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一所公立初级中学
山东省成武实验中学成立于1994年11月,是由原成武师范、成武县教师进修学校、成武县职工中专三校合并而成,校址在原成武师范(永昌路南端)。
学校现有教职工170人,40个教学班,在校生3000余人。 几年来,学校坚持“人才兴校”的办学方针,大力实施“人才强校”战略,通过采取“立足本校、名师传教、借鉴经验、资源共享”等手段,加强教师业务培训和师德教育,全面提高教师整体素质。
自2002年起,学校有26人次获省市级优教优质课、教学能手等称号,62人次获县级各类荣誉奖励,有3人获专业技术拔尖人才称号。
山东省成武实验中学是一所演绎传奇的学校,它从一穷二白到校舍林立;从濒临倒闭到成就斐然;从应试教育到素质教育;从一所躬耕前行的新校再到一所在全县颇具影响力、备受人民群众赞誉的学校。成武实中人付出了太多太多,也饱尝了很多的艰辛。但无论怎样,他们执著不已、矢志办学的决心和信念,却从来没有改变过。“改变落后面貌,办好人民满意教育”就是他们不竭的动力源泉 。
2002年4月,吴兴华校长带着特殊的使命,带领教改小组进驻了实验中学。可眼前的情景让所有的小组成员都感到迷茫:一座小型教学楼,一座学生宿舍楼和几间破旧的教职工用的平房。没有像样的餐厅,也没有操场,学校的空地都被老师变成了“自留地”,校园里放养着鸡、鸭、鹅……至于学校的硬件设施就更不用说了,没有实验室,也没有微机室,更没有图书馆,学校连个像样的会议室都没有。师资薄弱、人心涣散、生不逢时、前途渺茫。一个“脏、乱、差”校园摆在了教改组的面前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面对状况,教改小组成员深感肩上的责任重大,他们在成武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强力支撑中,在县教育局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以改革的姿态,开始了创建新的实验中学的办学征程。
为使学校尽快扭转被动落后的局面,成武县政府专门成立了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学校的发展,县委书记鲁志成亲自到校调研,现场办公。县委宣传部部长韩瑞广等有关领导也多次到校了解情况,为学校的发展营造舆论环境,县教育局长袁建国同志更是多次亲临一线,协调学校发展之需。成武县委、县政府的重视,给吴兴华校长带领的教改小组巨大的鼓舞,他们首先从领导班子自身抓起,解放思想、理清思路,确保了学校正确的政治方向和发展方向。紧接着,他们在倡导教师“勇创佳绩、建功立业”的基础上,又加快了“共建美好校园”的步伐。2003年,一座容纳40个教学班的教学楼拔地而起;2006年,近千平方米设施齐全的学生餐厅建成;2009年,学校综合实验楼落成,内设18个特长活动室,两个电子备课室,还购置了500万元的教学仪器设备强化现代信息化建设,彻底告别了“无实验室、无微机室、无图书馆”的“三无”历史,现代化、信息化的多媒体教学走进了课堂
学校通过各种渠道,努力改善办学条件,取得明显成效。学校自2003年起新建教学楼一座,餐厅一处,综合教学楼一座,校舍面积增至16000平方米,学校新进图书8000册,配备了微机室4个,实验室4个,舞蹈、围棋、二胡、古筝、胡芦丝、笛子、打击乐、戏曲、朗诵、绘画室等,所有班级都安装了多媒体,购置了大批的仪器设备和体育器材。标准篮球场4个,硬化篮球场4个,学校固定资产从1995年的260万元增加至2011年的1120万元
2003年中考,学校综合成绩位居全县第一;2010年中考,全县文化课总分前十名的学生中实验中学占居7人;学生成绩600分以上考生163人;500分以上考生536人,占参考学生的54.1%;全县65名“泰山杯”中考奖学金获得者中该校占42人;43名“叶荫堂奖学金”获得者中该校占30人。到2011年中考,学校再创佳绩,在全市报考菏泽一中的考生中,总分前十名的学生中有该校毕业生3人,70多位考生文化课超过600分。该校在转变自身形象中实现了新的跨越,一所新的品牌学校日渐形成
实验中学培养了一批优秀的学生,在书法、绘画、作文、体育、舞蹈、声乐等多项竞赛中获奖人数达300多人次。2011年,学校篮球队在全市中学生篮球比赛中获得第一名,并代表菏泽市参加全省中学生篮球赛,取得了第十二名的战绩。卢再冉同学在“全国中学生书法大赛”中,闯进了全国前100名,展现了实验中学特长教育结出的硕果 。
学校先后获得了“山东省教学示范化学校、省文明单位、省绿色学校、省优秀家长学校”以及“菏泽市规范化学校、市中学管理示范化学校”等荣誉称号
学校以“一切为学生终身发展”为办学宗旨,以培养社会合格人才,促进学生健全人格发展为目标,以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为切入点,以教会学生学会做人、学会负责、学会学习、学会问候为基本内容,加强学生的政治思想品德教育,取得明显成效。加强双基教学、积极推行教改,是实验中学教学取得优异成绩的重要举措。“教为主导,学为主体”自主探究式教学模式执行,教师集体备课、学困生帮助、课堂教学三清等一系列创新措施,为学生掌握知识发展能力搭建成功之路。
科学规范化管理是学校得以发展的重要保证,几年来,学校一直坚持以人为本,实行人性化管理,注重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的激发,强化各类人员的服务意识,突出育人效能,形成了运转有序。快捷高效的管理机制
直接与食堂经理联系,将节省中介费1~4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