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中学
北京市第十四中学
2025-06-24 11:063
信息概况
  • 区域:北京西城区
  •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莲花河南街2号
  • 全景查看全景/街景
  • 浏览3
  • 学校电话
学校详情

北京市第十四中学(Beijing No.14 High School)是一所由北京市西城区教委主管的公立全日制普通高等中学,是宣武区重点中学、北京市示范性普通高中。

北京市第十四中学的前身“畿辅学堂”创建于1906年;1912年,由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状元刘春霖号召将畿辅学堂扩大,改称畿辅中学校;1928年,更名为“燕冀中学”;1951年,学校成为公立完全中学,将燕冀女校、育华中学男生部、嵩云中学并入燕冀中学,更名为“北京市第十四中学”

截至2015年3月,学校总占地面积303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25000余平方米,设有4700平米的学生公寓,可容纳500余名学生住宿,共有33个高中教学班1600余名学生、164名教师,16个初中教学班近400名学生、110名教师。2020年5月,入选北京市中小学科技教育示范学校名单。


办学历史

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由张之洞主持在宣外大街64号院内创办了畿辅学堂,同年在京师督学局立案,有中学1个班40人,学制5年;高等小学1个班40人,学制3年;初等小学1个班60人,学制4年;教员9人,职员3人,经费由直隶省提供。

民国元年(1912年),由于大多满清官员因辛亥革命返回原籍,清代最后一位状元刘春霖号召数名河北籍知名人士,对学校进行了扩建,改称畿辅中学校,学校也从原来的公立变为私立,成为老北京最早出现的私立学校之一,学制为四二制。

民国17年(1928年),更名为“燕冀中学”,成为河北籍同乡在京子女们学习的学校,学校分男、女两校,男校在外城广安门大街,女校在内城西什库后库。

民国20年(1931年),增设高中班,实行三三学制。

民国24年(1935年),接收下斜街京华美术专科学校校舍。同年,燕冀中学迁入畿辅先哲祠。

民国36年(1947年),女校停办高中

1951年,市政府接管,将燕冀女校、育华中学男生部、嵩云中学并入燕冀中学,命名为北京市第十四中学,成为公立完全中学,校址定在北京市宣武区下斜街四十号的燕冀中学原校址。

1956年,学校创建校办厂,为学生的学习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创造了条件。

1978年,北京市第十四中学被首批评为宣武区重点中学。

1998年,初中部从十四中分离,与北京市第一三六中学合并成立北京市第十四中学分校。十四中改制为高中校。

2005年,为扩大十四中优质教育资源的辐射作用与131中学、204中学合并两址办学,重新改为完全中学,十四中新址(西址)动工。同年被评为北京市示范性普通高中。

2006年,十四中在人民大会堂举行了百年校庆。

2009年,学校新校址投入使用,高中部迁至新址。

2010年,学校与十四中分校合并,三址办学。

2011年,三址办学改为两址办学,取消天宁寺校址。


办学条件

办学规模

截至2015年3月,学校共有33个高中教学班1600余名学生,16个初中教学班近400名学生;总占地面积303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25000余平方米,设有4700平米的学生公寓,可容纳500余名学生住宿。

高中部占地面积近六十亩,有标准的400米跑道和足球场地,有地下篮球馆、艺术楼和学生公寓

硬件设施

截至2011年4月,学校不仅建有供初、高中生使用的标准教室40余间,每间教室都配备了电子白板,还配有实验室10间、普通实验室45间、功能教室20余间,其中包括系列化学实验室、系列生物实验室、系列物理实验室、地理教室等。这些专用教室与标准教室比例达到2.5∶1。

地理专业教室内有数字星球系统,由电脑软件操控,可以描述许多地理信息,比如模拟太阳表面的现象、卫星飞行的轨迹、演示飓风形成过程和模拟当地球抽干海水之后的情况等。还拥有能展示出地球上看到的所有星座的星相仪,可以模仿火山喷发过程的设备,能够模拟地震发生时的情景的地动仪,多间专用教室都可以开展整合性学习

师资力量

截至2015年3月,学校有博士后1人,博士1人,硕士16人,60余人获得研究生课程结业证书;北京市特级教师4人,北京市骨干教师6人,高级教师60余人,高中164名教师,初中110名教师。


食堂介绍
第一食堂
第二食堂
第三食堂

食堂介绍:

联系方式

直接与食堂经理联系,将节省中介费1~4万!

食堂地图
扫一扫访问当前网页
关闭
/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