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国土资源职业学院(Yunnan Land And ResourcesVocational College)是一所独立设置的全日制普通高等职业学院,是云南省首批成立的2所全日制高职院校之一,是国家首批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云南首批重点建设的2所“云南省级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之一;2021年学院入选省级高水平高等职业学校和高水平专业群建设项目。
学校起源于1958年成立的云南省地质厅技工学校,2001年4月,在云南省地质矿产局技工学校和云南省地质矿产局职工大学基础上合并改制而来。
据2024年5月学校官网信息,学校有阳宗海、经开区、武定3个校区,校园占地面积共1051亩,教学行政用房面积为151180.45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为8239.01万元;设有9个二级学院,开设57个高职专业;有全日制高职专科在校生19700人。截至2024年1月7日,学校在岗教职工人数为539人。
历史沿革
-前身溯源-
云南省地质矿产局职工大学
1958年6月,云南省地质厅技工学校昆明市塘子巷始奠学基。
-蓬勃发展-
1997年,云南省地质矿产局职工大学与云南省地矿局技工学校合并。
2001年4月,在云南省地质矿产局技工学校和云南省地质矿产局职工大学基础上合并改制为云南国土资源职业学院。
2002年3月,昆明市宝石职业中学并入云南国土资源职业学院。
2005年10月,云南国土资源职业学院顺利通过教育部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
2009年1月,云南国土资源职业学院被列为省级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
2011年11月,学校承办全国一类赛事“第一届全国地勘钻探职业技能大赛”固体钻探工比赛及闭幕式,获“特别贡献奖”和“全国地勘钻探技能人才培育突出贡献奖”。
2012年,顺利通过云南省教育厅的特色评估,获“特色通过”。
2013年,云南国土资源职业学院整体搬迁,入驻阳宗海校区。
2015年,学校被教育部列为首批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
2018年10月11日,学校行政主管部门由原来的云南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变更为云南省教育厅。
2023年6月15日,牵头成立云南安全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
办学条件
-院系设置-
据2024年5月学校官网信息,学校设有9个二级学院,开设57个高职专业。
-学科建设-
-师资力量-
截至2024年1月7日,学校在岗教职工人数为539人,其中专任教师371人,校内兼职教师(外聘)198人,高级职称148人,具有博士学位人员11人;有全国优秀教师、优秀教育工作者2人,教育部课程思政教学名师1人,省级教学名师6人,云南省万人计划“教学名师”人数5人,云南省政府特殊津贴人员1人,云南省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业技术人才1人云南省优秀教师、优秀教育工作者3人,“云岭工匠”1人,云南省教育先进集体1个。
-教学建设-
截至2018年12月,学校有省级示范重点建设专业3个,省级特色专业5个,中央财政支持提升专业服务产业能力建设项目专业2个,云南省提升专业服务产业能力建设项目专业3个,云南省高水平骨干专业4个,1个示范性民族文化传承与创新示范专业点;建成14门省级精品课程,3门省级精品视频公开课,1门省级双语示范课程,2门省级示范性创新创业教育专门课程。建成1个中央财政资金支持建设实习实训基地,9个云南省级示范实习实训基地,2个云南省级专业实习实训基地,1个云南省级公共实习实训基地,3个云南省示范性校企共建的生产性实训基地。
-合作交流-
2010年12月,学校与泰国清莱皇家大学签署了留学生培养合作协议。与老挝理工大学合作培养老挝留学生,2015年,有88名老挝留学生在学校就读。2015年 ,分两批共选派6名教师参加剑桥教育集团举办的积极教学方法及教学实践培训,赴德国参加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课程开发培训,赴捷克奥斯特拉瓦技术大学教育合作交流。
2015年,学校非洲资源与发展研究中心联合云南大学非洲研究中心积极举办“中非合作培养矿产资源开发人才国际学术研讨会”。
科研成果
-科研平台-
截至2018年12月,学校有1个云南省示范性应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校级科研平台1个。
-研究成果-
十三五”期间,学校立项国家级课题1项,省部级课题3项,地厅级课题74项,校级课题61项,合计资助科研经费246.70万元;教师出版中外文专著14部,公开发表论文862篇,其中核心刊物发表论文114篇、被国际权威索引(SCI、EI、CPCI)收录论文46篇。学校为第一署名获得授权知识产权159项,其中,发明专利6项、实用新型专利137项、外观设计专利16项。
-学术资源-
馆藏资源
据2024年5月学校官网信息,学校有纸质图书量730224册,电子图书622331册。
学术期刊
《云南国土资源职业学院学报》是云南国土资源职业学院主办的涵盖理、工、管、教等学科的综合性学术季刊,每年出版4期,为内部刊物,于2009年发行创刊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