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中学
齐齐哈尔市民族中学
2025-06-25 14:004
信息概况
  • 区域:黑龙江齐齐哈尔市
  • 地址: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建华区中华西路53号家属楼2号楼
  • 全景查看全景/街景
  • 浏览4
  • 学校电话
学校详情

齐齐哈尔市民族中学(Qiqihar National Middle School),是省级重点高中,也是省首批办好的重点中学、全国民族中学示范校、省级示范性高中、省级心理健康研究基地、黑龙江省唯一的多民族的少数民族中学。作为全省民族教育的窗口校和龙头校,在全省乃至全国享有较高声誉和知名度,享有“黑龙江省少数民族人才的摇篮”之美誉。

学校历史悠久,其前身是由1928年9月成立于奉天(今沈阳市)的东北蒙旗师范学校和1928年8月成立于黑龙江省的齐齐哈尔蒙旗师范学校合并而成,东北行政公署长官张学良将军兼任学校董事长。

学校拥有丰富的对艺术、体育、新闻传媒特长生的培养经验,建有市内一流的艺术馆、体育馆、游泳馆和模拟电视台,为国家重点院校培养了大批专业人才。

学校位于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建华区中华西路64号,占地面积5.6万平方米,建筑面积2万平方米。设施齐全先进,配有教学楼、办公楼、艺体综合楼、实验楼、学生宿舍楼、食堂、图书馆、微机室、语音室、多媒体教室。现有来自14个民族1800余名学生在校就读。

2019年12月9日,入选第七批“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单位)”名单。

历史沿革

建校起源 

齐齐哈尔蒙旗师范与东北蒙旗师范同一年成立,这是巧合吗?不是的。这两个学校最早的发起人是郭道甫,又称墨尔色。达斡尔族,莫和尔图人,名门望族出身。幼年在家学习满文,稍长入海拉尔满蒙学校学习汉文和蒙文。1910年入黑龙江省立第一中学,4年后毕业;1915年入北京俄文专修馆学习俄文。由于他勤奋好学,很快掌握了满、蒙、汉和俄等文字,后来又自修英语和德语。

为了提高蒙古民族的文化素质,1918年他在海拉尔成立私立学校,自任校长。1920年任呼伦贝尔蒙旗官立学校校长,课程是辛亥革命后新编的教材。1922年任北京蒙藏学校教员兼学监和北京政府中俄交涉公署署长王正庭的秘书兼咨议处俄文翻译。1923年6月前往乌兰巴托考察“外蒙古独立”情况,其间撰写了《新蒙古》一书。1924年初组建“呼伦贝尔青年党”接受“外蒙平民革命党”的主张。

1924年中华教育改进社在南京召开年会,郭道甫代表蒙古地区出席会议,并就蒙古教育问题发表演讲,发表《蒙古与教育》一书。随后南下广州,会见孙中山先生,同他交谈蒙古民族的解放问题,使他深受三民主义的影响和鼓舞。同年发表《蒙古问题》和《蒙古民族自决运动》等文。

1925年10月内蒙古人民革命党在张家口成立。郭道甫任中央执行委员兼秘书长。这一年他以冯玉祥秘书和西北督办署咨议的身份活动于内蒙古西部地区,后赴乌兰巴托,在蒙古被选为全国职工总工会中央委员会秘书长,并代表蒙古出席莫斯科召开的世界工联会议,当选为世界工联委员。

1928年7月郭在新左旗秘密召开青年党会议,决定以“武装革命恢复呼伦贝尔的完全自治”,提出“蒙古人民来治理蒙古”的口号,并组织武装暴动,在东北军的镇压下失败。后来以“政治问题”解抉呼伦贝尔为条件,郭去奉天接受议和。东北当局接受郭主张在不脱离中国的前提下,准许呼伦贝尔自治民治的要求。少帅又亲自答应郭提出的第二个要求:大力扶持和发展蒙古民族的文化教育,满足他抓基础教育培养师资的心声。同年冬,郭在奉天组建蒙古文化促进会,并以该会客义在沈阳艾家胡同创建东北蒙旗师范学校,自任校长,张学良任董事长。办学经费由奉天每年拨出一万四干两银元,布特哈、齐齐哈尔、呼伦贝尔各分担一千六百至三千两银元。

郭任东北长官公署咨议和张学良的秘书以后,在郭的建议下少帅指示黑龙江省督军署在齐齐哈尔市成立蒙旗师范学校初级部。郭提出“欲以造就为蒙古民族奋斗之人才”的口号。大力培养蒙古民族青年一代,使蒙古人民不再受其它民族的欺压和剥削,达到振兴和拯救蒙古民族的目的。“九一八”事变后郭向张学良打电报表示:誓死不做亡国奴,要和日本帝国主义抗战到底。同年12月去苏联驻满洲里领事馆以后失踪。

