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公厨网

北京林业大学

  • 学校介绍
  • 食堂介绍
  • 食堂地图

        北京林业大学(Beijing Forestry University),简称“北林”(BFU),位于北京市,由教育部直属管理,为教育部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北京市人民政府共建的全国重点大学,是国家首批“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国家“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项目试点高校,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全球挑战大学联盟、丝绸之路农业教育科技创新联盟、“一带一路”南南合作农业教育科技创新联盟、中国—中东欧国家高校联合会成员

学校办学历史可追溯至1902年的京师大学堂农业科林学目。1952年,北京农业大学森林系和河北农学院森林系合并,北京林学院成立。学校于1960年被列为全国重点高等院校,1981年成为首批具有博士硕士学位授予权的高校,1985年更名为北京林业大学,1996年被列为首批“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2004年,学校研究生院成立。2005年,学校获得本科自主选拔录取资格。2009年,学校正式进入“985”创新平台建设行列。2017年,学校成为首批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

截至2023年12月,北京林业大学的在校生为27608人。截至2024年6月,学校分为校本部和实验林场2个校区,占地面积13176亩,教师人数达1470人,已建有图书馆、博物馆等雄安校区处于开工建设阶段。学校共设有20个院部66个本科专业(含方向),7个博士后流动站,7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4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4个自设交叉学科,2个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27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历史沿革

-前身溯源-

1902年~1960年

1902年,京师大学堂农科设立。1914年,京师大学堂农科大学开始设立了林科,这是中国高等林业教育史上创办最早的一个林学科系。该林学科系一直延续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即北京大学农学院的森林系。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北京大学农学院、清华大学农学院、华北大学农学院合并成立北京农业大学。1952年7月,全国农学院院长会议决定,北京农业大学森林系和河北农学院森林系合并组建北京林学院。同年10月,北京林学院正式成立,校址暂设在北京西山大觉寺,同时在海淀区肖庄建校


1953年,北京林学院撤销平原农学院,并入一部分教师和干部。次年12月,学校迁至新校址肖庄办学。1956年,北京农业大学造园系和清华大学建筑系部分并入学校。1960年,学校被确定为全国重点高等学校,标志着学跨进了全国高等院校先进行列

1966年~1978年

1966年5月至1976年10月,“文化大革命”爆发,对全国高等教育形成了严重负面影响,北京林学院也未能幸免,学校被遣散到云南、历经五次大搬迁。1970年7月,北京林学院定在丽江建校,校名更改为“丽江林学院”

1971年10月,云南省革委会决定,北京林学院由丽江搬迁至下关建院,再次更改校名为“云南林学院”。1973年,科教革字6号文件紧急通知,决定学校尽快搬迁昆明楸木园新址。在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上,学校共有4项科研成果获得了全国科学大会奖。1978年12月,经国务院批准,北京林学院在北京复校,仍属全国重点高等学校 

1981年~2012年

1981年,北京林学院成为首批具有博士硕士学位授予权的高校。1984年,邓小平同志为北京林学院题写校名。1985年,学校更名为“北京林业大学”,开始走上快速发展的道路。1996年,学校被国家列为首批“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2000年,经教育部批准,学校开始试办研究生院。同年,其由国家林业局划转教育部管理


2001年,北京林业大学获教育部国家林业局共建支持,并开始实施国家“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2004年,学校正式成立研究生院。次年,学校获得本科自主选拔录取资格。2006年,学校入选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

2008年6月,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公布,北京林业大学申报的“传统插花”项目入选,学校由此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单位。同年,学校成为国家“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项目试点高校。2009年2月,学校正式进入“985”创新平台建设行列,“985”国家优势学科创新平台立项

2011年5月,北京林业大学被教育部评为“2010~2011年度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同年,学校与10所行业特色高校合作组建北京高科大学联盟。2012年,学校牵头成立中国第一个林业协同创新中心——“林木资源高效培育与利用”协同创新中心,并成为2012年度第一批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建设高校

2013年~2024年5月

2013年,北京林业大学成立艺术设计学院。2015年12月,学校加入京津冀农林高校协同创新联盟共建行列。次年,学校“林木分子设计育种高精尖创新中心”入选北京市第二批高精尖创新中心。2017年,学校入选成为首批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林学和风景园林学两个学科入选“双一流”建设学科名单

2018年11月,北京林业大学成立草业与草原学院。2019年10月,学校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研究院揭牌成立,由王洪元任理事长,安黎哲任院长。同年,学校的生态修复工程学、城乡人居生态环境学入选北京高校高精尖学科建设名单。2020年10月,北京林业大学圆明园研究院正式揭牌成立,学校加入圆明园研究高校联盟

2021年3月,北京林业大学国际学院揭牌。在国际学院揭牌仪式上,学校还与西班牙国际联合和语言文化推广中心(EICC)签署合作协议。5月,学校成为高等农林院校课程思政联盟首批理事会员单位。同年,学校成功获批雄安校区,成为首批入驻雄安新区的高校。2022年,北京林业大学入选国家第二轮“双一流”建设高校名单,林学、风景园林学2个学科连续两轮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名单。

