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公厨网

湖南工业大学

  • 区域:湖南株洲市
  • 学校电话
  • 地址:湖南省株洲市天元区泰山西路88号
  • 全景查看全景/街景
  • 浏览6
  • 学校介绍
  • 食堂介绍
  • 食堂地图

        湖南工业大学(Hun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简称“湖南工大”,位于湖南省株洲市,是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与湖南省人民政府共建高校,湖南省世界一流培育学科高校、国内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入选“服务国家特殊需求博士人才培养项目”、湖南省2011计划,中国第一个被国际包装研究机构协会(IAPRI)接纳的会员单位、中国包装联合会包装教育委员会的主任单位、中国包装联合会副会长单位和中国包装技术培训中心。 

办学历史最早可追溯到1958年创办的株洲师范学校;1979年株洲基础大学创办,1986年筹建中国包装工程学院,1989年更名为株洲工学院;2001年、2004年,湖南城市建设学校、湖南省财会学校先后并入株洲工学院;2006年2月经教育部批准,学校由株洲工学院更名为湖南工业大学,同年合并了株洲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和湖南冶金职业技术学院。2018年10月学校入选湖南省国内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名单。2022年12月材料科学与工程进入湖南省第二轮世界一流培育学科名单。 

截至2024年8月,学校2个校区总占地面积3853.7亩,图书馆总建筑面积55430.29平方米,馆藏图书284.84余万册;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4.63亿元,数字终端8297台。学校有22个教学学院和1个独立学院,83个本科专业;拥有3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和1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8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点涵盖56个二级学科;19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涵盖25个学位授权领域;教职员工2820人,专任教师1835人;全日制学生45175人,其中研究生3744人。

历史沿革

-前身溯源-

  • 株洲工学院

1979年4月,株洲基础大学创建。1985年3月,株洲基础大学更名为株洲大学1980年,株洲市财政会计学校创建,1986年,株洲市财政会计学校更名湖南省财会学校。1987年12月,筹建中国包装工程学院,隶属于中国包装总公司。1989年6月,国家教委发文,将“中国包装工程学院(筹)”正式定名为“株洲工学院”,具有包装特色的四年制本科高等学校。由中国包装总公司和湖南省政府双重领导,以中国包装总公司为主。1992年,湖南城市建设学校成立。2001年,湖南城市建设学校并入株洲工学院,变更为株洲工学院科技学院,是株洲工学院的独立学院。2004年9月,湖南省财会学校并入株洲工学院科技学院。

  • 湖南冶金职业技术学院

1960年1月,株洲有色金属工业学校正式创建,隶属于冶金工业部1961年3月,长沙有色冶金学院147名学生转入株洲有色金属工业学校,编为三个大专班。1962年9月,株洲有色金属工业学校更名为株洲有色金属学校。1969年7月,冶金工业部下文,将株洲有色金属学校下放由湖南省冶金局主办,601厂管理。1971年6月,湖南省革委会批准株洲有色金属学校复办,更名为株洲粉末冶金学校。1978年8月,湖南省革委会发文,株洲有色金属学校更名为株洲冶金工业学校,由省冶金局和株洲市双重领导,省冶金局主管,601厂代管。

1998年3月,经教育部批准,湖南冶金职工大学(1998年创建)并入株洲冶金工业学校,升格为株洲职业技术学院。2002年,更名为湖南冶金职业技术学院,隶属于湖南省教育厅

  • 株洲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1959年,株洲市教师进修学校创建。1973年1月,株洲市革委会决定成立株洲市教师辅导站,属市办中学一级机构。1978年,更名为株洲市教师进修学院。1990年,升格为株洲教育学院,隶属于株洲市政府。1997年,湖南省人民政府下文,正式确定株洲市教师进修学院更名为株洲教育学院。1999年3月,经教育部批准,同意建立株洲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撤销株洲教育学院的建制。 

  • 株洲师范学校

1958年,株洲师范学校正式创建。1959年5月,被列为湖南省属三十二所中等师范学校之一。1978年8月,恢复招生并开办大专班。1999年7月,并入株洲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合并以后

2000年高校体制改革后,学校实行以湖南省为主,中国包装总公司、中国包装联合会共同建设管理的新体制。2003年9月2日,湖南省政府办公厅发文,决定以株洲工学院、株洲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和湖南冶金职业技术学院三所学校合并为基础,筹建湖南工业大学。同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学校为硕士学位授予单位。2004年8月,株洲工学院又合并原湖南省财会学校,将该校所有资产划归湖南工业大学科技学院使用和管理(北院)。2006年2月,经教育部批准,同意株洲工学院正式更名为湖南工业大学,撤销株洲工学院建制。省政府批准,株洲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湖南冶金职业技术学院并入湖南工业大学。 

