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民族大学(Yunnan Minzu University)坐落于云南省昆明市,是教育部、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与云南省人民政府共建的综合性省属重点大学,云南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入选教育部“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国家民委双语人才培养基地、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为博士学位授予单位。
云南民族大学创建于1951年8月1日,前身是云南民族学院,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最早成立的民族高等院校之一,2003年4月更名为云南民族大学。
学校有莲华校区、雨花校区、九龙池校区、丰宁校区、海口校区共5个校区,占地2566亩,校舍建筑面积106万平方米;下设20个学院,开设74个本科专业;拥有2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3个一级学科博士点,17个一级学科硕士点,26个专业硕士点 [62];有教职工1729人;有在校本科生、硕士、博士研究生及留学生等合计约3.4万人,另有继续教育学生3万余人。
历史沿革
-前身溯源-
云南民族学院
云南民族大学的前身是云南民族学院,创建于1951年8月1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最早成立的民族高等院校之一。
1951年5月11日,根据中央人民政府和西南军政委员会指示,筹办云南民族学院,培养本省各兄弟民族干部,经省人民政府第22次行政会议决定:成立筹备委员会,以周保中为主任委员,张冲、王连芳为副主任委员,胡荣贵、赵钟奇、陈方、孙康、侯方岳、翟昌宗、张克诚、张子斋、寸树声、方国瑜、纳子彬、陆万美、赖卫民、李群杰、吴少默、马曜等十六人为委员,开始筹备工作。云南民族学院院址设昆明私立南菁中学内,南菁中学董事长龙云已将南菁中学全部财产捐赠该院。
-蓬勃发展-
2017年3月,云南民族大学与印度辨喜瑜伽大学合作举办民族传统体育学专业(瑜伽)硕士研究生教育项目成功通过教育部审批,9月面向全国开始接收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民族传统体育学专业(瑜伽)硕士研究生报名。
2018年9月,全国第一批瑜伽方向的硕士研究生将报到入学。这也是全国第一个瑜伽方向的硕士学位授权点。
2019年11月,云南民族大学“云南扎染传承基地”入选全国普通高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云南省民族研究所并入学校,与新成立的民族学与历史学学院合署组成云南省民族研究所(民族学与历史学学院)。
2020年3月,学校获批云南省教育厅第三批1+X证书制度试点院校。
2021年9月,学校入选第二批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入选单位名单。
2023年6月,发起成立云南省高等学校女子足球发展联盟并担任首届联盟理事会成员。
2024年11月,云南民族大学与柬埔寨旅游部签署谅解备忘录,标志着云南民族大学与柬埔寨旅游部的合作关系迈上新台阶。
2024年12月27日,云南民族大学文学院、外国语与南亚东南亚学院揭牌成立。
办学条件
-院系设置-
云南民族大学下设20个学院,开设74个本科专业,涵盖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管理学、艺术学9个学科门类。
-学科建设-
据2024年6月学校官网信息,学校有2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3个一级学科博士点,17个一级学科硕士点,26个专业硕士点;有13个省级重点学科和优势特色学科。化学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
-师资力量-
据2025年3月学校官网信息,学校有教职工1810人,具有正高级职称232人、副高级职称447人、中级职称623人、初级及以下职称508人,具有博士学位713人,硕士学位889人。学校现有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社会科学领军人才、青年拔尖人才、国家级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等国家级高层次人才10人;入选云南省兴滇人才支持计划135人,享受云南省政府特殊津贴人选、云南省有突出贡献优秀专业技术人才、云南省中青年学术技术带头人等省级高层次人才47人;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2人。
-教学建设-
据2024年6月学校官网信息,学校有20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1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有41个专业进入“双万计划”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行列。自2020年至2025年3月,云南民族大学已获批国家级一流课程5门,省级一流课程54门,在评国家级课程11门。
-合作交流-
学校注重对外合作与交流,是云南对外开放的窗口。建校以来,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博士、挪威国王哈拉尔五世、越南胡志明主席、泰国诗灵通公主等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元首、政要、专家、学者和国际友人10万多人次曾访问过云南民族大学,并给予良好评价。学校1981年开始招收外国留学生,1992年开始招收外国硕士研究生,是云南省最早招收外国留学生、开展对外汉语教学的高校之一,先后与30多个国家近百所大学或学术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
科研成果
-科研平台-
截止2025年3月,学校共有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1个,国家民委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4个,省部级哲学社会科研研究基地7个,国家民委“一带一路”国别和区域研究中心2个,云南省重点实验室2个,云南省国际联合实验室2个,国家民委重点实验室2个,云南省工程研究中心2个,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团队13个、云南省创新团队(自然科学)2个,云南省院士专家工作站9个,云南省高等学校重点实验室14个,云南省高校工程研究中心5个,云南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18个,以及云南省民族研究所(省属研究机构)等研究机构。
-研究成果-
2021-2024年,学校共获省部级各类奖项35项。其中,2023年,学校获20项云南省社会科学奖,其中一等奖2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14项。2024年,学校获云南省自然科学奖3项,其中自然科学奖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技术发明奖二等奖1项。
2021-2024年,学校共立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85项。其中,2023年共获批27项,立项数位列云南省第2位、全国民族院校第2位、全国高校排名第47位;获批国家自科基金项目45项,2023年、2024年,连续两年获批面上项目资助;获批立项省部级社科类项目138项、省部级自科类项目84项。
-学术资源-
馆藏资源
据2024年6月学校官网信息,云南民族大学图书馆拥有各类纸质图书255.5万册,电子图书近130万册。
学校图书馆纸本图书总量255.5万余册(不含学院专业资料室),数字图书近125万册、纸质报刊1000多种、电子期刊4万余册;图书馆存储服务平台容量100TB,主要购有中国知网、WILEY等中外文基础、核心数据库40余个。馆藏文献中,具有特色优势的省级重点学科,如少数民族语言文学,民族学、文化人类学、民族地方文献等占有相当的藏书量。
学术期刊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创刊于1983年,是云南民族大学主办的人文社会科学类学术理论期刊。该刊主要栏目有社会学、民族社会学、经济学、民族学、历史学等,是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学报“双核心”期刊,即“中文社科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全国中文核心期刊”,还先后被评为“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学报核心期刊”、“全国三十佳学报”、“全国百强社科学报”、“全国民族地区学报名刊”和“云南省优秀社科期刊”等。“民族社会学”栏目被评为“全国高校学报优秀栏目”。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创刊于1992年10月,是云南省民族事务委员会主管,云南民族大学主办的综合性自然科学学术期刊。该刊主要刊登基础学科和工程技术的研究性学术论文,栏目有:化学与生物、民族药资源、数学及应用数学(经济、金融、统计等方向)、信息与计算机、电子电气与自动化、网络与通信技术、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物理及相关学科、教育技术、体育研究、图书情报与文献学等。该刊是《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是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