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The High School Affiliated to 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简称“北京师大附中、北师大附中”,是教育部直属北京师范大学的第一附中,北京首批市级重点中学、北京市首批示范性高中。北京师大附中的前身是成立于1901年的五城学堂,是中国成立最早的公立中学,是中国最著名的中学之一,在海内外享有盛誉。
北师大附中占地面积43877平方米,总建筑面积48078平方米,截止到2014年学校共有在校学生2453人;外国留学生107人,在职教职工245人。2020年5月,入选北京市中小学科技教育示范学校名单。
2024年4月,经开区宣布拟与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合作,在北神树地区打造十二年制学校。
1901年,五城学堂成立,陈璧为首任总督办。
1902年,顺天府尹堂和五城察院筹拨2800两银,为学堂购置图书,更名为五城中学堂。
1904年,学堂议定新章,加强对学生的全面考核,即勤学分、汉文洋文分、体操分三门各立一册。
1912年,奉南京临时政府教育部令,五城中学堂改名为“北京高等师范学校附属中学校”。
1921年,增设女子部,是为全国中学男女同校之始。
1922年,林砺儒主任进行学制改革,采用三三制,制定三三制学则40条,自定大纲,自编教材。
1923年,正式施行三三制,校名改为“国立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1931年,男附中与女附中合校。重定学校组织管理条例、办学方针。
1937年,七七事变后,部分师生随师范大学内迁西安,改称“西北临时大学高中部”。翌年,迁至陕南古路坝,改称“西北联大附中”。
1938年,北京的附中划归国立北京师范学院,名为“国立北京师范学院附属中学”。
1939年,“西北联大附中”更名为“西北师院附中”,后迁至城固东关。
1949年2月,北平市军管会文管会接管北平师范大学,委派郝人初委员任附中校长,华北育才学校与北平师大附中合并。
1952年,教育部指令学校机构调整:原一部、四部合并,仍叫“师大附中”。工农速成中学,后又改为东城师范。
1972年,师大附中由师大领导,划归宣武区教育局领导,改名为“北京市南新华街中学”。
1977年,北京市委批准恢复原校名:“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1978年,北京市委决定:师大附中仍归北京师范大学领导。为北京市重点中学之一。撤消革委会,恢复校长制。
1980年,改建校舍。兴建教学大楼、实验楼、礼堂、食堂、大操场、学生宿舍楼、教师宿舍楼。
1992年,北京师范大学批准我校与大兴县教育局签订协议,在大兴县黄村建立师大附中分校,期约8年。
1997年,被评为市“首都文明单位标兵”。
2001年,举行建校100周年庆典。
2011年,隆重举行建校110周年庆典,钱学森班正式成立。
2024年4月,经开区宣布拟与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合作,在北神树地区打造十二年制学校。
截止到2014年,北京师范附属中学学校占地面积43877平方米,总建筑面积48078平方米;学校有建筑为:可容纳800人的学校礼堂、专业的音乐教室和美术教室、合唱音乐教师、教学楼、综合实验楼、学生宿舍楼、研修楼、百年附中会堂、运动、用余计算机图形图像制作的苹果机房、生物数字化实验楼等。
截止到2014年学校共有高中32个教学班,初中23个教学班,在校学生2453人;外国留学生107人。
截止到2014年学校共有在职教职工245人,其中教师200余人;教师具有高级职称的90多人,其中正高级7人。市区级学科带头人27人,市区级骨干教师40人;教师中博士3人,硕士90余人。50多位教师从国外学习、工作归来。特级教师15人,11人任课或指导青年教师。
直接与食堂经理联系,将节省中介费1~4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