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公厨网

兰州工业学院

  • 区域:全国
  • 学校电话
  • 地址:兰州市七里河区龚家坪东路1号
  • 全景查看全景/街景
  • 浏览1
  • 学校介绍
  • 食堂介绍
  • 食堂地图

       

兰州工业学院(Lanzhou Institute of Technology),简称“兰工院”(LZIT),位于甘肃省兰州市。由甘肃省人民政府举办、教育部批准的省属普通高等学校。是“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全国文明单位”、“省级文明单位标兵”、“省级文明校园”。 

学校前身是创办于1942年的培黎工艺学校。1953年11月,改名为“培黎石油技工学校”。1958年10月,改为甘肃省机械制造学校。1962年8月,与煤炭、电力、轻工、重工和邮电5所中专合并组建为甘肃工业学校。1974年更名为兰州工业学校。1980年11月,被确定为全国重点中等专业学校。 1989年改建为兰州工业高等专科学校。2012年3月,升格为兰州工业学院。 

截至2024年6月,学校有七里河、兰州新区2个校区,占地面积1784.18亩,建筑面积82.48万平方米。馆藏图书100.329万册,电子书籍106.51万册,教学仪器设备总值1.783亿元。设有15个教学单位,38个本科专业;建有省级重点学科3个、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1个、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11个、省级特色专业1个、省级创新创业试点专业5个。有教职工742人,全日制在校学生11868人。

历史沿革

-前身溯源-

  • 兰州工业学校

1940年,学院前身“双石铺培黎工艺学校”,在陕西凤县筹建。

1942年,陕西凤县“双石铺培黎工艺学校”建成并投入使用,隶属中国工业合作协会西北办事处领导。

1944年,学院迁至甘肃省山丹县,更名为“山丹培黎工艺学校”。

1951年,更名为“西北石油管理局培黎工业学校”,划归西北石油管理局领导,属中专性质。

1953年,划归西北石油钻探局领导,学院迁址兰州安宁区十里店邱家湾,改名为“培黎石油技工学校”。

1956年,石油部决定,将学校交兰州炼油厂筹建处直接领导,学校更名为“兰州石油技工学校”。

1957年,石油部决定,广州石油机械安装技工学校并入学校。

1958年,改为中等专业性质的甘肃省机械制造学校。

1960年,甘肃省机械局决定,将中专教育与中技教育分离,并迁往兰州市七里河区民乐路66号兰州电机厂内继续办学。经省有关部门和省机械局协调和批准,学院在兰州市七里河区崔家大滩施工建校,由于正值国民经济暂时困难时期,到1960年下半年全部停工,所建项目均未竣工,土地移交兰州市园林局。

1961年,甘肃省机械制造学校首届毕业生顺利毕业。

1962年,将原机械、煤炭、电力、轻工、重工、和邮电局管理的邮电学校合并为甘肃省工业学校。

1964年,经甘肃省人民委员会批准同意,甘肃省工业学校办学主体迁往甘肃工业大学办学。

1965年,经甘肃省人民委员会和兰州市人民委员会同意,学校在兰州市七里河区龚家湾地区征用土地,作为学院建设用地。

1966年底至1967年初,学院陆续搬迁到新址办学。

1969年,学校撤校办厂,更名为兰州第一机床厂。

1974年,学校恢复办学,更名为兰州工业学校。

-蓬勃发展-

  • 兰州工业高等专科学校

1985年,甘肃省人民政府同意兰州工业学校改建为兰州工业专科学校,并呈报国家教育委员会审批。

1989年,经国家教委批准,学校改建为兰州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同年招收2个专业80名专科生。

1992年,被省教委确定为综合改革试点院校之一,并在1993年全省教育工作会议上被列为重点发展院校。

1993年,被确定为甘肃省招生并轨试点院校。

1994年,实行“并轨招生”,当年招生600人,在校学生人数达1300多人,比1989年增长了16倍。

2003年,负责实施“甘肃省国家双边协议项目”;同年,通过教育部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评估结论为良好,在全国26所参评院校中名列第10位。成为全国首批接受教育部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的院校之一。

2004年、2008年,甘肃省高校设置评议委员会专家组先后两次对学校升本工作进行了考察评估。

2011年12月,全国高等学校设置评议委员会专家组对学校升本工作进行考察评估。

2012年1月,第六届全国高校设置评议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与会专家表决同意在兰州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基础上设置兰州工业学院。

