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有色冶金职业技术学院位于甘肃省金昌市,是由金昌市人民政府和金川集团公司共同出资兴建的全日制公立高等职业技术院校;是教育部传感网应用开发“1+X证书”制度试点院校、国家级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甘肃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学校、金昌市“循环经济人才培训基地”和“人才特区建设”试点单位。
甘肃有色冶金职业技术学院的前身是经原有色总公司备案隶属于金川集团公司的成人高校-金川集团公司职工大学和金昌师范学校;2010年7月经甘肃省人民政府批准、国家教育部备案,两校合并改建为甘肃有色冶金职业技术学院。
据2024年5月学校官网显示,学院占地面积916亩,基础设施20.16万平方米,绿化面积近18万平方米,累计完成投资5.5亿元;设有8个教学单位,开设32个高职专业;有教职工375名,有在校生7123人。
历史沿革
-前身溯源-
金川有色金属公司职工大学
1973年,金川有色金属公司技工学校创建。
1984年,金川有色金属公司职工大学创建。
金昌师范学校
1982年,永昌师范班更名为金昌师范班。
1984年,金昌师范班更名为金昌师范学校。
1984年,金昌市教师进修学校创建(合署)。
-蓬勃发展-
2010年7月,经甘肃省人民政府批准、国家教育部备案,金川有色金属公司职工大学和金昌师范学校创建合并改建为甘肃有色冶金职业技术学院。2012年,学院被确定为金昌市“循环经济人才培训基地”和“人才特区建设”试点单位。
2023年11月,甘肃有色冶金职业技术学院入选2024—2028年度甘肃省科普教育基地名单。
2024年1月9日,甘肃有色冶金职业技术学院成立乡村振兴创新学院。
办学条件
-院系设置-
据2024年5月学校官网显示,学院设有8个教学单位,开设32个高职专业。
-师资力量-
据2024年5月学校官网显示,学院教职工375 名,其中:校内专任教师331 名(教授14 名、副教授80 名)。现有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1 人、全国有色金属行业技术能手1 人、省级职业教育工匠之师1 人、省级骨干教师1 人、省“园丁奖”获得者1人、敦煌文艺奖获得者2 人、甘肃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1人、甘肃省优秀专家1 人、甘肃省领军人才1 人、甘肃省技术能手6 人、甘肃省技术标兵7 人、陇原工匠提名奖1 人、全省青年岗位能手2 人、陇原“四有”好老师1 人、甘肃省黄炎培职业教育奖1 人,省高校青年教师成才奖2 人、金昌工匠3 人、金昌市特级教师1 人、金昌市先进工作者1 人、金昌市劳动模范1 人、金昌市拔尖人才3 人、金昌市首席技师2 人。
-教学建设-
据2024年5月学校官网显示,学院获得教育部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1项、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1 门,省级职业教育在线精品课程10 门。有校外实训基地108个,校内实训基地8个,实验实训室54个。
-合作交流-
据2024年5月学校官网显示,学院学院坚持地企共建、校校合作、产教融合的高等职业教育办学模式,全面推行“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合作模式,注重与驻金企业的合作交流,聘请金川集团公司潘从明、柴国梁等多名具有丰富行业经验的企业专家为学院客座教授,与金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联合建立电工、数控、自动化、酒店管理、餐饮5 个实训基地,在甘肃金泽川增材制造有限公司等经开区企业建立实习实训基地4 个。同时,与八冶建设集团公司、江西铜业股份有限公司、江苏沙钢集团、中国核工业二三建设有限公司、华友钴业、新疆梅花氨基酸有限责任公司、新疆宜化、联邦制药(内蒙古)有限公司、华住集团等200 余家企业建立了稳定的合作关系。
科研成果
-科研平台-
据2023年3月学院官网显示,学院建有1个甘肃省省级众创空间,1个金昌市研究中心,市级工程中心1个。
-研究成果-
据2024年5月学校官网显示,学院教师发表论文在中国知网收录700余篇,获国家专利102项(其中发明专利7项),科研项目获批立项200余项,横向、纵向课题累计争取科研资金500余万元。学院获市级创新成果奖1项,省高校科研优秀成果1项、省职工先进操作法1项、市级科技进步奖4项。
-学术资源-
据2023年3月学院官网显示,甘肃有色冶金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订购期刊280余种,报纸50多种,开通了维普电子图书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