㎡。校园中绿树掩映,鸟语花香,富有浓郁的文化氛围和民族风格,教学楼、实验楼、办公楼、图书馆、羽毛球馆、餐厅、宿舍等组成的建筑群错落有致,别具特色。学校有标准的400米田径运动场和足球场,球场草坪获得FIFA QUALITY PRO认证,为最高标准的人造草坪足球场地。看台能容纳2000多名观众,看台下面是120米的风雨跑廊,充分满足学子们的体育锻炼需求。

九秩春华,芝兰玉树,桃李芬芳,学校培养出的数万余名毕业生,在祖国各个历史时期的建设中,在各行各业的发展进步中,特别是在党的民族团结教育工作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引导下,北京市回民学校致力于打造多元聚融、和谐共赢的现代化民族特色品牌学校,形成了“多元一体”文化视域下的“融•和”办学理念。学校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传承发展民族优秀文化、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为己任,在党的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探索中发挥着引导作用,促进民族团结、共建美好家园,促进各民族师生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拥抱在一起,担当着各民族“守望相助”共同使命,播撒着“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希望。


办学规模

回民学校地处北京市少数民族聚居的牛街地区。今天的回民学校占地面积87亩,建筑面积3万5千平方米,校园环境优美。教学楼、实验楼、办公楼、图书馆、篮球馆、餐厅、宿舍等组成的建筑群错落有致,富有浓郁的民族风格。学校建成主干千兆宽带百兆到桌面的校园网,全校8座楼均通过千兆光纤与网络中心的主交换机相连,实现了班班通、室室通。数字校园建设已成规模,其中教育教学资源总量已达550G以上,图书馆10万册藏书中有2万册是电子图书。有标准的400米田径运动场和足球场,看台能容纳2000多名观众,看台下面是120米的跑廊。教室内配备计算机、电视机、录音机、放像机、实物投影仪。学生宿舍是高档公寓,设有空调、电视、电话、双卫生间、冷热水、计算机接口到每个人的写字台。餐厅可供800余人同时就餐。学校的教学硬件设施基本完备,办学条件较好。


校园环境

占地面积87亩,建筑面积38000㎡。校园中绿树掩映,鸟语花香,富有浓郁的文化氛围和民族风格,教学楼、实验楼、办公楼、图书馆、羽毛球馆、餐厅、宿舍等组成的建筑群错落有致,别具特色。学校有标准的400米田径运动场和足球场,球场草坪获得FIFA QUALITY PRO认证,为最高标准的人造草坪足球场地。看台能容纳2000多名观众,看台下面是120米的风雨跑廊,充分满足学子们的体育锻炼需求。


师资力量

现有教职工259人,其中专职教师164人。区级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28人,高级教师占教师总数的45%,有著作、有科研课题的教师占37%,有四个区级、一个市级先进教研组。12种少数民族的师生占师生总数的30%以上,各民族师生共同学习生活在一和谐团结民族大家庭中。


学校特色

伴随时代的进步,国家的发展,北京市回民学校在新的世纪里,站在更高的平台上,不断总结、不断实践、不断探索,走出了一条成功的办学之路,在春色满园的民族教育花园中,成为一朵充满青春活力的、绚丽芬芳的奇葩。

进一步明晰办学理念

北京市回民学校近十年来确实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已经跻身于北京市示范学校的行列。学校深深感受到务实、科学、先进的办学理念是学校弃旧革新、凝聚人心与力量、促进快速发展的关键。面对着新时代教育改革的挑战,面对着回民学校自身发展、再铸辉煌的要求,学校进一步明确了办学思想,即:“精品、主人、以人为本”。2003年,学校提出了“实现北京市回民学校新腾飞的构想”。2004年1月王静校长带领全体干部和教职员工,本着“办精品、创名校”的精神,制定了实现北京市回民学校新腾飞的第一阶段实施计划《发展构想》。秉承“立德、笃学、健康、和谐”的校训,北京市回民学校的发展驶向了一个新的快车道。

体现办学风格的民族性

北京市回民学校始终立足民族性,在办学思想、教育内容、培养对象、人员组成、各类活动、建筑风格、校内设置、环境装点、礼仪习俗等表现出民族元素。

学校通过民族教育的实践和研究,形成了十个方面的特色内容:探索民族发展的办学模式、形成民族风格的管理特色、培育民族团结的领导集体、建设民族教育的师资队伍、创造民族特点的办学条件、体现民族政策的招生办法、富有民族特色的教育内容、开展民族传统的文体活动、组建民族需求的服务实体、参与民族社区的实践活动。

用“爱”培养孩子,用“责任”关注孩子

北京市回民学校抓教师观念的转变,怀着强烈的责任感,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各学科老师都已经将现代化教育手段引入到课堂教学当中。将学科教学与现代信息技术整合,综合利用教学资源,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与效率。

生动活泼的学生活动是北京市回民学校学生成长的广阔天地。三十公里的远足活动,十四岁生日班会,参加军事夏令营,野外生存训练,青年志愿者在行动活动,泰山、济南、曲阜社会实践,在西柏坡、抗日战争纪念馆等革命圣地举行成人仪式,阳光电视台、流星广播站、回声报、生态园、自主活动区等等,学校用“爱”精心为孩子的成长搭建了一个个舞台。

坚持开放办学,发挥资源辐射优势

北京市回民学校坚持立足宣武,服务北京,走向全国,面向世界,近年来,学校在秦皇岛市建立北京市回民学校分校,在呼和浩特市建立友好学校,接待了来自全国各地的数千名学生和教育工作者,接纳挂职干部34名,坚持着经济和智力支边活动。北京市回民学校作为国家民族基础教育的窗口,先后与美、英、日、韩等国的多所学校建立了友好关系,接待了数千名来访者。在刚刚结束的由北京市回民学校承办的首届“百名民族中学校长论坛”中,校长们提高了对民族教育的认识,加深了对民族教育的理解,增强了办好民族教育的信心。

2005年,北京市回民学校迎来了八十年的诞辰,展望回民学校未来的发展,有理由相信在新的世纪里,在新的挑战与机遇面前,展现给我们的将是一个锐意进取、朝气蓬勃、更加绚丽的回民学校。


食堂介绍
第一食堂
第二食堂
第三食堂

食堂介绍:

联系方式

直接与食堂经理联系,将节省中介费1~4万!

食堂地图
扫一扫访问当前网页
关闭
/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