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公厨网

新疆大学

  • 区域:新疆乌鲁木齐市
  • 学校电话
  • 地址: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天山区胜利路666号
  • 全景查看全景/街景
  • 浏览5
  • 学校介绍
  • 食堂介绍
  • 食堂地图

 

      新疆大学(Xinjiang University),简称“新大”(XJU),位于乌鲁木齐市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部省合作共建高校”、综合性研究型全国重点大学国家首批“双一流”(42所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 、国家首批“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 

学校为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重点建设高校,入选国家“111计划”、中西部高校综合实力提升工程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首批高等学校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基地中西部“一省一校”国家重点建设大学(Z14)联盟中国—中亚国家大学联盟发起高校、上海合作组织大学 

1924年,新疆俄文法政专门学校创立,拉开了新疆高等教育的序幕;1935年,改建为新疆学院;1947年,拟改建为“国立天山大学;1950年,新疆学院更名为新疆民族学院,后复名新疆学院;1960年10月1日,以新疆学院为基础筹建的新疆大学正式成立;2000年,新疆大学与原新疆工学院合并组建新的新疆大学。 

截至2025年2月,新疆大学有40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9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2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3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13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9个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 有兼、专任教师3417人 有各类全日制在校生39774人,其中普通本科生23050人,硕士研究生15013人,博士研究生1493人,留学生218人。


历史沿革


  • 学堂建学

新疆大学的历史渊源可以追溯到1887年成立的中俄学堂、1891年成立的博达书院、1905年成立的新疆高等学堂和1906年成立的新疆法政学堂。


十九世纪后期“洋务运动”逐渐波及新疆。清光绪十三年(1887年),新疆巡抚刘锦棠仿照京师同文馆章程,创办中俄学堂,又名新疆俄文学馆,为新疆培养俄汉翻译人才,同时还添设英国语言课,学制五年。 

二十世纪初,清政府开始推行“新政”。1905年,新疆巡抚吴引荪奏请清廷将1891年成立的博达书院改为新疆高等学堂,并开创了“课吏馆”,是新疆近代高等教育的雏型。 

1906年,新疆巡抚联魁将课吏馆改为新疆法政学堂,开设中国法律、历史、地理、算学、教育、伦理等课程,学制两年。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新疆巡抚袁大化为稳定新疆,将教育经费提作军用,中俄学堂、高等学堂、法政学堂等陷于停办。 

  • 新疆俄文法政专门学校

1924年,新疆都督杨增新继承中俄学堂、法政学堂的基础,仿照北京俄文法政专门学校的章程,将两者合二为一,成立“新疆俄文法政专门学校”。学制四年,课程设置有:法学通论、宪法、民法、民事诉讼法、刑事诉讼法、国际公法、国际司法、世界语和俄文课。新疆俄文法政专门学校,是新疆历史上的第一所高等学校,是新疆大学的历史起点。 

1928年8月,新疆俄文法政专门学校改为新疆省立俄文法政学校。 

继往开来

  • “抗大第二”时期

1931年1月,新疆省立俄文法政专门学校更名为新疆俄文法政学院。 

1935年1月1日 ,新疆俄文法政学院更名为新疆学院。在党中央、毛主席的领导下,100多名共产党人先后从延安、从共产国际派往新疆,开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工作;著名共产党人毛泽民祁天民、李云扬、俞秀松林基路、许亮、郭春则、开国中将杨梅生,爱国民主人士杜重远先后主持新疆学院工作。他们以延安抗大为榜样,改造新疆学院,提出了“以民族为形式,以马列主义为内容”的教育思想,掀起了轰轰烈烈的抗日救国宣传活动,社会影响力与日俱增,新疆大学因此被誉为“抗大第二”。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末,一批知名学者和文化名人来到新疆学院讲学,一时名流学者云集,学术研究气氛浓郁,闻名国内。茅盾担任教育系主任,自编讲义授课;张仲实担任政治经济系主任;农学专家涂治担任农科主任,著名编辑出版家史枚任兼职教师;著名社会学家沈志远也专程到新疆学院进行讲学;艺术家赵丹、徐韬、王为一朱今明,爱国民主人士陈培生、刘佛吾、万献廷、萨空了等也来到新疆学院做专题讲座并工作讲学,并带领学生开展文化活动在新疆学院工作的共产党人和爱国进步人士首次提出创建“新疆大学”的构想,但由于盛世才走向反动、新疆政局动乱而无法实现。