2023年,教育部、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北京市人民政府决定共建北京林业大学。同年5月,北京林业大学国家公园学院成立,该学院为全国首家国家公园学院。6月13日,由北京林业大学牵头发起,成立高校研究生“生态文明”宣讲联盟。8月,首都生物多样性保护研究院在北京林业大学成立。9月,学校与北京交通大学、北京科技大学联合发起成立雄安高校协同创新联盟。11月,学校雄安校区开工建设。2023年12月,学校筹建的梁希书院正式揭牌

2024年5月,北京林业大学研究生科研实践基地在马西林场揭牌成立;6月,北京林业大学植物科学中心正式启用。12月,北京林业大学学术道德委员会成立。

办学条件

-院系设置-

截至2024年6月,北京林业大学共有20个院部,总计开设66个本科专业(含方向)。

-学科建设-

北京林业大学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授权一级学科内可自主设置博士、硕士二级学科及交叉学科的高校。截至2024年6月,学校共有71个硕士生招生学科专业、32个博士生招生学科专业,7个博士后流动站,7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24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9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其已开设4个自设交叉学科,2个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1个国家重点学科(一级),9个国家重点学科(二级),1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11个国家林业和草原局重点学科,6个国家林业和草原局重点培育学科,2个北京高校高精尖学科,3个北京市重点学科(一级,含重点培育学科),4个北京市重点学科(二级),1个北京市重点交叉学科。其中,林学和风景园林学2个学科连续两轮入选“双一流”建设学科名单。

-师资力量-

截至2024年6月,北京林业大学聘有专任教师1470人,其中教授、副教授共1046人,在任研究生导师1015人,博士生导师432人,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8人(含双聘院士6人),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首席科学家1人,特聘专家1人,国家级人才计划入选者54人次,“中国青年科技奖”获得者9人,“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获得者2人,国家、省部级有突出贡献专家29人次,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14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5人,省部级人才计划入选者200余人次,国家级教学名师1名,北京市教学名师31名,青年教学名师6名,全国林业和草原教学名师5名。学校教师获奖众多,有3人获全国创新争先奖,1人获何梁何利科技进步奖,1人获国际环境贡献奖,1人获Luc Hoffmann湿地科学与保护奖,2人获全国模范教师称号,2人获全国优秀教师称号,1人获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优秀教师称号,1人获北京市人民教师奖

-教学建设-

  • 质量工程

截至2024年6月,北京林业大学已建有1个国家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基地,1个国家理科人才培养基地,1个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1个国家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设有27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8个省部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个北京市重点建设一流专业;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28门,国家级普通本科教育课程思政示范课程1门,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一流课程4项,北京市普通本科教育课程思政示范课程5门,北京高校优质本科课程21门,北京市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3项

 

  • 教学成果

北京林业大学高度重视本科教学工作,在2005年教育部本科教学评估中获得“优秀”,2014年通过教育部审核评估。截至2024年6月,学校共获得本科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3项、二等奖7项、优秀奖1项,以及省部级教学成果奖63项;总计有5篇博士学位论文入选“全国优秀博士论文”,8篇博士学位论文入选“北京市优秀博士论文”。学校研究生60余人次在在国际风景园林师联合会国际学生风景园林设计竞赛(IFLA-UNESCO)、国际大学生建筑设计大赛、中日韩大学生风景园林设计竞赛中获得金奖


-合作交流-

截至2023年12月,北京林业大学已与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90余所高水平院校和科研机构建立伙伴合作关系。学校牵头成立亚太地区林业教育协调机制和“东亚—澳大利西亚候鸟迁徙研究中心”,发起“东亚—澳大利西亚迁飞通道教育合作联盟全球倡议”,全面参与支持蒙古国“种植十亿棵树”计划,推进中蒙荒漠化防治中心及示范基地建设,先后加入“全球挑战大学联盟”“丝绸之路农业教育科技创新联盟”“‘一带一路’南南合作农业教育科技创新联盟”“中国—中东欧国家高校联合会”,与联合国粮农组织、亚太森林恢复与可持续管理组织、国际竹藤组织等国际组织签署战略协议,为开展全方位国际合作搭建高层次平台;引进80余名世界顶尖学术大师来校开展学术交流与合作;与法国农业科学院、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新西兰林肯大学等高校建立联合实验室、研究中心,与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联合举办木材科学与工程、生物技术专业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与欧、美、澳、新等高校开展多个联合培养项目;获批教育部高层次国际化人才培养创新实践项目基地,与港澳台地区多所高校建立伙伴关系;连续18年承办商务部援外培训,累计培训发展中国家林业官员600余人次;独立设置国际学院,该国际学院是“全国留学生工作平台试点高校”之一。此外,学校还成立林业院校首个以“留学生”为主体的非洲地区校友会,并配合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落实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政府间合作协议。2023年全年,共有来自65个国家的300多名留学生在校学习。 