齐齐哈尔蒙旗师范学校

建校时间1928年11月,当时学校名称是齐齐哈尔私立蒙旗师范学校。

1936年夏天,设在奉天的东北蒙旗师范学校合并到齐齐哈尔私立蒙旗师范学校,校名改为兴安师范学校。

1938年下半年兴安师范学校迁到扎兰屯,校名改为扎兰屯师道学校,一直到1945年8月光复。

建校时间为1928年11月,1929年3月1日正式上课。是私利公助学校。黑龙江省财政厅每月拨两千元经费,四旗一办每月拿两千元,1936年后全部经费由伪蒙政部拨给。

学制:附设的小学部四年,初师三年,中师五年。

教材和课程设置:各个时期和其它同类学校相同,蒙文自编教材自印。

学生来源:主要招收扎赉特旗,郭尔罗斯后旗,莫力达瓦旗,阿荣旗,布特哈旗,齐市郊区,讷河县,嫩江县,杜尔伯特旗,依克明安旗的蒙族、达族、鄂温克族学生。年龄一般12岁-25岁,个别有30来岁的学生。1936年后招收全东北的蒙族学生。

班级和学生人数:建校初期3个班80人,其中有小学预备班;最多时学生6个班250人。1933年第一期初师毕业生20名,1935年第二期初师毕业生20名;1937年第一期中师毕业生17名,1938年12月第二期中师毕业生34名,上日本国参观旅行一个月。

教职员:1928—1931年十名教职员,还有外校教师兼课的,到1933年增加到三十名左右,学历大部分大专文化程度。

建校有贡献的人物:

巴达玛拉布旦:扎赉特旗第十四代王爷,校务委员会委员长,蒙古族。曾任伪兴安总省省长,“八一五”光复时被苏联红军逮捕,死在集中营。

德古来:八旗筹办处主任,校务委员会副委员长,达斡尔族。曾任伪蒙疆自治政府财政部长,解放前跑到台湾后定居美国。

德旺道尔吉:杜尔伯特贝勒,校务委员,第一任校长,但不常来校办公,蒙古族

获得荣誉

2019年12月9日,入选第七批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单位)名单

学校简介

学校规模

齐齐哈尔市民族中学是黑龙江省唯一的多民族的少数民族中学,是省首批办好的重点中学,2005年被评为省级示范性高中,2007年被评为全国民族中学示范校

有近160名教师,其中特级教师4人,高级教师60人。学校除面向全省招收蒙古、达斡尔、鄂伦春、鄂温克、柯尔克孜、赫哲等六小民族学生外,还面向齐齐哈尔市招收汉族及其他民族的学生,现有14个民族1800余名学生在校就读。民族中学已成为全省民族教育的窗口和龙头校,被誉为黑龙江省少数民族人才的摇篮,在全省乃至全国享有较高声誉和知名度。

发展情况

民族中学具有厚重的文化底蕴和人文资源。她的前身是1928年8月成立于黑龙江省的齐齐哈尔蒙旗师范学校,该校和1928年9月成立于奉天的东北蒙旗师范学校合并后,沿革、发展成为齐齐哈尔市民族中学。作为民族中学的重要奠基人东北行政公署长官张学良将军不仅积极倡导兴办少数民族学校,还兼任东北蒙旗师范学校董事长。从第一任校长到现任第四十一位校长在这块育人沃土上辛勤耕耘。八十年来,学校始终秉承播撒真知、传承文明、树德育人、科教兴国的历史使命。特别是近些年来,学校坚持“民族、多元、和谐、创新”的办学理念,全力打造自己的品牌和形象,正在走向新的辉煌。

民族中学不断增加投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全力打造功能齐全、环境优雅,令人心情愉悦的办学环境。学校占地面积5.6万平方米,建筑面积2万平方米。置身民族中学,那扇崭新的设计独特的书卷型大门,引发莘莘学子的无尽遐想;一座座拔地而起的教学楼、办公楼、宿舍楼、艺体综合楼等特色建筑气势恢宏,令人赞叹;那硬化的道路,宽敞的体育场,造型别致的雕塑,错落有致的草坪、花坛,使人感到和谐温馨,已初步展示出现代化学校的雄姿。

食堂介绍
第一食堂
第二食堂
第三食堂

食堂介绍:

联系方式

直接与食堂经理联系,将节省中介费1~4万!

食堂地图
扫一扫访问当前网页
关闭
/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