1941年,新疆省建设厅农业学校并入新疆学院。

  • 筹建“国立天山大学”

1947年,国民政府新疆省主席、爱国将领张治中提出将新疆学院改办为“国立天山大学”,成立了筹备处,任命包尔汉任筹备主任,涂治为副主任,拟聘请罗家伦任校长。同年,国民政府教育部拟《边疆教育计划》,提出了建设“国立新疆大学”的构想。但由于时局变迁,这些设想最终成为一纸空文。

  • 社会主义新型大学

1949年9月25日,新疆和平解放,新疆学院成为社会主义新型大学。毛泽东主席、周恩来总理关心支持新疆学院发展,从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内地高校抽调一大批教学人员和行政人员支援新疆学院 朱德董必武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曾亲临学校考察并做重要指示。 中共新疆分局书记、新疆军区代司令员王震号召解放军指战员捐款捐物并开展义务劳动,为学院建设解放楼(现校史馆)

1950年,新疆语文学校和伊犁阿合买提江专科学校并入新疆学院,更名为新疆民族学院。

1951年6月,新疆第二师范并入新疆民族学院 

1953年,在中共新疆分局和王震将军的直接领导下,中苏有色金属公司矿山技术学校(新疆工学院前身)正式成立。 同年11月,西北民族学院畜牧系兽医班并入新疆民族学院

1954年,恢复使用新疆学院校名。 

1955年,国务院批准决定在新疆学院的基础上筹建新疆大学,时任教育部长杨秀峰亲自来疆为新疆大学选择校址,并批拨巨款进行建设。 同年,中苏有色金属公司矿山技术学校改为重工业部直属乌鲁木齐矿业学校(新疆工学院前身)。 

1956年8月,重工业部直属乌鲁木齐矿业学校改为冶金工业部乌鲁木齐矿业学校(新疆工学院前身) 

1958年7月,冶金工业部乌鲁木齐矿业学校改为新疆矿冶学院(新疆工学院前身) 

  • 新疆高等教育主力军

1959年5月,中央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决定由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吉林大学、西北大学、兰州大学、华东工学院、东北工学院和中国人民大学等院校支援新疆大学的成立。

1960年10月1日,新疆历史上的第一所综合性大学——新疆大学正式成立。

1962年7月,新疆师范学院并入新疆大学。新疆大学机械、电机、土建等3个工科专业划入新疆矿冶学院(新疆工学院前身)。同时抽调新疆大学部分教职员工、图书资料和仪器设备,在喀什市组建新疆喀什师范专科学校(喀什大学前身)。新疆大学的农林、畜牧两系划转新疆八一农学院(新疆农业大学前身),艺术系及体育专业也从新疆大学剥离,独立建校。 

1966年5月,新疆矿冶学院改为新疆工学院。 

  • 全国重点大学建设时期

1978年,新疆大学成为国务院确定的全国首批88所重点高等院校之一、首批16所综合性全国重点大学之一。

1979年4月,新疆大学教师培训部、三平分校划出,成立新疆师范大学

1982年1月,新疆大学被国务院批准为全国首批硕士学位授予单位。

截至1985年,新疆大学共有硕士研究方向11个:现代汉语、语言学、语言文学、中国地方史、基础数学、理论物理、物理化学、有机化学、无机化学、生物化学、自然地理。 

自治区党委和人民政府对国家教委在高校设置“211工程”重点建设项目的重大举措非常重视。

1993年6月5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和人民政府做出决定,将新疆大学争取进入国家“211工程”计划纳入自治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规划,在近7年筹资1.5亿元专款进行重点建设。并相继成立了以王乐泉书记为组长的专款筹集领导小组,以阿不来提主席为组长的自治区“211工程”领导小组,统一领导,精心组织新疆大学“211工程”建设。在此期间,学校严格按照国家教委关于“211工程”重点建设的要求,针对薄弱环节,有计划、有步骤地组织实施,取得了一系列的阶段性成果,重点学科建设取得突破。