2008年,湖南工业大学被教育部评定为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高校。2009年,湖南工业大学获批外国留学生招生资格。同年,学校与英国伍斯特大学进行合作办学专科项目,获得湖南省教育厅批准、教育部备案,获批项目分别为艺术设计、市场营销、会计3个专业。 

2013年5月,被教育部评为“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2014年,开始招收博士研究生。

2015年10月,设立“高分子包装材料与技术工程实验室”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1月,与中车株洲研究所联合成立湖南工业大学交通工程学院2016年7月,原包装与材料工程学院的生物系与化学系组建“生命科学与化学学院”;财经学院与商学院专业调整,财经学院更名为“经济与贸易学院”,原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个别专业转入交通工程学院,同时新设创新创业学院。原研究生部正式更名为“研究生院”。设立“南京包装研究院”。 

2018年1月,湖南工业大学人工智能学院揭牌仪式暨人工智能与工业互联网高峰论坛在株洲市举行。同年3月,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湖南省人民政府共建湖南工业大学签字仪式在京举行。10月,学校入选湖南省“国内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名单。

2021年4月29日下午,湖南工业大学电影学院举行揭牌仪式。2022年,学校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博士学位授予单位,“材料科学与工程”获批为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同年12月,学校的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入选湖南省“世界一流培育学科”名单。

2023年11月,湖南工业大学的材料科学与工程站点入选2023年湖南省新获批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名单。 

2024年9月8日,湖南工业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成立。9月11日,湖南工业大学空天技术学院成立。11月26日,湖南工业大学“一站式”学生社区服务中心揭牌。 

2025年1月10日,由潇湘电影集团与湖南工业大学合作共建的潇湘电影产业学院签约、揭牌仪式在湖南工业大学崇文楼举行。

2025年3月1日,新闻报道称,湖南工业大学成立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申报指导委员会,未来,社科处将以指导委员会为枢纽,通过常态化培训、跨学科协作、校内外联动等举措,持续提升教师科研能力,力争在2025年国家社科基金立项中实现新突破,为服务国家战略与湖南省地方发展贡献更多智慧和力量。 

2025年4月22日,中国铁建重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与湖南工业大学签署战略合作协议。5月26日上午,湖南工业大学交通与电气工程学院举行揭牌仪式。5月26日上午,湖南工业大学语言文化与传媒学院在崇文楼前坪举行揭牌仪式。5月30日,湖南工业大学包装工程学院成立大会暨揭牌仪式在崇材楼前坪隆重举行。 

办学条件

-院系设置-

截至2024年8月,学校设有22个教学学院和1个独立学院,开设83个本科专业,学科专业以工为主,工、理、管、文、经、法、农、教育、艺术等协调发展的学科体系。

-学科建设-

截至2024年8月,学校拥有1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3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8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点,涵盖56个二级学科;19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涵盖25个学位授权领域;拥有湖南省“世界一流培育学科”材料科学与工程、“国内双一流建设学科”设计学;材料科学、工程科学、化学、生物与生物化学4个学科跻身ESI全球排名前1%。

-师资力量-

截至2024年8月,学校有教职员工2820人,专任教师1835人,其中教授220人、副教授441人,研究生导师552人;“国家特支计划”教学名师1人,“芙蓉教学名师”2人,享受“国务院、省政府特殊津贴”11人,湖南省“芙蓉学者”3人,“湖南省科技创新领军人才”4人,获得湖南省杰出青年基金5人,20人进入省“121人才工程”,湖湘青年英才6人,获得湖南省优秀青年基金资助1人,湖南省优秀专家1人,全国优秀教师5人,省教学名师3人,省优秀研究生导师7人,湖南省普通高校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对象81人,9人进入省学科带头人行列,27位教师获得二级教授岗位聘用资格,聘有两院院士3人。 

-教学建设-

  • 质量工程

截至2024年8月,学校有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省级基础课示范实验室实践教学示范中心6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1个,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1个,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省级教学团队7个,国家级特色专业5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0个,省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6个,省级特色专业7个,省级重点专业6个;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14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6门,省级一流本科课程109门,省级精品课程17门。

  • 教学成绩

截至2024年8月,学校共承担国家级教改项目10项,省部级教改项目235项;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1项,省级教学成果奖41项。 

-合作交流-

  • 学术交流

截至2024年8月,学校与美国亚利桑那大学纽约州立大学加州州立大学阿克伦大学英国德比大学林肯大学澳大利亚麦考瑞大学新南威尔士大学,德国斯图加特应用科技大学,韩国水原大学日本圣泉大学马来西亚马来亚大学,坦桑尼亚尼尔森·曼德拉非洲科技研究院,香港城市大学香港理工大学澳门科技大学澳门城市大学等国外境外知名大学和研究机构建立了广泛的科研合作和学术交流关系。

