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公厨网

北京印刷学院

  • 学校介绍
  • 食堂介绍
  • 食堂地图

        北京印刷学院(Beijing Institute of Graphic Communication),简称北印(BIGC),坐落于北京市,是由北京市人民政府与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国家新闻出版署)共建的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学校是国家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施高校、国家出版印刷高级人才培养基地、国家出版智库,是高等学校出版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委员单位,中国印刷技术协会、全国数字出版专业教育联盟、中国印刷高等教育联盟、全国印刷电子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等组织发起和理事长单位;CDIO工程教育联盟国际艺术、设计与媒体学院联盟成员单位;中国印刷博物馆中国版本图书馆中宣部出版数据中心)坐落于校园内。 

学校始于1958年国家文化部建立的文化学院;1961年文化学院撤销,其印刷工艺系并入中央工艺美术学院;1978在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现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印刷工艺系基础上组建北京印刷学院,由国家出版局管理;2006年北京市与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签署协议,共建北京印刷学院。2024年学校与中国出版协会共建出版学院。 

截至2024年6月,学校占地面积325亩,建筑面积28.29万平方米;有12个教学机构,27个本科专业,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2个,拥有11个一级学科硕士点、7个专业硕士点和1个专业博士点;教职工830人,在校生总数8089人

历史沿革

-前身溯源-

  • 文化学院时期

1958年,中国成立文化学院,属文化部管理。1958年至1959年举办了研究班和轮训班,并决定组建7个本科系,其中包括印刷工艺系。

1960年,中央文化学院印刷工艺系组建,共招收学生40名,这标志着中国第一个大学印刷本科专业的诞生

1961年,全国高校院系调整,撤消文化学院,印刷系并入轻工业部所属的中央工艺美术学院 

  • 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时期

1962年初,文化学院的印刷工艺系正式迁入中央工艺美术学院

1963年,国家经济情况好转,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印刷工艺系被批准恢复招生。同年通过高考,录取21人。

1964年、1965年两年招生分别为15人和35人

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中央工艺美术学院被迫停课。

1975年,响应上级精神,提倡高等院校与工厂联合办学,印刷工艺系与北京印刷二厂联合开办工人大学班

1977年,恢复高考,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印刷工艺系招收印刷机械专业学生36人

  • 北京印刷学院筹建时期

1978年9月28日,国家出版事业管理局向国务院报送《关于建立北京印刷学院的请示报告》,12月28日,经国务院批准,在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印刷工艺系改建为北京印刷学院。

1979年11月30日,中央工艺美术学院举行交接仪式,宣布其印刷工艺系由轻工部转至国家出版事业管理局,师生编制也转至北京印刷学院

1980年,在光华路四小,184中学(在鼓楼南大街)临时办学;1980至1985年,面临选址与招生双重挑战,师生们在院党委领导下,历经五次搬迁,先后租用了黄村县委招待所南院和南磨房乡大郊亭村等地作为办学场所

  • 北京印刷学院时期

1997年,接受了国家教委的本科教学合格性评价,成为北京地区第一个通过本科教学合格性评价的院校。

1998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开办了传播学和材料物理与化学两个硕士研究生专业。

1999年,又创办了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包括成人高职教育),形成了多层次、多规格办学格局,适应了业界对人才培养方式多样化的需求

2000年,学校由原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管理划转北京市管理,成为北京市属高校。

2006年,北京市人民政府和原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签署协议共建学校

2010年,经北京市批准,成立了北京绿色印刷包装产业技术研究院、北京印刷学院大学科技园。艺术设计等专业获教育部批准参照独立设置艺术院校招生

2011年7月,学校入选教育部第二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名单。

2013年,学校成立了文化产业安全研究院、青岛研究院

2014年,学校获批国家绿色印刷包装产业协同创新基地,学校与属地政府、20余家科研机构和企业、高等院校分别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发起成立北京绿色印刷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共建京南大学科技园

2017年,学校入选北京市首批“一带一路”国家人才培养基地,并成为基地秘书处单位

2018年,学校入选教育部首批”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学校获批北京市新增博士学位授予立项建设单位。3月,获批新增工商管理、网络空间安全及马克思主义理论3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