1997年,学校通过“211工程”建设成果验收,被列入国家首批“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

2000年,原新疆大学和原新疆工学院合并成立新的新疆大学,被确定为国家西部大开发重点建设大学。

2004年,学校成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教育部“区部共建”高校 

  • 新时代特色重点大学建设

2012年,学校被列为国家“中西部高校综合实力提升工程”建设高校 同年11月23日,入选首批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基地名单。 

2016年11月,新疆大学创业苗圃揭牌。 

2017年,新疆大学入选国家首批“双一流建设”大学(42所世界一流建设大学之一) 

2018年,学校被确定为教育部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部区合建”高校 

2019年2月,新疆大学被教育部认定为首批高等学校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基地 2019年8月,学校被教育部评为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 

2020年6月,新疆大学新成立的中国语言文学学院、历史学院、商学院、化学学院、化工学院5个学院揭牌。 

2021年10月,新疆大学博达校区正式启用。 

2022年,学校再次入选第二批国家“双一流”(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 

2022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到新疆大学考察并发表重要讲话,指出“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要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要突出优势特色,打造高水平师资队伍,提升科研创新能力,推动新疆大学双一流建设不断迈上新台阶。”

2022年8月,新疆大学加入全球中文学习联盟 

2023年2月,新疆大学与自治区人民检察院举行“检校共建”合作签约仪式。2023年3月,新疆大学与吐鲁番市签订战略合作协议。2023年6月,新疆大学与中国矿业大学共建西部能源研究院。 2023年7月,新疆大学举行院士专家工作站揭牌仪式。 

2024年1月,新疆大学与西安科技大学举行战略合作座谈暨签约仪式。2024年4月,新疆大学教育界政协委员工作室揭牌成立; 新疆大学西北能源碳中和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与若羌县人民政府签订合作协议,共建若羌能源产业研究院。2024年8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与新疆大学涉外法治人才协同培养合作签约仪式在自治区高院举行,共建“涉外法治人才培养实训基地”。9月,新疆大学木垒新能源产业研究院签约暨揭牌仪式在木垒举行。 

2024年9月21日,新疆大学隆重召开建校100周年庆祝大会;国家天文台小行星命名委员会经过精心挑选,在具有发现权和命名权的小行星中,将1997年11月23日发现的国际永久编号第192450号小行星命名为“新疆大学星”。

2024年12月,斯莱克公司与新疆大学签署了《绿色智慧矿山产业研究发展中心合作协议》。 

2025年1月15日,中建新疆建工承建的新疆大学碳基能源资源实验楼项目举行开工仪式。 3月27日,新疆大学与新疆人才发展集团签署校企合作框架协议。

办学条件

截至2024年11月,学校有党群机构10个 ,行政机构14个,教学研究机构38个,公共服务及附属机构12个,现有87个本科专业,2024年实际招生本科专业80个,其中73个单一专业,3个大类专业(覆盖7个单一专业) 学科专业涵盖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考古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艺术学及交叉学科等13大学科门类。

-师资力量-

截至2024年9月30日,新疆大学有专任教师2102人 ,外聘教师(含硕博导师)1323人,本科生生师比为8.8:1。高级职称以上专任教师1083人,具有博士学位的专任教师1275人。师资队伍中现有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国家卓越工程师1人,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入选国家级人才项目100人 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14人;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万人计划8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10人;中宣部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宣传思想文化青年英才)1人;国家级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10人。入选省部级高层次人才项目486人,自治区天山领军人才5人,“天山英才’培养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20人;自治区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和文化产业领军人才6人;自治区“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后备人选13人 。近一届教育部教指委委员16人,省级高层次人才305人;省部级突出贡献专家11人,省级教学名师14人,自治区教学能手20人。 

