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公厨网

楚雄师范学院

  • 区域:云南楚雄彝族自治州
  • 学校电话
  • 地址: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楚雄市鹿城南路546号
  • 全景查看全景/街景
  • 浏览3
  • 学校介绍
  • 食堂介绍
  • 食堂地图

楚雄师范学院(Chuxiong Normal University)是云南省属全日制普通本科高校,位于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州府楚雄市,入选教育部卓越教师培养计划,为云南省地方大学应用型整体转型改革试点高校。

楚雄师范学院办学渊源最早可追溯到1936年成立的省立镇南师范学校,前身为1978年建立的楚雄师范专科学校。2000年,楚雄民族师范学校并入楚雄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在此基础上,2001年5月,经国家教育部批准,组建楚雄师范学院。

截至2025年3月,学院总占地面积415454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资产总值9719.43万元,馆藏纸质图书共960100册;有10个二级学院,共开设54个全日制本科专业;有教职工854人,其中专任教师741人,在校全日制本科学生15071人。


历史沿革

-前身溯源-

学校办学渊源最早可追溯到1936年成立的省立镇南师范学校。 

1978年3月,经云南省革委会批准,同意在楚雄师范学校开办师专班,纳入楚雄师范学校建制。教学管理体制为楚雄师范学校“师专部”建制。首届招收数学、英语两个专科班。

1979年9月,在原三个专业的基础上,又增招中文、化学两个专业,面向滇西招生。

1983年11月18日,经云南省人民政府批准将楚雄师专班改建为楚雄师范专科学校。

1984年,楚雄师专和楚雄师范两所学校进行校产划分。

1988年9月,建立中国电视师范学院楚雄师专分部,主要任务是培训提高州内在职初中教师学历层次和专业水平,办学形式是以业余自学为主并接受中央电视专业课程讲授辅导,在职学习三年。

1989年8月,经楚雄州政府同意,云南省广播电视大学楚雄分校划归楚雄师专管理,楚雄电大分校的牌子建制不变。学校由全日制师专、电视师院分部、电视大学楚雄分校等三个部分组成,由学校党委、行政统一领导。

1992年9月,楚雄师专经审核批准,列入全国第二批45所普通高等专科学校名单,予以公布。学校命名为“楚雄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校名从1992年7月9日起正式启用。

2000年,楚雄民族师范学校并入楚雄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蓬勃发展-

2001年5月,楚雄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楚雄民族师范学校合并组建楚雄师范学院。

2010年,楚雄师范学院通过国家教育部本科教学合格评估。

2014年12月5日,楚雄师范学院被教育部列为“卓越小学教师培养计划改革项目”国家级项目单位。

2015年,楚雄师范学院获批为云南省地方大学应用型整体转型改革试点高校。

2017年11月,楚雄师范学院获评第一届全国文明校园。

2018年,楚雄师范学院顺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审核性评估。

2020年8月,楚雄师范学院与南京大学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办学条件

-院系设置-

截至2025年3月,学院有10个二级学院,共开设54个全日制本科专业,其中师范类专业21个。

-学科建设-

截至2025年3月,学院有云南省高校一流学科(B类高原学科)1个,云南省一流建设学科1个,云南省优势特色重点学科1个,硕士学位授权点省级立项培育建设学科3个,校级优势特色重点建设学科8个,校级培育建设学科10个。

-师资力量-

截至2025年3月,学院有教职工854人,其中专任教师741人,教授90人、副教授221人,博士192人,硕士480人,全国模范教师3人,全国优秀教师1人,“兴滇英才”产业创新人才1人,“兴滇英才”教学名师3人,省级教学名师4人,省级优秀教师3人,云岭学者1人,兴滇英才青年人才5人,省卓越青年教师3人,省级学术技术带头人及后备人才13人,省突出贡献专家2人,兴楚科技领军人才4人,州级学术技术带头人及后备人才12人,享受省政府特殊津贴6人。从2013年起先后与云南大学、云南师范大学、昆明理工大学等高校开展研究生联合培养工作,博导1人,硕导48人。

-教学建设-

截至2025年3月,学院国家级特色专业1个,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2个,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11个,省级优势特色专业5个,云南省支持建设本科高校新兴专业1个;获省级以上“本科教学工程”建设项目共30类341项;在课程建设方面,有省级精品课程7门,省级一流课程29门;在教学成果方面,学校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省级教学成果特等奖1项,一等奖5项,二等奖3项;学生各类学科专业竞赛获国家级奖励607项,省级奖励1726项。

-合作交流-

截至2024年3月,与国际合作方面,学院先后与美国、加拿大、德国、意大利、泰国、马来西亚、越南、老挝、新加坡等国家高校开展交流与合作,通过人员互访、学生交流、科研合作、合作办学等方式开拓办学视野,推进办学国际化进程;与国内合作方面,先后与北京师范大学、南京大学、东南大学、上海体育学院建立合作关系;与地方合作方面,学校主动融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战略,与地方政府、相关部门和属地企事业单位广泛建立合作关系,搭建学生实习实训平台,在“融入”与“服务”过程中,实现“合作共赢”。

科研成果

-科研平台-

截至2025年3月,学院建有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1个,云南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1个,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团队2个,云南省高校重点实验室和工程研究中心6个,云南省教育厅工程研究中心1个,云南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5个,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工作站和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研究基地3个,校级科研机构43个。

-研究成果-

2015-2017年,学院教师获得科研立项236项,其中国家科学基金项目15项,省部级项目66项,横向课题18项,地厅级项目55项,累计立项科研经费总额达1046.23万元,年科研经费2.58万元/人;发表学术论文1459篇,其中核心期刊论文143篇,三大检索收录74篇,出版专著、教材119部;获省部级以上奖励9项,申请国家专利28项,授权23项。

2017年度,学院教师共承担省级以上科研项目112项,横向项目3项;获得省级以上科研奖励1项;公开发表高质量论文46篇(CSCD收录2篇,CSSCI收录2篇,I收录4篇,SCI收录8篇);教师出版专著20部;获专利授权12项。

截至2025年3月,学院主持承担国家级科学基金项目71项,省部级科研项目250余项,其他科研项目1800余项;科研成果获厅级以上奖励100余项,获国家专利授权100余项。

-学术资源-

  • 馆藏资源

截至2022年9月,楚雄师范学院图书馆有纸质藏书108万余册(包含各二级学院资料室图书),电子图书118万余册,各类可用数据库50余个,有纸质报刊520余种,电子报刊12000余种,建成了《彝族文化数字资源平台数据库》、《彝文古籍数据库》、《书画艺术作品数据库》、《西南彝族口述历史资料数据库》、《楚雄优秀文化作品数据库》,收有珍稀彝文古籍100余件,建成“四库系列精品文献库”和“彝族文献资料室”,收藏《四库全书》文献和彝族文献。

  • 学术期刊

《楚雄师范学院学报》前身是《楚雄师专学报》,期刊加入“中国期刊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等,主要栏目有历史研究、地理·旅游、计算机等。


举报收藏 0评论 0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用户协议  |  隐私政策  |  法律声明  |  违规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