  • 政学产研

截至2024年8月,学校在广东省建立了东莞包装学院,作为学校在沿海地区的实践教学基地和人才服务窗口;与中国社会科学院联合组建的“全球低碳城市联合研究中心”通过对中国近百个城市的调查,完成了中国低碳城市排名这一重大科研项目,从2011年开始每年对外联合发布《中国低碳城市发展绿皮书》;与株洲市人民政府签订了全面科技合作协议,并组织11个项目负责人与株洲市有关单位签订产学研合作协议;与株洲中车时代集团及株洲清水塘循环经济示范区等国内知名高科技企业和国家重点建设区域建立了全面合作关系;学校还承办了“2010北京国际包装博览会·中国包装教育展”等大型国际学术会议。

2023年7月31日,湖南工业大学与湖南基础工程有限公司共建产学研合作基地签约及授牌仪式在长沙举行。2023年9月,湖南工业大学东莞包装研究院在广东省东莞市桥头镇经济发展局举行揭牌仪式。 

2025年4月23日,湖南工业大学与湖南工程学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科研成果

-科研平台-

截至2024年8月,学校拥有“先进包装材料研发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和“全国包装广告研究基地”2个国家级科研平台,拥有“生物医用纳米材料与器件”“生物质纤维功能材料”等9个湖南省重点实验室,拥有2个湖南省工程实验室、5个湖南省工程研究中心、3个湖南省高等学校“2011协同创新中心”以及“产品包装创新工业设计中心”“包装设计艺术与技术研究基地”等47个省部级科研平台;与湖南省第五工程有限公司、株洲市霞湾建材有限责任公司联合组建“建筑墙体节能新材料”湖南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与中车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有限公司等高新技术企业联合建设了“湖南省高校研究生培养创新基地”和“湖南省高校产学研合作示范基地”。 

-研究成果-

截至2024年8月,学校公开发表学术研究论文15140篇,其中被SCI、EI、ISTP收录1823篇;共承担国家级科研项目308项,其中国家社科基金重大1项、重点4项,省部级科研项目1477项;获国家级科技进步二等奖4项,教育部第八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2项(二等奖、三等奖各1项),湖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13项(其中一等奖2项),湖南省自然科学成果一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成果奖73项,专利977项。学校牵头主持承担的“特殊室内环境净化关键技术与成套设备产业化开发”项目,获2010年省科技厅第三批重大科技专项。湖南工业大学“冬冷夏热地区节能关键技术与示范”获国家“十二五”科技支撑项目的立项资助。 

-学术资源-

  • 馆藏资源

湖南工业大学新校区主馆建筑面积36720平方米,是湖南省属高校单体建筑面积最大的图书馆。截至2023年8月,馆藏中外文纸质图书284万册,外文纸本刊75种,电子图书100万种,中外文数据库50个,数字资源总量达60TB。

  • 学术期刊

《湖南工业大学学报》

湖南工业大学学报》(Journal of Hun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是由湖南省教育厅主管、湖南工业大学主办的学术型期刊(双月刊),于1987年创刊。该刊主要为自然科学领域的科研成果提供发表平台,促进该领域的学术交流和学科发展,推进产学研交融。刊物开设土木工程、机械工程、电气工程、信息技术、应用技术、碳达峰·碳中和等栏目,其中“应用技术”获评第八届湖南省优秀栏目。刊物多次被评为“中国高校优秀科技期刊”,荣获湖南省第十届“双十佳”期刊。

《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是由湖南省教育厅主管、湖南工业大学主办的社会科学综合性学术期刊,创刊于1996年,双月刊,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本刊以刊登国内外高等院校教师、研究生及其他研究机构研究人员的学术论文为主,以反映校内外社会科学各个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为目标;以促进学术交流和学科发展、扶植优秀人才、繁荣和发展人文社会科学为己任。《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为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AMI综合评价A刊扩展期刊、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全国高校社科优秀期刊、湖南省双十佳期刊、第二届湖湘优秀出版物。 

《包装学报》

包装学报》(Packaging Journal)是由湖南省教育厅主管、湖南工业大学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具有国际视野的包装行业学术型期刊(双月刊),于2009年10月创刊。《包装学报》的特色栏目为绿色包装与包装安全,常设栏目有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包装印刷与印后加工、包装结构与货架寿命、运输包装与物流、包装设备与自动化。《包装学报》为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是SCD、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JST)来源期刊。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用户协议  |  隐私政策  |  法律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