截至2024年9月30日,新疆大学有专职实验技术人员171人,比去年增长4.27个百分点。其中,高级职称44人,所占比例为25.73%,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143人,所占比例为83.63%。45岁以下132人,占比77.19%。 

截至2024年9月30日,学校有全国黄大年式教师团队2个、省部级教学团队16个、教育部创新团队4个、国家级思政课程教学团队1个、省级思政课程教学团队1个、省级课程思政教学研究中心1个、省级课程思政教学团队3个,省部级教学团队8个、省级高层次研究团队19个。 

2024年,新疆大学有1人获“国家卓越工程师”称号,1人获“全国模范教师”称号,2名教师在国家级教学竞赛中获奖;全职引进高层次人才158人,其中A类博士101人,占比显著提升,具有博士学历的专任教师达到60%;招收29名博士后,较2023年同期全职博士后增长300%。


  教学建设-

截至2024年6月,新疆大学有38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5个自治区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占招生专业数量的77% ;有10个国家重点特色专业, 12个自治区重点专业,3个自治区重点产业人才紧缺专业,44个自治区“十大产业集群”相关专业。有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12门,自治区级一流本科课程28门,自治区级普通本科教育课程思政示范课程2门。

教学成果

截至2024年6月,新疆大学获得多项国家级、自治区级教学成果奖。 

2024年,新疆大学立项教材23部,已出版10部;另有12部已签订出版合同,其中9部将在国家级出版社出版。修订再版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维吾尔语)专业教材19本,被11所高校选用。 

2024年,新疆大学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项目获批国家级项目152项(含1项重点领域项目)、自治区级项目201项、校级项目150项。 

2024年,新疆大学本科生团队首获华为ICT大赛全球总决赛一等奖。在各类学科竞赛中获得国家级奖项1152人次、省部级奖项3284人次,其中文艺和体育类竞赛国家级奖项123人次、省部级奖项149人次。 

2024年,新疆大学本科生初次毕业去向落实率78.33%,年终落实率87.63%,就业满意度90%以上。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咨询服务及时、有效。通过“新大·枫桥”解决学生各类困难诉求1315条,学生获得感和满意度不断提升。

合作交流

●教学交流

截至2024年11月,新疆大学是国家留学基金委公派出国留学项目受理单位,是上海合作组织大学、中国政府奖学金自主招生、孔子学院奖学金和新疆政府奖学金项目学校。先后与27个国家和地区的80多所高校和教育科研机构签署了教育交流与科研合作协议(备忘录)。在吉尔吉斯斯坦、俄罗斯设立3所孔子学院。建有新疆大学俄语中心和俄罗斯对外俄语等级考试考点,在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等国多所大学设有实习基地。

2010年新一轮对口支援工作开展以来,在教育部支持下,以清华大学为组长,西安交通大学、武汉大学、中南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为副组长,北京师范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同济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东华大学、中国矿业大学、中山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厦门大学、电子科技大学为成员的15所高校对口支援组团式包建新疆大学。天津大学、华东理工大学、北京化工大学与新疆大学建立了对口合作关系。 

2024年,新疆大学进一步加强与中亚地区及俄罗斯高校的交流合作,统筹“引进来”和“走出去”,不断打造国际交流、中外人文交流新平台,为共建“一带一路”注入新动力。与中亚和香港11所高校签署合作协议16份;成立“中哈大学联合研究中心”“新疆大学-比什凯克国立大学联合研究中心”,加入“中俄语言教育大学联盟”;举办或承办“中哈高校产学研用合作对接会”等高质量国际学术会议9场;积极组织师生申报各类国际交流合作项目,首次获批国家留学基金委“国际暑期学校”项目。

