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电子科技学院(Beijing Electronic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stitute),又名中共中央办公厅电子科技学院,简称电科院,位于北京市丰台区富丰路7号。学院是国家举办的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主管部门为中共中央办公厅,业务指导部门为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涉及密码专业建设相关事项由国家密码管理局进行指导。学校入选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国家级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
学校的前身是1947年8月在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开办的中央工委青年训练班,学院先后经历了张家口军委工程学校、北京电子专科学校、北京电子科技学院等6个发展时期。1992年,经国家教委批准,在北京电子专科学校的基础上,建立北京电子科技学院。1993年,开始招收本科生;同年,中央办公厅决定将中南海业余大学并入北京电子科技学院。2011年,学院开始独立开展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试点工作。2018年,获批硕士学位授予单位。2021年,学院获批博士学位授予单位。
截至2023年12月,北京电子科技学院总占地面积7.87万平方米;设有4个系和2个教学部,有10个本科专业,2023年有8个本科专业招生;有1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3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5个专业被认定为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密码科学与技术专业被认定为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有专任教师154人,省级教学名师4人、黄大年式教师团队1个、省部级教学团队5个;全日制在校生2070人,其中普通本科生1728人,硕士研究生329人,博士研究生13人。
历史沿革
-前身溯源-
北京电子科技学院的前身是1947年8月在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开办的中央工委青年训练班,由中央工委直接管理。建校以来,先后经历了张家口军委工程学校、北京电子专科学校、北京电子科技学院等6个发展时期。
北京电子专科学校时期
1981年,国务院批准成立北京电子专科学校,校址设在北京昌平小汤山。1983年下半年迁至海淀区永定路北3号,并正式对外公开招收大专生。
北京电子科技学院时期
1992年,经国家教委批准,在北京电子专科学校的基础上,建立北京电子科技学院。1993年开始招收本科生,并增设函授教育;同年,中央办公厅决定将中南海业余大学并入北京电子科技学院。1999年2月,学院迁至丰台新校园;同年,学院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合格性评价。
2003年,经教育部批准,学院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联合培养密码学硕士研究生。2011年,学院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签订了增补协议,开展联合培养信息与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硕士研究生工作。次年,学院获批“服务国家特殊需求”工程类别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试点,并入选第一批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高校。2018年,学院获得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及网络空间安全学科、电子信息类别硕士授权点;同年,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北京邮电大学开展联合培养网络空间安全学科博士研究生工作;3月,入选首批“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2019年,学院网络空间安全学科入选北京高校高精尖学科建设名单;2021年学院获得博士学位授予单位及网络空间安全学科博士授权点(2022年通过复核验收)、公共管理硕士授权点。
办学条件
-院系设置-
根据2019年10月学校官网显示,北京电子科技学院共设有4个系和2个教学部。截至2023年12月,学院开设10个本科专业,涵盖工学、理学、管理学等3个学科门类,2023年有8个本科专业招生,分别是密码科学与技术、信息安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网络空间安全、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行政管理、保密管理。
-学科建设-
截至2023年12月,学院共有1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3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2003年,经教育部批准,学院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联合培养密码学硕士研究生;2011年,学院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签订了增补协议,开展联合培养信息与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硕士研究生工作;2018年,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北京邮电大学开展联合培养网络空间安全学科博士研究生。
-师资力量-
截至2023年12月,学院有专任教师154人,其中具有正高级职称19人,副高级职称61人;具有硕、博士学位143人,其中具有博士学位94人。部教指委委员3人、省级教学名师4人。
-教学建设-
质量工程
截至2023年12月,学院有信息安全、保密管理、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5个专业被认定为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密码科学与技术专业被认定为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同年,在北京高校本科教学项目建设评选中,获评北京市教学改革创新面上项目3个,北京高校虚拟教研室建设点2个,北京高校优秀本科实验教学指导教师1名,北京高校优秀大学生学科竞赛指导教师1名,北京高校优秀本科育人团队1个,北京高校优质本科教案2门,北京本科高校产学研深度协同育人平台1个,黄大年式教师团队1个、省部级教学团队5个。
教学成果
截至2023年12月,学院教师在2023年第三届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中,获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三等奖1个,北京市二等奖1个,北京市优秀奖2个。在第七届全国高等学校电子信息类专业青年教师授课竞赛中,获全国二等奖1个,华北赛区二等奖1个。在第五届中国计算机大会上,获计算机类教学资源建设优秀课程配套资源特等奖1门,计算机类教学资源建设优秀教学案例一等奖1个,优秀奖2个。
-合作交流-
截至2019年9月,学院先后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北京邮电大学联合培养网络空间安全学术型博士,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继续联合培养信息与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术型硕士。
科研成果
-科研平台-
截至2019年10月,学校有2个教学研究部、1个信息安全研究所。2021年3月,电子与通信工程系建设有3个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实验室。
-研究成果-
学校承担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863计划项目在内的多项国家和省部级科研项目,有多项成果获省部级奖。
-学术资源-
馆藏资源
根据2023年12月发布的《北京电子科技学院2022-2023学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学院图书馆总面积4800平方米,阅览室座位数480个。馆存纸质图书36.4万册,2022—2023学年新增纸质图书4578册,生均纸质图书160.35册;有电子期刊78.32万册,学位论文332.64万册,音视频资源57982.5小时。
学术期刊
《北京电子科技学院学报》(Journal of Beijing Electronic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stitute)创刊于1988年,是经国家新闻出版署(国家版权局)批准,中央办公厅主管、北京电子科技学院主办的综合性学术期刊。学报突出密码研发、信息安全、计算机、通信电子、行政管理等特色内容,兼顾其他理工类基础学科研究的相关内容。截至2024年5月31日,知网显示该刊出版文献量:1762篇,总下载次数:332784次,总被引次数:6468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