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银矿冶职业技术学院位于甘肃省白银市,(Baiyin Vocational College of Mining And Metalurgy),经甘肃省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由白银有色金属职工大学改制的全日制普通高等职业院校,国家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国家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有色金属行业教师培训基地。
学校前身是1958年创立的白银公司技工学校、1984年创立的白银有色金属职工大学,2011年经甘肃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白银矿冶职业技术学院。2021年经市属职业教育资源整合,将甘肃省靖远师范学院(始建于1935年)、白银市工业学校(始建于1986年)整体并入。学校已发展成为一所综合性公办普通高等院校,是甘肃省“双高计划”立项建设学校。
截至2018年11月,学校设南北两个校区,占地830余亩,建筑面积32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资产总值6946万元;设有8个二级学院,开设全日制高职专科专业30个;有教职工485人,各级各类注册学生8500人,其中:全日制专科生7600人、中职生900人。
历史沿革
-前身溯源-
1984年,国家教育部批准、备案,白银有色金属职工大学成立,属性为公办成人高等专科院校。
-蓬勃发展-
001年,经甘肃省教育厅批准,成为具有高等学历教育招生资格的普通高等学校,隶属于甘肃省政府。
2011年3月,由白银市政府和白银有色集团公司联合申办改制,经甘肃省政府批准,在白银有色金属职工大学的基础上建立白银矿冶职业技术学院,成为一所全日制普通高等职业学校。
2014年5月,在教育部完成备案。新成立的学院实行以市为主、市企共建的办学体制和管理体制,以全日制高等职业教育为主,同时开展职业技术培训。隶属于白银市政府管理。
2021年10月11日下午,白银矿冶职业技术学院、甘肃省靖远师范学校、白银市工业学校三校合并师生大会暨2021级新生军训结训典礼在白银市体育中心举行
办学条件
-院系设置-
截至2018年11月,学校设有8个二级学院,开设全日制高职专科专业30个。
-师资力量-
截至2018年11月,学院有教职工485人,有专任教师461人,其中:教授级职称教师3人、副教授级职称教师105人、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学历教师160人、教学名师16人、专业带头人62人、骨干教师187人、“双师型”教师360人、省级“园丁奖”2人、市级“园丁奖”12人,有外聘兼职教师165人;校内建有“孙耀恒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和“李振瑜甘肃省技能大师工作室”;1人入选理论界“甘肃省优秀青年文化人才”;建成1个国家级大师工作室,2个省级名师工作室,1个名师工作室正在建设中。
-教学建设-
截至2018年11月,学院建成省级特色专业1个,建有校内实训室135个、校外实训基地180个、教师实践基地15个、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1个;建成中央财政支持的数控技术及数控机床装调维修实训基地、甘肃省第64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工业和信息化人才培养综合服务平台测评中心。
-合作交流-
截至2018年11月,学校与中国国内外300多家行业、中央及省属大型国有企业建立长期合作关系,为毕业生提供广泛的就业岗位。学校与白银有色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开展深度校企合作,开设订单冠名班、合作举办现代学徒制和新型学徒制试点,合作开展有色冶金类专业职业技能“1+X”证书试点。同时与中德诺浩(北京)教育投资有限公司、甘肃导航标教育集团、北京德信合力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德国手工业协会、澳柯玛股份有限公司、达内教育集团等开展校企合作育人、订单培养、合作办学、合作就业。学校还把发展的目光投向世界,积极引进欧美多个发达国家优质教育资源,在赞比亚等“一带一路”国家建有培训基地,成为教育部职业教育“走出去”首批试点院校。
科研成果
-科研平台-
2013年7月17日,白银矿冶职业技术学院、甘肃有色金属技师学院与山东星科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进行校企合作,共同成立了“山东星科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西北技术研发中心”并落户学院。为推动学院“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课程改革、人才培养模式转变、科研能力的提升和就业等方面提供有利的支撑平台。
-研究成果-
截至2018年11月,学校教师在国家级、省级学术刊物发表学术论文946篇,其中国内核心期刊发表51篇,国外SCI发表4篇;出版专著18部;获得实用新型专利授权10项;学校教师完成市厅级以上科研项目47项、在研项目28项,到账科研经费432万元。与中科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合作开发“重粒子加速器测磁线圈”项目,荣获全国技工教育科研成果一等奖;与航空航天510所共同研发的“神七”、“神八”航空器电源盒得到良好应用。
-学术资源-
截至2018年11月,学校馆藏纸质图书42万册,电子图书资源总量约16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