学术研究

科研平台

截至2024年11月,新疆大学有理工类省部级以上科研平台(团队)68个,其中,科技部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国际科技合作研究基地1个,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1个;教育部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1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2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3个,教育部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1个,教育部信息技术研究中心1个,教育部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1个;自治区重点实验室16个,自治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7个,自治区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2个,自治区人民政府研究中心1个,自治区工程研究中心3个;鹏城实验室新疆网络节点1个。现有科技部重点领域创新团队1个,教育部创新团队4个,自然资源部创新团队1个,自治区天山英才-科技创新团队4个,自治区天山创新团队16个。 [176]

学校现有人文社科类省部级以上科研平台16个。其中,国家四部委联合设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1个,中国文艺评论基地1个,教育部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1个,教育部批准的国别和区域研究培育基地1个,自治区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11个,省部级协同创新中心1个。

研究成果

2019年至2021年,新疆大学共承担国家重大重点科研项目40项,年度科研经费5.1亿元。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1项、“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创新奖”1项、第二届全国创新争先奖1项;省部级科研奖励134项, 其中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进步奖2项、 自治区科技进步奖突出贡献奖1项、自治区科技进步奖9项。 学校入选首批“高等学校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基地”。 学校14项成果入选“2023亚欧博览会·教育国际论坛新疆高校科技成果展”。

近三年,新疆大学科研经费近15亿元,承担国家重大重点项目29项,其中国家重大重点研发项目5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2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重点项目19项、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项目1项、教育部基地重大项目2项。 

2024年,新疆大学获各类科研项目1487项,较2023年增长18%,科研经费总额7.38亿元,较2023年增长10%。获批省部级以上重大重点项目(课题)50项,项目经费2.35亿元,其中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课题)3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13项(地区科学基金项目70项、青年科学基金项目26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获批18项、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获批19项、自治区社科基金项目获批35项。荣获首届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团队1个,自治区科学技术奖17项,出版专著25部,发表人文社科核心期刊论文428篇、理工科高水平科研论文1498篇。 

2024年,新疆大学大力推进高能级平台建设,组建“富油煤资源化学与利用全国重点实验室”,积极参与怀柔国家实验室新疆基地和新疆实验室建设工作,开发建设天山实验室;获批自治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个,自治区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2个,参与获批国家风力发电技术创新中心。社会服务不断拓展,签订各类横向项目854项,总经费2.56亿元,与企事业单位签署战略合作协议80份,获得软件著作权546项,授权专利525项;加大科技成果宣传和推介力度,组织参加成果展10余场次,以技术入股、专利转让等方式实现成果转化收入1049万元,较2023年同期增长97%。

学术资源

图书馆馆藏资源

截至2023年2月,新疆大学图书馆有馆舍三个,总建筑面积约10万平方米,分布于三个校区,红湖校区馆舍约4万平米,主要存放人文社科类资源,2004年投入使用;友好校区馆舍约2000平方米,1999年建成并投入使用;博达校区馆舍6万平方米,存放各类理工科文献资源,于2022年投入使用,大楼近80%的空间向读者开放,可收藏231万册藏书,设置各类阅览席位近8500个。 

据2024年11月学校官网显示,新疆大学图书馆是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体系(CALIS)省级中心馆、教育部部级科技查新站(理工类)、TISC(技术与创新支持中心)运行机构、自治区专利信息中心,建成了校园网和CERNET新疆地区主节点和新疆教育区域网控制中心、乌鲁木齐教育城域网。 现有电子、纸质文献资源总量3356万册(其中纸质文献309万册、电子图书899万册、电子学位论文1871万册、电子期刊277万册) 中外文电子数据库资源近64种,其中,电子期刊277万册,网络包库可使用电子图书899万册。


举报收藏 0评论 0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用户协议  |  隐私政策  |  法律声明  |  违规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