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冲市第一中学,位于云南省腾冲市,于2001年被云南省教育厅认定为云南省一级三等完全中学,2008年为云南省一级二等完全中学,2014年12月晋升为云南省一级一等完全中学。
腾冲市第一中学,创办于1915年7月,校址初设于县城内秀峰山附近原县立高等小学堂。其后学校几经易名,曾更名腾冲等五属联合中学,腾冲等五属共立中学,云南省腾越中学,腾冲县人民中学等;2015年10月1日,更名为腾冲市第一中学。
截至2015年11月,校园占地面积236亩,建筑面积71346平方米,绿化面积40696平方米;共有71个教学班,高中50个班,初中21个班,在校学生4500余人;有来自缅甸和临近州市县学生200余人,共有教职工308人。
2020年11月,被评为第二届全国文明校园
腾冲市第一中学创办于1915年7月,由民国元老、乡人李根源和县知事徐家钰倡建,委托李曰琪、吴嘉禄、刘楚湘等人筹建。校址初设于县城内秀峰山附近原县立高等小学堂
1916年,迁往城南来凤山北麓财神庙内,即现校址。首任校长为时任镇南(今南华县)知县寸辅清(清代举人、留日学生)。
1922年经校长刘楚湘呈请省教育厅批准,招收腾越道所属土司(南甸、干崖、盏达、陇川)等地的各族学生,改校名为腾冲等五属联合中学。
1931年更名为腾冲等五属共立中学,并增设女中部。
1938年省教育厅将腾冲五属共立中学、凤瑞高中、云南省立腾越边地简易师范3校合并,建立云南省腾越中学,委留美硕士熊廷柱任校长,开办高中班、简师班。
1942年5月,因日寇入侵,腾冲沦陷,学校被迫停办。
腾冲光复后,学校于1945年5月恢复。
1949年12月腾冲解放,人民政府接管学校。
1950年,县立职业学校和县立女子中学与省立中学合并,改名腾冲县人民中学。
1951年初人民中学更名为腾冲中学。
1953年更名为腾冲县第一中学。
2001年被云南省教育厅认定为云南省一级三等完全中学
2008年被云南省教育厅认定为云南省一级二等完全中学。
2014年12月为云南省一级一等完全中学。
2015年10月1日,更名为腾冲市第一中学。
截至2015年11月,校园占地面积236亩,建筑面积71346平方米,绿化面积40696平方米;共有71个教学班,高中50个班,初中21个班,在校学生4500余人;有来自缅甸和临近州市县学生200余人。
截至2015年11月,校园内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滇西军都督府成立旧址及叠园集刻。学校建有图书馆、体育馆、艺术馆、理化生实验室、心理咨询室、学生餐厅及400米标准田径运动场。建有校园网、教室配置多媒体设备、建成了校园资源素材库,拥有20万册电子音像图书及1万个精品课件。
截至2015年11月,学校共有教职工308人,其中专任教师270余人,有云南省特级教师4人,高级教师90人,一级教师72人;国家、省、市、县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18人;获硕士学位、研究生结业20余人;本科以上学历占98.3%。
云南省特级教师(不全):赵辉昌 、黄苑黎
截至2015年11月,学校先后有美国、瑞典、新加坡、缅甸、中国香港地区、中国澳门地区等国家和地区的教育考察团到学校进行交流考察。同时,学校与上海外国语大学、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南开中学、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中学、华东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深圳外国语学校等著名高校和中学开展结对合作,每年分批选派教师去进修培训。学校还与香港“中华精忠慈善基金会”合作,每年派出20多名学生到中国香港地区进行交流学习。
学校于2011年被北京大学列为“校长实名推荐学校”,成为北京大学在云南指定的五所“校长实名推荐学校”之一,2013年入围清华大学“新百年领军计划”学校,同时还成为哈尔滨工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西南大学等知名高校的优秀生源基地和中国人民解放军成都军区国防生源基地。
竞赛成绩
2012年,在全国高中数学联合竞赛上,该校李重达、张恩邦两位同学分别荣获二等奖;董诗礼等五名同学获三等奖。
2009年,在第26届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上,该校任明倩、陈正锁两位同学获二等奖;蒋庆远等十名同学获三等奖。
技能成绩
2013年,在“2013届希望之星英语口语大赛”上,该校四位同学分别获得高中组和初中组的一等奖。
2012年,在保山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举办了中小学师生优秀文学作品大赛上,该校九年级336班学生逆水寒的作品《真情在落花中,飞翔》获一等奖。
2014年6月7日-8日,在以“英语沟通世界、梦想成就未来”为主题的第十届“希望之星”英语口语大赛上,初中组杨紫娴、刘琰两位同学获一等奖。
2015年,在全省高中语文、数学岗位技能大赛初赛腾冲赛区中。岳安定等四位老师获一等奖。
直接与食堂经理联系,将节省中介费1~4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