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金融学院(Hebei Finance University),位于河北省保定市,是中央与地方共建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高等院校,是河北省优先发展的金融人才培养基地、河北省省级硕士立项建设单位。
学校始建于1952年,原隶属于中国人民银行总行。初创阶段历经河北省分行银行学校、保定银行学校、河北财金学校、河北银行学校等发展时期。1984年,升格为专科院校,更名为“保定金融专科学校”;1992年,更名为“保定金融高等专科学校”。2000年,划归河北省人民政府管理,实行“中央与地方共建,以地方管理为主”的管理体制。2007年,升格为本科院校,更名为“河北金融学院”。2024年,学校成为硕士学位授予单位。
截至2024年10月,学校占地面积1000余亩,校舍建筑面积27.5万多平方米;馆藏纸质图书142.6万册,电子图书50万册;设有11个二级学院,开办41个本科专业;有金融、应用统计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有全日制在校研究生、本专科生、留学生共计16000余人,教职工1000余人。
创办时间
1952年
主管部门
河北省
学校官网
http://www.hbfu.edu.cn
历史沿革
-前身溯源-
保定银行学校
1952年,保定银行学校创建。
1956年,天津银行学校并入保定银行学校。
1957年,河北省分行干校并入保定银行学校。
1959年,保定银行学校撤销。
1964年,保定银行学校复校。
河北财政金融学校
1972年,保定银行学校更名河北财政金融学校。
1980年,河北财政金融学校更名河北银行学校。
1984年,河北银行学校升格为保定金融专科学校(1984年河北银行学校部分资源改建为河北银行学校)。
1992年,保定金融专科学校更名为保定金融高等专科学校。
2000年,保定金融高等专科学校由中国人民银行总行划转到河北省人民政府,实行“中央与地方共建、以地方管理为主”的管理体制。
河北金融学院
2007年,经教育部批准,升格为普通本科高校并更名为河北金融学院。
2011年,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成为硕士学位授权单位。
2013年,获批河北省“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即“2011”计划)院校。
2014年7月,被教育部评为“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
2015年,高水平通过教育部本科院校教学水平合格评估。
2016年,获批河北省硕士学位立项建设单位。
2023年11月,河北金融学院绿色金融现代产业学院成立。
办学条件
-院系设置-
截至2024年10月,学校设有11个二级学院,拥有金融、应用统计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开办41个本科专业。
-学科建设-
截至2024年6月,学校开设有1个专业硕士培养项目,有省级重点(发展)学科4个。
-师资力量-
截至2024年6月,学校有教职工1000余人,其中校内硕士生导师75人,博士和在读博士占全校专任教师的40%,三个月以上海外研修经历教师占比37%。学校拥有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等省级以上高层次人才50余名,全国优秀教师、河北省教学名师等省级以上荣誉称号教师60余名;有8支省级“优秀教学团队”。
-教学建设-
截至2024年6月,学校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3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8个;国家级品牌特色专业1个,省级品牌特色专业4个;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1个,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3个,省级应用型转型示范专业2个;省级本科教育创新高地2个;获批2门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5门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10门省级一流课程,5门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8门省级创新创业课程;建有国家级校外实践教学基地1个,省级校外实践教学基地3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6个,专业实验室43个。
教学成果
截至2024年6月,学校获省级优秀教学成果奖10项;在河北省教师教学创新大赛等重要教学赛事中获得省级奖项180余项。
学生成绩
截至2024年6月,学校学生在全国“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作品竞赛、大学生创业大赛、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全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竞赛等高水平学科竞赛中荣获高等级奖励900余项。
-合作交流-
截至2024年6月,学校与爱尔兰、波兰高校合作举办中外合作办学本科项目3个,专科项目2个;与爱尔兰高校合作共建“河北金融学院爱尔兰校区”境外办学项目1个;与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英国诺丁汉大学、西班牙巴塞罗那自治大学、马来西亚理工大学等数十所境外高水平院校签署了交换生、本硕直通车、硕士海外培养等跨国双校园培养项目合作协议。
科研成果
-科研平台-
截至2024年6月,学校建有2个省级重点实验室,8个省级科研平台和6个市级科研平台。
-研究成果-
截至2024年6月,学校获得省部级以上科研奖励15项;100余项研究成果获得省市主要领导肯定性批示,部分成果呈报中央领导参阅。
截至2023年5月,学校近五年,获得省部级以上科研奖励15项;承担河北省、保定市和其他地级市的“十三五”“十四五”金融发展规划编制任务及河北省贫困县退出和扶贫开发成效考核第三方评估等重大任务;创办《金融咨政》,在保定市阜平县成立“金融扶贫研究基地”,与市县政府合作建设“金融服务驿站”9个。
2011年-2015年4月,河北金融学院共立项国家社科基金、国家软科学等各类科研课题近千项,公开发表核心期刊以上论文730余篇,出版专著和教材近40部。
2019年-2022年3月,出版专著教材100余部;获得省部级以上科研奖励9项;承担河北省、保定市和其他地级市的“十三五”“十四五”金融发展规划编制任务及河北省贫困县退出和扶贫开发成效考核第三方评估等重大任务;创办《金融咨政》,在保定市阜平县成立“金融扶贫研究基地”,与市县(区)政府合作建设“金融服务驿站”7个。2015年以来,98项研究成果获得省市主要领导肯定性批示,部分成果呈报中央领导参阅。
-学术资源-
馆藏资源
截至2024年6月,学校图书馆馆藏纸质图书142.6万册,电子图书50万册,纸质期刊852种,电子期刊2万余种。金融博物馆馆藏资源5500余件,是河北省社会科学普及基地。
学报期刊
《金融理论探索》(原名《金融教学与研究》)是由河北金融学院主办、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金融学术期刊。双月刊。创刊于1985年5月。本刊致力于建设金融经济理论、扶植金融学人,坚持“求真、求实、求用”的学术原则。主要设有理论研究、经济论坛、热点追踪、金融市场、国际金融、区域金融、保险研究、信托与租赁等栏目。适合金融经济理论研究工作者、金融业务工作者和财经类院校师生阅读。
《金融理论探索》曾连续四次被评为全国优秀社科学报,多次被评为河北省优秀期刊和河北省高校优秀学报,曾被评为河北省“十佳”社科期刊,并入选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