2019年,学校设计学新闻传播学两个一级学科入选北京高校高精尖学科建设名单,获批增列轻工技术与工程、艺术学理论两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5月,学校成立国际新媒体产教研融合研究院。 

2020年,学校获批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开闭幕式创意基地

2021年2月,学校获批国家邮政局“邮政行业技术研发中心”。

2022年9月16日,北京印刷学院出版学院成立并举行挂牌仪式。 

2023年5月4日,北京印刷学院“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在京报馆揭牌。 

2024年11月,北京市已建设的14个市属高校新兴交叉学科平台,包括北京印刷学院的出版学交叉学科平台。11月,北京印刷学院出版学交叉学科研究院揭牌。同年,学校成功获批博士学位授予单位,新增出版专业博士学位授权点。 

办学条件

-院系设置-

截至2024年5月,学校有12个教学机构,27个本科专业招生,涵盖工、文、艺、管多学科门类。

-学科建设-

截至2024年5月,学校有11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个专业博士学位授权点,7个专业学位授权点,2个北京高校高精尖学科。

-师资力量-

截至2023年12日,学校现有教职工817人,其中专任教师538人,硕士、博士学位教师占专任教师比例95.91%,高级职称教师占专任教师比例50.56%。教师中包括一批新闻出版行业的领军人才,如中国出版政府奖和毕昇印刷杰出成就奖得主,还有百余名特聘兼职教授团队的高端人才。此外,学校还有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北京市高层次人才、全国优秀教师等多位高层次和优秀教学人才。 

-教学建设-

  • 质量工程

截至2024年5月,学校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8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2个,北京高校重点建设一流本科专业2个,北京市级一流专业建设点14个,北京市特色专业建设点4个,省级高层次教学、研究团队5个,省级课程思政教学团队7个。

  • 教学成果

2014年,学校《面向行业,构建‘四位一体’的印刷出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2018年,学校9项教学成果荣获北京市教学成果奖,3项成果获一等奖,6项成果获二等奖。截至2021年,学校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北京市教学成果奖5项(含一等奖3项、二等奖2项);出版教材专著38部。

-合作交流-

  • 对外交流

截至2024年,学校先后与美国、俄罗斯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50余所大学和科研机构建立了校际合作与交流关系,签订了本科、研究生以及本科与研究生联合培养、共同授予学位的协议。累计共招收来自40多个国家500余名国际学生,为中国印刷包装企业走向共建“一带一路”提供人才支撑。 

  • 校企合作

截至2024年,学校2010年经北京市批准,成立了北京绿色印刷包装产业技术研究院、北京印刷学院大学科技园。2013年,学校成立了文化产业安全研究院、青岛研究院。2014年,学校获批国家绿色印刷包装产业协同创新基地。学校与属地政府、20余家科研机构和企业、高校分别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发起成立北京绿色印刷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共建京南大学科技园。开设项目有学校与雅昌集团签署的“雅昌班”项目 

科研成果

-科研平台-

截至2024年6月,学校有14个省部级及以上重点实验室和研究基地,获批国家邮政局“邮政行业技术研发中心”。

-研究成果-

截至2021年,学校承担国家级科研项目9项,省部级教学科研项目12项;拥有专利及著作权18件,教师实践成果获省部级以上奖项15件

2024年,学校陈丹教授主持的《智媒化语境下出版融合发展引导机制、评价体系研究》获得2024年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立项批准。

-学术资源-

  • 馆藏资源

截至2022年9月,图书馆总建筑面积13287平方米,现有纸质藏书120万余册(含报刊合订本及版本书刊)中外文纸本期刊700余种,中外文数据库40余种

  • 学术期刊

北京印刷学院学报》为中国期刊网全文收录期刊;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全文收录期刊;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全文上网期刊;全国高校优秀社科期刊;北京高校人文社科优秀学报


举报收藏 0评论 0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用户协议  |  隐私政策  |  法律声明  |  违规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