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朝阳学校,成立于2012年,是北京市朝阳区教委与东北师大附中合作创办的一所公办全寄宿制完全中学。学校坐落于北京市朝阳区金盏金融服务园区。作为一所优质资源引进校,朝阳区教委按照市级示范校标准投入建设,东北师大附中选派优秀管理团队和骨干教师,合力打造高质量、有特色、学术型、国际性的现代学校。
“唤醒生命自觉”
学校以“唤醒生命自觉”为核心理念,致力于唤醒学生自主意识、塑造自砺品格、实现自我超越,帮助学生成长为“脸上有笑、目中有人、心中有爱、腹中有墨、肩上有担、手上有艺”的自觉现代人。学校秉持“志存高远 学求博深”的校训,创新育人实践,探索“自主规划、自主管理、自主学习、自主创造、自主评价”的“五自”成长路径,搭建“基础—拓展—升能”三个层级的“自觉成长”课程体系,推进“学本优效课堂”教学实践研究,深化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改革,强化现代学校治理体系建设,在基础教育落实“双减”、提升育人品质的工作中积极作为,为学生创设适性发展的教育生态。
“五自”成长路径
学校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发展素质教育,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学校尊重学生成长规律,激发学生学习、生活的能动性,激励主动参与;激发学生的创造性,彰显学生个性特质。探索出学生自主发展的“五自”成长路径,即自主规划、自主学习、自主管理、自主创造、自主评价。致力于唤醒学生自我意识,发展自主能力,塑造自砺品格,帮助学生成长为“脸上有笑、目中有人、心中有爱、腹中有墨、肩上有担、手上有艺”的自觉现代人。
学校依循“五育并举”打造学生成长环境。科学安排体育运动负荷,开展学校特色体育项目,大力发展校园足球,开设橄榄球、击剑、射箭、太极、轮滑、传统武术、跆拳道、啦啦操等校本课程,让每位学生都能掌握1至2项运动技能。落实音乐、美术、书法等课程,通过社团活动、艺术节展演等校园艺术活动,帮助每位学生学会1至2项艺术技能。学校充分利用周边资源,开展劳动教育,加强学生生活实践、劳动技术和职业体验教育。组织学生参加菜园种植,开展校外劳动实践和社区志愿服务。
“六有”课程体系
学校进一步完善现代化、特色化课程体系,推进整体课程的结构化整合。深化课程育人、文化育人、活动育人、实践育人、管理育人、协同育人。一方面深入开展国家课程的校本化建设,注重开发理想信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生态文明和心理健康维度的课程。另一方面着力打造校本课程特色,以课程建设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实现校本课程创新,提升课程领导力,深化全员课程意识,形成丰富多元的课程文化,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学本优效课堂
学校课堂教学侧重学生核心素养建构,培养学生认知能力,促进思维发展,激发创新意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教师深入理解学科特点、知识结构、思想方法,科学把握学生认知规律。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呵护学生好奇心、想象力、求知欲,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能力。
为提高课堂教学实效,学校从2015年开始,启动“学本优效课堂”教学改革。“学本优效课堂”以学习者核心素养发展为本,实现由“知识传递”向“素养建构”转型,体现自主建构、对话建构和活动建构,达到唤醒自觉,促进学习者主动、和谐、全面发展。“学本优效课堂”遵循“先学后教、问题导学、群智合作、及时反馈”的教与学策略,教师不再是知识的讲授者,而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参与者,学生主体地位得以凸显,课堂呈现尊重、关爱、民主、和谐的学习生态。
2018年,“学本优效课堂”教学改革进入单元整体教学探索阶段。依据普通高中新课程方案和学科课程标准,结合现行教材和学生实际情况,重构结构化教学内容,使学段学科教学内容单元化,即将教材合理划分成适合学生文化基础与认知规律的教学单元。单元整体教学在认识、设计、实施、评价等方面已初见成效。
元晖教师工程
按照“四有好老师”标准,学校以新时代教师素质要求和国家课程标准为导向,强化师德教育和教学基本功训练,不断提高教师育德、课堂教学、作业与考试命题设计、实验操作和家庭教育指导等能力。通过“元晖教师工程”,学校、学部、相关处室、教研组和年级组联动,针对“学习型教师 、反思型教师 、研究型教师、教育家型教师 ”四个层级教师发展群,做好“研、训、带、展、评”工作,为教师个体和整体发展提供支持。
2021年1月,入选2020年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名单。
2022年4月,荣获2022年首都劳动奖状。
2023年11月,荣获2023年度北京榜样·志愿合作先锋。
直接与食堂经理联系,将节省中介费1~4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