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庄学院(Shijiazhuang University),位于河北省石家庄市,是经教育部批准建立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
学校前身为1958年建立的石家庄专区师范学院。1977年以来,先后在藁城、正定、获鹿牛山办学。1982年,经国务院批准,正式定校名为石家庄师范专科学校。1983年迁入石家庄市北郊滹沱河畔校区。1996年3月经河北省人民政府批准,石家庄师范专科学校与石家庄地区教育学院、石家庄市教育学院合并,组建新的石家庄师范专科学校。2004年5月经教育部批准,正式升格为石家庄学院。建校六十五年来,学校为社会培养了14万余名各类专业人才。
截至2024年4月,学校由南北两个校区组成,占地1221亩,建筑面积44.18万平方米,教学科研实验仪器设备总值为3.82亿元,设有教学机构18个,本科专业72个;有教职工1381人,有普通全日制本科生17596人。
创办时间
1958年
主管部门
河北省
学校官网
http://www.sjzc.edu.cn
历史沿革
-前身溯源-
石家庄师范专科学校
1958年,石家庄专区建立了石家庄专区师范学院。
1959年8月,河北省人民委员会通知,石家庄专区师范学院改为石家庄师范专科学校。
1961年6月,河北省对省属高校进行了大规模的调整,石家庄师范专科学校摘掉专科帽子,仍为师范学校,将四年制班改为三年制,面向小学。
1962年,河北省的大专院校又进一步调整精简,石家庄师范专科学校被撤销。
1977年,经中国共产党河北省委员会批准,在藁城中学筹建河北师范大学石家庄分校,学制两年。
1978年8月,学校又迁至正定,分借正定师范学校和正定中学两处教室上课。
1979年,学校搬到获鹿县牛山。
1982年经国务院批准,学校正式命名为石家庄师范专科学校,实行两年制师范高等专科教育。
1983年学校迁至石家庄市北郊滹沱河畔。
1995年12月,由石家庄师范专科学校和石家庄市第一、第二教育学院合并,组建新的石家庄师范专科学校(石家庄市教育学院);并搬迁到石家庄高新技术开发区。
石家庄学院
2004年5月17日,国家教育部批准升格为石家庄学院,属本科层次的普通高校。
办学条件
-院系设置-
截至2024年4月,学校设有教学机构18个,本科专业72个,涵盖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艺术学等11个学科门类。
-学科建设-
截至2022年6月,学校拥有省级重点发展学科4个。
-师资力量-
截至2024年4月,学校现有教职工1381人,其中专任教师1055人,高级职称教师524人,博士293人,双师双能型教师495人,校外兼职硕士研究生导师72人。拥有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国际田联一级裁判员、河北省杰出专业技术人才、河北省管优秀专家、河北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河北省教学名师、省市级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省市拔尖人才等一大批杰出师资人才,中国工程院院士吴以岭受聘为学校学术委员会终身名誉主任。
-教学建设-
截至2024年4月,学校建有项目获批河北省课程思政教学研究示范中心1个,河北省课程思政示范课程5门;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2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3个;省级应用型转型示范专业2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6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3个、省级品牌特色专业4个、省级本科教育创新高地2个、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2个。拥有河北省高等学校教学团队5个、河北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4个、河北省高等学校优秀基层教学组织8个,省级精品课程5门、省级一流本科课程15门。
-合作交流-
截至2024年4月,学校建有国际交流学院(纽乐国际学院、乐达国际艺术学院),招收来华留学生。先后与15个国家和地区的60所高校建立友好合作关系,加入欧盟伊拉斯谟项目计划,是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应用型高校国际交流分会理事单位。成功举办“我和我的祖国”中美青年艺术交流活动和专场音乐会、“艺术教育及新媒体技术展望”国际研讨会、第22届意大利“Ottavio Ziino”国际歌剧比赛(中国赛区)等。与美国国际科技大学、韩国又石大学、马来西亚南方大学学院共建硕士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与意大利两所知名艺术院校共建研究生教育中心,与韩国又石大学联合举办制药工程专业合作办学项目、与意大利帕多瓦“契萨莱•坡里尼”音乐学院联合举办音乐学专业合作办学项目。学校获批河北省国际教育交流先进集体,生物制药国际联合研究中心被认定为省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
科研成果
-科研平台-
截至2024年4月,学校建有省级高水平科研平台24个。
-研究成果-
截至2024年4月,近年来,学校承担科研项目1520项,其中国家级项目14项,省级项目185项,企业委托项目598项,获省部级以上奖励38项。科研经费引进大幅提升,2023年达到3017.6万元,较2018年增长5.6倍。累计发表论文1856篇,其中SCI、EI、ISTP收录204篇,中文核心期刊542篇;获得专利授权132项;出版著作(教材)168部。
-学术资源-
截至2023年11月,图书馆馆藏纸质图书138万册,中外文各类数据库24个,电子图书416万册,中外文纸质报刊211种,基本形成了实体资源、数字资源与开放获取资源有机结合,覆盖文、法、理、工、经等学科专业的馆藏文献体系,实行书报刊藏、借、阅、咨询一体化的全开放式服务和管理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