科研成果

-科研平台-

截至2024年6月,北京林业大学已建有国家、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及野外台站等共92个。其中,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6个,包括全国重点实验室2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个,国家级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1个,国际科技合作基地1个;省部级科技创新平台86个,包括省部级(重点)实验室21个,省部级(工程)中心18个,国家陆地生态系统定位观测研究站、长期科研基地、创新联盟等47个;北京市重点实验室8个,北京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个。 

-研究成果-

截至2024年6月,北京林业大学累计获得国家科技奖励60项,省部级科技奖励350余项。在2011年至2024年6月间,学校共获国家级科技奖励10项(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6项、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4项),省部级科技奖励99项,全国性学会社会力量奖一等奖40余项;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国家科技计划项目26项,课题121项;获资助国家自然基金项目992项(其中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4项、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6项、重点项目7项、联合基金项目8项),累计到账科研经费36.62亿元。

-学术资源-

  • 馆藏资源

截至2024年6月,北京林业大学图书馆建筑面积达2.34万平方米,共有馆藏纸质文献约205万册,各类数据库电子期刊电子图书等数字资源文献900余万册,中外文数据库及资源平台近100个,特色馆藏精品图书《四库全书》《中国历代绘画大系》《国家图书馆藏样式雷图档》。其加入“北京地区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保障体系(BALLS)”,提供北京地区高校图书馆和国家图书馆、上海图书馆、NSTL等90多个成员馆文献的馆际互借和原文传递服务,并全天候提供书刊目录及数据库检索、超期提醒、自助借还服务等多种服务

  • 学术期刊

截至2024年6月,学校共主办了《北京林业大学学报》《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中国林业教育》等6本学术期刊。其中,《森林生态系统(英文)》《鸟类学研究(英文)》英文学术期刊稳居Q1区,双双进入行业世界前五,成为展现学校学术水平与国际影响力的重要平台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原名《北京林学院学报》,创刊于1979年,由教育部主管、北京林业大学主办,于全球公开发行。其为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统计源期刊,被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C库)、中国科技论文引文数据库(CSTPCD)、Scopus数据库、美国《化学文摘》(CA)等检索期刊和数据库所收录,获誉第二届国家期刊奖提名奖、第三届国家期刊奖百种重点期刊、中国精品科技期刊等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创刊于2002年,设有“森林文化”“森林与环境法律问题”“环境与艺术”等栏目。该报刊分别被全国高等学校文科学报研究会和北京高教学会社会科学学报研究会评为“全国高校优秀社科期刊”及“北京市高校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期刊”,其“森林文化”栏目也分别被评为“全国高校社科期刊特色栏目”和“北京市高校人文社会科学期刊名栏”

《中国林业教育》

中国林业教育》原名为《林业教育研究》,创刊于1983年。1990年,其与《中国林业教育》合并为1个刊物、才定名为此。《中国林业教育》由北京林业大学和中国林业教育学会共同主办,是全国性林业教育学术期刊,被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和国家级图书馆等收录。该刊物多次被评为国家部委优秀教育期刊,并于1999年和2004年连续两届获得“梁希林业图书期刊奖”

《森林生态系统(英文)》

《森林生态系统(英文)》原名为《北京林业大学学报(英文版)》,于1992年创刊,后曾改名为《中国林学(英文版)》《林业科学与实践(英文)》,2007年与全球著名的学术出版机构——德国Springer出版公司合作在线出版,2014年变更为现刊名。2017年,其入选《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等单位发布的“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学术期刊(TOP5%)”。2018年,该刊获中国高校科技期刊研究会发布的“中国高校杰出科技期刊”奖,并被SCI收录为来源期刊

《鸟类学研究(英文)》

《鸟类学研究(英文)》原名《中国鸟类(英文版)》,创刊于2010年,是一本鸟类学术期刊。2014年,该刊物变更为现刊名,且与国际知名学术出版集团BioMed Central达成合作,在其平台以开放获取(open access)模式在线出版。2015年~2017年间,《鸟类学研究(英文)》连续入选《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等单位发布的“中国国际影响力优秀学术期刊(TOP5~10%)”,并于2016年2月被SCI收录为来源期刊。2018年,该刊物获中国高校科技期刊研究会发布的“中国高校百佳科技期刊”奖

《风景园林》

风景园林》原名《风景园林汇刊》创办于1993年,2001年变更为现刊名。该刊物是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评价中心《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评价报告(AMI)》《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其主要刊登近现代风景园林历史、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理论、风景园林环境科学与技术的学术论文,景观规划和城市设计的概念方案,园林设计和公共艺术的建成作品等


举报收藏 0评论 0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用户协议  |  隐私政策  |  法律声明  |  违规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