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理工大学(Tianji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简称“天理”(TUT),位于天津市,是一所以工为主,工理结合,工、理、管、文、艺等多学科发展的多科性大学,天津市市属普通高等学校,入选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111计划)、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院校、教育部首批“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国家知识产权试点高校。
学校前身为天津理工学院,1979年开始以天津大学理工分校名义招收本科生,1981年经国务院批准正式设立。1996年,原天津理工学院与原天津大学分校、天津大学机电分校、天津大学冶金分校三所本科院校合并,组建成新的天津理工学院,2004年经教育部批准更名为天津理工大学。
截至2024年8月,学校总占地面积159.93万平方米、建筑面积76.17万平方米;有专业学院15个,还设有继续教育学院、工程训练中心、体育教学部等机构;有68个本科专业,6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2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22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和14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4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有教职工2052人,其中专任教师1582人,本科以上全日制在校生28710人。
创办时间
1979年
主管部门
天津市教育委员会
知名校友
宁绩、孙学良
学校官网
http://www.tjut.edu.cn
历史沿革
-前身溯源-
早期发展
学校前身是天津理工学院。1979年,开始以天津大学理工分校的名义招收本科生。1981年经国务院批准正式设立天津理工学院。1987年,学校开始研究生教育,并采用培养过程在天津理工学院,由中科院授予学位的方式,培养了26位博士研究生。1996年,原天津理工学院与天津大学机电分校、天津大学分校和天津大学冶金分校合并,组建新的天津理工学院。1998年,学校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获批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并于1999年正式招生。2004年,天津理工学院经教育部批准更名为天津理工大学。
近期状况
2012年2月,天津理工大学入选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2013年,学校获批为博士学位授予单位,2017年,学校的“新能源材料学科创新引智基地”入选由教育部、国家外国专家局决定联合实施“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111计划”)。2018年3月,入选教育部首批“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2019年2月,被教育部认定为首批高等学校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基地。2020年10月16日,入选国家知识产权局、教育部“2020年度国家知识产权试点高校名单”。2021年8月20日,天津理工大学与滨海新区签署全面战略合作协议。2024年4月3日,天津理工大学举办首届校级“求实创新班”开班暨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4)校赛启动仪式。10月,天津理工大学社会主义学院揭牌成立。2024年10月9日,天津理工大学明理家园一站式社区“社发纵横社会工作站”揭牌。
办学条件
-院系设置-
截至2024年5月,学校现有专业学院15个,还设有继续教育学院、工程训练中心、体育教学部等机构,开办本科专业68个。
-学科建设-
截至2024年8月,学校有6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2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22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和14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4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其中,2个学科入围天津市高校顶尖学科培育计划培育建设学科,3个学科入围天津市一流学科,建有网络安全与数据智能等9个天津市高校服务产业特色学科群;建有机器视觉与智能运算等11个天津市特色学科(群),获批12个天津市重点学科。
-师资力量-
截至2024年5月,学校有教职工2052人,其中专任教师1582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941人,具有高级职称教师858人。拥有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杰青、国家优青、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国家教学名师等国家级领军人才20人,天津市杰出津门学者、天津市特聘教授、天津市特支计划人选、天津市“131”创新型人才培养工程第一层次人选等省部级人才136人。
-教学建设-
质量工程
截至2024年5月,学校获批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2个、教育部特色专业4个、教育部“本科教学工程”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2个、教育部卓越计划专业5个;建有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1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1项、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3个、国家级“本科教学工程”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建设项目2个;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11门、教育部精品视频公开课和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3门。学校16个专业已通过工程教育专业认证,高水平创新团队19支。
教学成果
截至2024年5月,学校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8项,编有国家级精品和规划教材14部。
-合作交流-
截至2024年5月,学校与36个国家和地区的141所知名大学和科研机构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与加拿大、日本等国家大学开展了本科和研究生层次的合作办学,培养了中国首批项目管理硕士;“新能源材料”创新引智基地入选教育部、国家外专“111计划”;学校获批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院校,不断提升来华留学生招收与培养质量,通过人性化的管理与多元的校园文化提升留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在波兰、科特迪瓦建立了2所孔子学院和1个孔子课堂;在科特迪瓦建立了首个由普通高等院校参建的鲁班工坊。学校师生与国际著名研究机构广泛开展交流合作,共同承担国际重点合作项目,在Science等国际著名期刊上合作发表学术论文。
科研成果
-科研平台-
截至2024年5月,学校有国家级工程实验室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个、教育部国际合作联合研究实验室1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2个、科技部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1个、国家外专局教育部联合创新引智基地1个、教育部高等学校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基地1个;天津市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人文社科基地、各类智库共25个。
-研究成果-
2018年,天津理工大学新能源材料与低碳技术研究院卢秀利博士、王红娟博士、鲁统部教授与中科院上海应用物理所司锐研究员合作开发了基于石墨炔的单原子铂催化剂,在电催化分解水制氢催化剂研究方面取得进展。该研究成果发表在《德国应用化学》杂志上,天津理工大学为第一论文完成单位。
2022年12月,天津理工大学新能源材料与低碳技术研究院鲁统部&张志明教授团队在国际著名期刊《美国科学院院刊》(PNAS)发表题为“Broadband and strong visible-light-absorbing cuprous sensitizers for boosting photosynthesis”的论文。
截至2024年5月,学校近5年承担国家自然基金重大、重点、杰青、优青、科技部重点研发、军民融合及各类国家级项目300余项,投入研发经费11亿余元,获得一系列国家级和省部级科技奖励,自然指数位列全国高校百强。
-学术资源-
馆藏资源
截至2024年5月,天津理工大学图书馆建筑面积4.6万平方米,纸质藏书219.9万余册、电子图书125.6万册、电子期刊3.4万种,拥有中外文高水平数据库60余个。拥有Elsevier ScienceDirect、IEL、ACS、Wiley、RSC、Springer、SciFinder、SCI、EI、CNKI、读秀等中外文数据库60余个。与全国高校图书馆(CALIS)及国家图书馆、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NSTL)、上海图书馆等公共和科研图书馆开展馆际互借与文献传递服务,实现资源共享。
学术期刊
《天津理工大学学报》
《天津理工大学学报》是由天津市教育委员会主管、天津理工大学主办的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领域综合性学术期刊,主要刊登基础科学、技术科学和工程技术方面的研究论文以及重要学术问题讨论和综述等。该刊以反映天津理工大学重要科学研究成果为主体,读者对象为理工科高等院校师生、科研人员和工程技术工作者。
《Optoelectronics Letters》(《光电子快报》)
《Optoelectronics Letters》(《光电子快报》)被工程索引(EI)等收录。《光电子·激光》由中国光学学会,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信息科学部,天津理工大学主办,科学出版社出版的学术性期刊。1990年创刊,月刊。是中国精品科技期刊;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期刊方阵入选期刊;美国工程索引EI核心收录期刊。期刊的主要栏目:光电子器件和系统;光电子信息技术;纳米光电子技术;材料;测量·检测;信息安全;光电自动控制;模式识别;图像与信息处理;多媒体通信;光物理;生物医学光子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