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河子大学(英文名:Shihezi University,缩写:SHZU),简称“石大”,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石河子市北四路221号,石河子大学是国家举办、兵团主管的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是教育部与新疆生产建设兵团“部省合作共建高校”、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国家“双一流”(一流学科)建设高校。
石河子大学的前身为由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野战军于1949年创建的第一兵团卫生学校。1996年经教育部批准,隶属农业部的原石河子农学院、石河子医学院、兵团师范专科学校、兵团经济专科学校合并组建石河子大学,所属划归新疆生产建设兵团。2008年进入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行列;2012年入选国家“中西部高校综合实力提升工程”重点建设高校行列;2017年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一流学科)高校;2018年入选教育部与新疆生产建设兵团“部省合建”高校。
截至2024年5月,石河子大学有石河子和五家渠两个校区。 校园面积180.2万平方米,校舍面积103.9万平方米。 截至2024年10月,学校设有教学机构26个,开设99个本科专业(招生专业90个),8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个自主设置交叉学科博士点 、13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个专业学位博士授权点、32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36个专业学位硕士授权点;拥有教职工2803人,专任教师2080人,中国工程院院士4人。学校在校学生32721人,其中普通本科生23229人、普通专科生516人,硕士、博士研究生8493人,留学生483人。
历史沿革
学校前身
石河子医学院
1949年8月1日,人民解放军第一野战军解放了甘肃天水,第一兵团司令员王震指示卫生部长潘世征办学校、办医院,在天水火车西站成立了第一兵团卫生学校筹备委员会,就地开展招生组建工作。同年8月26日兰州解放,8月28日卫校师生进入兰州。9月25日,卫校师生在兰州市女子中学礼堂举行开学典礼,宣布第一兵团卫生学校正式成立。
1949年10月16日,全校师生奉命进军新疆,根据兵团指示分南北两路进疆,南路由王逐北率领二、四大队,建立了南疆医训队。北路由政委李国清率领一、三大队,与原联勤总部驻新疆卫生人员训练组46人合并,组建成立新疆军区卫生学校。
1954年10月,新疆军区生产建设兵团成立,学校更名为新疆军区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学校。1959年12月为新疆军区生产建设兵团医学专科学校,1966年2月1日,经新疆自治区人民委员会批准,成立新疆军区生产建设兵团医学院。1968年10月29日,学校降格为新疆军区生产建设兵团后勤部卫生学校,1970年升为新疆军区生产建设兵团医学专科学校。1975年5月,学校更名为石河子医学专科学校,1978年8月,经教育部同意更名为石河子医学院。
石河子农学院
1959年11月1日,学院在石河子成立。次日正式开学上课。24日成立中国人民解放军新疆军区生产建设兵团农学院。1969年4月,兵团领导以所谓“立足于打仗的需要”,宣布撤销学院。次年学院重新组建,校名仍为新疆军区生产建设兵团农学院。1971年,学院从石河子搬迁到奎屯办学。1976年,原新疆军区生产建设兵团农学院,改名为“奎屯农学院”,由伊犁哈萨克自治州领导。1978年3月15日国家农林部科教局致电自治区文办“奎屯农学院办学条件差,有困难,建议搬回石河子校址”。同年11月奎屯农学院迁回原址。次年2月学院正式更名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石河子农学院。
兵团经济专科学校
1959年冬,新疆军区生产建设兵团会计培训队在乌鲁木齐成立。1961年,会计培训队迁至石河子,更名为兵团财经训练班。次年10月,“新疆军区生产建设兵团财经干部学校”正式成立。1967年因受“文革”影响,学校迁往迁往南疆和静县的哈拉毛墩。次年8月,学校被宣布撤销。1981年新疆农垦总局决定恢复兵团财经干部学校。次年兵团恢复后,兵团党委随即宣布成立“兵团财经学校”,校址设在乌鲁木齐三坪农场,一面筹建学校,一面办培训班。1984年新校址选定与五家渠新城,开始恢复建校工作。1986年筹建、次年经国家教委批准成立了兵团经济专科学校。
兵团师范专科学校
1960年4月,新疆军区生产建设兵团决定开始筹建师范学院,同年9月确定为:新疆军区生产建设师范专科学校,学制3年。1962年因国家“三年困难”实行院校调整,新疆军区生产建设师范专科学校停办。1980年8月,新疆农垦总局决定在奎屯市筹建新疆教师进修学校,次年12月,中共中央恢复新疆生产建设兵团,1983年4月,兵团决定在教师进修学校基础上成立兵团教育学院。经4年发展,于1987年3月,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学院基础上建立“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师范专科学校”。
合并组建
1996年9月11日,石河子农学院与石河子医学院、新疆建设兵团经济专科学校、新疆建设兵团师范专科学校合并组建成立石河子大学,校名由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原总书记江泽民题写。兵团经济专科学校摘牌后被作为兵团农垦职工大学校址,挂牌“石河子大学职业技术学院”。兵团师范专科学校迁至石河子,在原校址组建了石河子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奎屯分院。 2000年8月,石河子大学被教育部确定为西部大开发重点建设高校,次年6月,教育部启动“对口支援西部高等教 育计划”,指定北京大学对口支援石河子大学。 2004年,学校被确定为兵团和教育部共建高校, 次年6月16日,新疆军区和石河子大学正式签订了为军队培养干部的协议。此后,石河子大学将成为继新疆大学之后,新疆第二所培养国防生的高校。
2008年进入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行列, 两年后被教育部评为“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 2012年入选国家“中西部高校综合实力提升工程”重点建设高校行列;2017年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一流学科)高校;次年入选教育部与新疆生产建设兵团“部省合作共建高校”。 2021年1月,石河子大学科技学院整合兵团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办学资源转设为新疆政法学院。 次年,石河子大学入选新一轮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 2022年3月,共青团石河子大学委员会被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办公室拟确定授予“全国青少年普法教育先进集体”称号。 次年,由八师石河子市、石河子大学、中国煤科规划院共同发起设立八师石河子市能源研究中心正式揭牌。 同年11月,由新疆天鹅现代农业机械装备有限公司牵头,联合石河子大学、塔里木大学、新疆农垦科学院机械装备研究所,与山东天鹅棉业机械股份有限公司等5家单位共同组建成立兵团农机装备制造业创新中心。 同年12月10日,石河子大学牵头成立全国智慧能源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 2022年,入选新一轮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
