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理工大学附属中学(High School Affiliated to BIT),简称理工大附中,是北京市示范高中、海淀区重点中学,其前身为北京市工农速成中学。
北京理工大学附属中学建于1950年,1980年被认定为海淀区重点中学,2004年成为北京市示范性普通高中校。学校自创办以来,形成了“人文奠基,理工见长”的特色。
截至2014年,学校占地65亩。截至2014年11月,从小学一年级至高三共12个年级,拥有74个教学班2300多名学生,300余名教职员工。
2020年4月26日,学校被认定为北京市第二批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达标学校。2020年5月,入选北京市中小学科技教育示范学校名单。
2022年,海淀区严格按照教育部文件对“公参民”学校的认定标准开展工作,北京理工大学附属中学分校将转为区属公办学校,校名不变。
北京理工大学附属中学建于1950年,原名为北京市工农速成中学。此时,学校主要为新中国“培养工农成为近代科学技术的高级干部”。
1952年春天,教育部决定将北京市工农速成中学附设于北京工业学院,直接在大学的领导和帮助下发展,学校改名北京工业学院工农速成中学。
1958年秋季,为当时国家建设的需要,学校改为北京工业学院预科,实行双轨制办学体制,一部分作为大学预科,直接招收成人,培训后多数都上了工业学院;另一部分招收高中学生。
1962年,学校完成了国家的成人预科教育任务后,更名为北京工业学院附属中学,简称京工附中,完全招收高中生。
1980年,学校以其优秀的教职员工队伍和突出的办学成绩,被海淀区政府确定为区属重点中学。
1990年学校随大学的更名为北京理工大学附属中学。
2004年被评为北京市示范高中校。
2010年10月学校迎来建校60周年纪念日。
2014年被评为海淀区第七届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周承办学校。
2015年3月被评为2014年度北京市中小学数字校园实验校建设与应用评估过程中,建设与应用绩效综合评定结果为优秀,特授予“数字校园五星级学校”称号。
截至2014年,学校占地约65亩,建有教育教学设施及现代化信息网络设备、现代化的天文台、多功能数字实验室、生物组培室、通用技术设计室、机器人工作室、邴龙基天文工作室、气象教室等科学教育专用教室及图书馆、阅览室、老舍书苑、悲鸿画轩、百艺坊、咖啡舒吧、茶艺教室等人文教育专用教室;还有跆拳道馆、击剑馆以及学生食堂、校园气象站、电视台、400米塑胶田径运动场、乒乓球场、篮球场、排球场、足球场等。
截至2014年11月,从小学一年级至高三共12个年级,拥有74个教学班和2300多名学生。
截至2014年11月,学校共有300余名教职员工,其中特级教师7人(任志瑜、陈敬川、何拓程、陈德收、杨秀兰、刘建新、马成霞),市区学科带头人及骨干教师70人,截至2014年6月,学校有北京市骨干教师5人(苏明学、徐泓、艾涛、孟晋),海淀区骨干教师22人(樊丽英、黄晗曲、袁聪、傅湘涛、何岚等),海淀区学科带头人37人(柳莉、李中江、赵艳君、汪德华等)。
截至2014年,学校与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一些名校建立的友好合作校关系。
直接与食堂经理联系,将节省中介费1~4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