  • 兰州工业学院

2012年3月,经教育部批准,升格为兰州工业学院。

2015年5月,牵头建设的"甘肃机械装备先进制造协同创新中心"获批甘肃省"2011协同创新中心"。 

2015年7月,入选甘肃省首批向应用技术型大学转型发展试点院校。

2017年,入选教育部-中兴通讯ICT产教融合创新基地项目合作院校。

2018年,入选教育部"AI+智慧学习"共建人工智能学院项目建设试点学校,成为甘肃省首个组建人工智能学院的学校。

2019年,入选甘肃省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

2024年9月13日-15日,兰州工业学院8766名在校生顺利搬迁入驻兰州工业学院兰州新区新校区。

办学条件

-院系设置-

截至2024年6月,学校设有15个教学单位,38个本科专业,涵盖工学、经济学、管理学、文学、艺术学等5大学科门类。

-学科建设-


院系专业一览表

学院

专业名称

科类

兰州工业学院机电工程学院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理工

机械电子工程

理工

测控技术与仪器

理工

智能制造工程

理工

兰州工业学院电气工程学院

自动化

理工

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

理工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理工

机器人工程

理工

兰州工业学院土木工程学院

土木工程

理工

工程造价

理工

给排水科学与工程

理工

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

理工

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

理工

兰州工业学院计算机与人工智能学院

网络工程

理工

数字媒体技术

理工

软件工程

理工

智能科学与技术

理工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

理工

兰州工业学院电子信息工程学院

电子信息工程

理工

通信工程

理工

物联网工程

理工

兰州工业学院汽车工程学院

车辆工程

理工

汽车服务工程

理工

新能源汽车工程

理工

兰州工业学院材料工程学院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理工

焊接技术与工程

理工

复合材料与工程

理工

兰州工业学院经济管理学院

物流管理

文理兼收

财务管理

文理兼收

电子商务

文理兼收

经济与金融

文理兼收

兰州工业学院外国语学院

日语

文理兼收

商务英语

文理兼收

兰州工业学院艺术设计学院

视觉传达设计

艺术

视觉传达设计(移动互联网交互设计方向)

艺术

环境设计

艺术

兰州工业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秘书学

文史


-师资力量-

截至2024年6月,学校现有教职工742人,专任教师573人,其中副高级以上职称297人,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教师461人,高职称和高学历教师比例分别达51.83%和80.45%,“双师双能型”教师304人,占比53.05%。

-教学建设-

截至2024年6月,学校建有省级重点学科3个、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1个、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11个、省级特色专业1个、省级创新创业试点专业5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6个;获国家级一流课程4门,省级一流课程、慕课、精品资源共享课等47门。

-合作交流-

  • 国际交流

截至2024年6月,学校与德国、瑞士、美国、英国、俄罗斯、泰国、马来西亚等国家高校建立了良好的交流合作关系。主动服务“一带一路”建设,加入“一带一路”高校战略联盟和中国-中东欧国家高校联合会,积极深化与联盟院校间的交流与合作。

  • 校企合作

截至2016年4月12日,学校与兰州兰石集团有限公司许继电气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甘肃分公司八冶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天水星火机床有限责任公司北京三元双日食品物流有限公司等企业协议共建96个校企合作基地。


科研成果

-科研平台-

截至2024年6月,学校建有省级协同创新中心、省级技术创新中心、省级工程研究中心、省级工程实验室和省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等省厅级科研平台13个。

-研究成果-

截至2024年6月,学校先后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5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3项;省科技重大专项、省重点研发计划和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等省部级项目100余项。获甘肃省科技进步奖、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等科研奖励170余项,授权专利、软件著作权1000余件。

-学术资源-


  • 馆藏资源

截至2024年3月,兰州工业学院图书馆馆藏纸质图书总量为100.33万万册,购置了中国知网全文数据库、万方数字资源平台、联图随书光盘发布系统、汇文馆藏书目数据库、书香校园互联网开放式数字图书馆、博看人文期刊数据库、中国历代馆藏书画数字资源库、百度文库、智云服务平台(外文)等15个数据库和电子图书106.51万册。 [15]

  • 学术期刊

学报

兰州工业学院学报》是由甘肃省教育厅主管,兰州工业学院主办的综合性学术期刊,创刊于1993年,自2009年改为双月刊,中国国内外公开发行。国际标准刊号ISSN 1009-2269,国内统一刊号 CN 62-1209/Z。主要刊登基础理论、应用科学和工程技术等方面的论文和有价值的社科类学术论文。主要栏目有:科技开发与应用、教育教学研究与改革、企业管理研究、社科论坛、图书馆建设等。



举报收藏 0评论 0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用户协议  |  隐私政策  |  法律声明  |  违规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