办学条件
机构设置
截至2024年3月,石河子大学设有党政机构20个,群团组织2个,教学机构23个,教辅机构10个,科研机构4个,附属单位5个,附属医院6个。
院系专业
截至2024年3月,石河子大学有23个学院, 开设99个本科专业(招生专业90个左右),学科专业涵盖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艺术学11大学科门类。
-师资力量-
截至2024年11月,石河子大学有教职工2803人,专任教师2080人(教授424人、副教授841人)。现有中国工程院院士4人,入选国家人才项目45人次,国务院特贴专家78人,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2个,自治区、兵团级人才370人;有国家级教学团队3个,国家级教学名师2人。还曾获得过第九届中国技术市场金桥奖“先进个人”、国家自然基金新疆联合基金本地人才等奖项。
学科建设
截至2024年11月,石河子大学有13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32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36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8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现有国家一流建设学科1个、国家重点学科1个、部省合建学科群2个,兵团重点学科15个。临床医学、农业科学、化学、植物与动物科学、工程学、材料科学、环境/生态学、药理学与毒理学8个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
-教学建设-
截至2024年11月,石河子大学有13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32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36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8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现有国家一流建设学科1个、国家重点学科1个、部省合建学科群2个,兵团重点学科15个。临床医学、农业科学、化学、植物与动物科学、工程学、材料科学、环境/生态学、药理学与毒理学8个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
教学成果
截至2024年11月,石河子大学作为第一完成单位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5项,作为参与单位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
合作交流
截至2024年11月,学校广泛开展对外交流与合作,成立国际交流中心,在哈萨克斯坦建立孔子学院,在俄罗斯和哈萨克斯坦分别建立一所汉语中心。先后与美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新西兰、奥地利、日本等国家70余所大学和科研机构开展了多层次、宽领域的交流合作,先后有34个国家1430余人来校留学。
学校积极拓展校际、校地、校企交流合作。自2001年开始,北京大学长期坚持对口支援石河子大学;2010年新一轮对口支援工作开展以来,在教育部大力支持下,以北京大学为组长单位,华中科技大学、华东理工大学、华中农业大学为副组长单位,重庆大学、江南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华南农业大学为成员单位的高校团队对口支援石河子大学。2018年,中国农业大学对口援建我校农业工程学科。学校先后与30余所国内高校及科研院所达成合作意向;与自治区各级政府、兵团师市签订了合作协议50余个;与30余家企业建立了校企合作关系。
学术研究
科研平台
截至2024年11月,有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2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个,农业农村部重点实验室2个,卫生与健康委员会重点实验室1个,科技部国际科技合作基地3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3个,教育部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3个,发改委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实验室)3个,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兵团分中心3个,国家大学科技园1个,国家新农村发展研究院1个,兵团重点实验室14个,兵团协同创新中心4个,兵团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工程实验室)5个,兵团国际科技合作基地3个,兵团技术创新中心4个,兵团临床医学研究中心17个,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基地(“111”计划)1个,国家民委研究中心(基地)2个,自治区和兵团文科重点研究基地7个,兵团新型科技创新智库2个。
科研成果
截至2024年11月,近五年来,学校主动承担国家、兵团重大科研任务,立项各级各类项目2703项,科研总经费近10.53亿元。获省部级以上奖励32项,获授权有效专利1424件,以技术转让、技术开发等形式实施知识产权成果转化40件,技术交易额4900余万元。获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三等奖2项,36项成果获得自治区哲学社会优秀成果奖,其中一等奖5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8项、优秀奖19项,获奖数居新疆高校前列。
2018年9月,石河子大学获批2018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81项(不含联合基金项目),直接经费3011.3万元。其中面上项目1项、青年基金项目6项、地区基金项目74项;获批15项2018年度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项目。
学术资源
馆藏资源
截至2021年9月,石河子大学图书馆有1个总馆,3个分馆,16个专业馆。馆藏有纸质图书300余万册,电子图书400余万册,万方、维普、CNKI、Springer LINK等中外文数据库110个,以兵团地方文献、中亚文献、古籍文献、硕博论文、石大学子文库及珍稀文献为特色馆藏的各类文献5.8万余种,10万余册。
截至2024年4月,石河子大学博物馆位于石河子大学绿苑区,陈列面积6400平方米,由校史馆、动物馆、昆虫馆、植物馆、新疆历代屯垦史馆五大部分组成。动物馆展出标本472件,昆虫馆展出标本约2万件,植物馆展出标本500余件,新疆历代屯垦史馆,展示了西汉至民国时期中央政权对新疆的开发、治理,各民族共同发展融合的历史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