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公厨网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 区域:全国
  • 学校电话
  •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丁11号
  • 全景查看全景/街景
  • 浏览4
  • 学校介绍
  • 食堂介绍
  • 食堂地图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英文:China University of Mining & Technology, Beijing),简称“中国矿大(北京)”, [18]位于中国北京, [1]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的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 [22]也是全国重点高校、国家“211工程”、“985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项目”、“双一流”建设高校,为教育部与原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共建高校。 [1] [10]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的前身是焦作路矿学堂,始建于1909年。1931年,更名为私立焦作工学院。1938年,学校西迁并与东北大学、北洋大学、北平大学的工学院联合组建国立西北工学院。1946年,焦作工学院复校并于1949年回迁焦作。1950年学校迁至天津,更名为中国矿业学院。1953年,学校迁至北京,更名为北京矿业学院。1970年,学校迁至四川合川,更名为四川矿业学院。1978年,学校在江苏徐州重建,恢复中国矿业学院校名,同时在北京学院路原址设立中国矿业学院北京研究生部。1988年,更名为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研究生部。1997年,更名为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校区)。2000年,学校划转教育部直属管理。2003年,以“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独立办学。 [1] [19]

据2024年6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有学院路、沙河两个校区,总占地面积518亩,设有研究生院和13个学院, [1]32个本科招生专业,17个一级学科博士点,34个一级学科硕士点,12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2个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8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1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14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20]在校学生1.8万余人。 [1]





历史沿革

焦作路矿学堂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的前身是焦作路矿学堂,始建于1909年。 [1] [30]河南交涉局委派提调田程出任校长、聘请英人李恒礼等4人和华人陈筱波等为教习。首批招收学生20人。同年3月1日,焦作路矿学堂举行第一次开学典礼。

福中矿务大学

1915年,学校搬迁至河南开封,并以新组成的福中总公司命名,更名为河南福中矿务学校。1918年,学校明确“养成采矿冶金专门人才”的办学宗旨,更名为福中矿务专门学校。1920年,学校迁回焦作。1921年,新任校长李鹤新设大学本科,学校升格为福中矿务大学,成为全国35所大学之一。

私立焦作工学院

1931年,学校更名为私立焦作工学院,成为近代中国唯一一所私立学院。1933年8月,中国教育部批准私立焦作工学院正式立案,成为近代中国唯一的私立工学院。学校筹措经费,扩建校舍,增添设备,重视工程实践,建设科学馆、工程馆,丰富充实学校文化内涵,确定校旗、校徽、校歌,学校进入自建校以来的第一个鼎盛时期。1935年,孙越崎先生兼任董事会董事长。

国立西北工学院

1937年,在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学校西迁,先后在陕西西安、甘肃天水办学。1938年,焦作工学院与国立西北联合大学工学院和国立东北大学工学院合并改组,成立国立西北工学院。1946年,焦作工学院在河南洛阳关林复校,随后罗辗转于郑州、苏州。1949年,焦作工学院迎来新生。9月6日,重新返回焦作故地。

中国矿业学院

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燃料工业部接管焦作工学院,并将华北煤矿专科学校并入学院,在天津创建中国矿业学院,成为新中国第一所矿业高等学府。1952年,全国高等院校院系调整,清华大学、天津大学、唐山铁道学院的采矿系并入中国矿业学院。中国矿业学院在北京建校。

北京矿业学院

1953年,学校更名为北京矿业学院,并于10月24日举行京津合校后第一次开学迎新大会。学校开始培养研究生。1956年后,学校发展迅速,教师达到491人,其他职工623人,学生4048人。 [35]1958年9月,北京矿业学院被授予“全国体育运动红旗院”称号,国务院副总理贺龙元帅代表国家体委向学校亲授锦旗。

四川矿业学院

1970年文革期间,学校大部分师生和设备搬迁到四川省合川县三汇坝,学校更名为四川矿业学院,北京原校址成立留守处。1976年春,形势好转,在校人数1567人。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1978年,学校恢复中国矿业学院校名,邓小平同志批示同意学校迁往江苏徐州建校。同年,经国务院批准,在北京原址成立中国矿业学院北京研究生部,恢复招收和培养研究生。 [37] [80]1988年,学校更名中国矿业大学,邓小平同志为题写校名。

1997年7月,国家教委正式下达了《关于同意设置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校区的通知》,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校区)成立并纳入北京市高等学校管理序列, [38]该校被确定为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 [1] [39]

1998年,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校区)首届领导班子成立。同年6月,原北京煤炭管理干部学院并入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校区),称为东校园。形成了中国矿业大学“一校”(即中国矿业大学)、“两地”(即徐州和北京)、“三校园”(即徐州校园、北京校区西校园、北京校区东校园)的办学格局。 [38]同年,学校恢复招收本科生。 [1] [26] [39]

1999年,江泽民总书记为学校建校90周年题词:“开拓创新,严谨治学,把中国矿业大学办成一流的能源科技大学。”指明了学校发展方向。 [38]

2000年2月,中国矿业大学整体成建制划归教育部管理。次年,东校园经教育部党组决定划转北京广播学院,中国矿业大学维持两地办学格局不变。 [38] [40]

2003年,经中央编制部门批复同意,以“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名义办学,教育部党组决定中国矿业大学两地行政班子分设。 [26] [38]

2006年,学校成为“985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项目”建设高校。 [39] [80]

2009年,学校以“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名义独立办学。 [80]6月15日,学校隆重举行了前董事长孙越崎先生铜像揭幕仪式,温家宝总理亲笔题字“孙越崎先生”。8月,学校名誉校董蔡元培先生“好学力行”题词石刻落成。10月18日,学校隆重举行建校100周年庆祝大会。 [40]

2013年3月,学校与北京外事研修学院和北京科技经营管理学院签订《校园整体转让协议书》,完成校园交接, [119]购置沙河校区。 [39]5月26日,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沙河校区正式启用。 [119]2017年,该校区入驻第一届学生。 [26]

2017年,学校成为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 [1]

2018年4月26日,北京市委副书记、市长陈吉宁到沙河校区调研,实地察看了图书馆、学生宿舍和食堂,了解沙河校区建设发展现状,并表示要建设科教融合共享新城,发挥高教园区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辐射带动作用。 [120]

2019年11月9日,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发起成立“一带一路”矿业高校联盟。 [41]

2020年10月7日,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成为高校“资源环境扶贫联盟”成员。 [42]

2022年,学校入选新一轮“双一流”建设高校。 [1]同年9月3日,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内蒙古研究院挂牌仪式在鄂尔多斯举行。 [13]

2023年9月,由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牵头建设的国家清洁能源与安全应急科技产业园揭牌成立。 [43]

2024年1月9日,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第五届学术委员会成立大会暨第一次全体委员会议正式召开。 [44]11月,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女教授协会成立。



办学条件

院系设置

据2024年6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设有研究生院和13个学院, [1]32个本科招生专业。








-学科建设-


  • 据2024年6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矿业工程、安全科学与工程2个学科列入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城市工程地球物理、城市地下空间工程2个学科列入北京高校高精尖学科建设名单。在教育部多次学科评估中,学校均取得了优秀成绩。8个学科进入ESI排名前1%,其中工程学学科和地球科学学科进入ESI排名前1‰。


-师资力量-

据2024年6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有中国科学院院士1名,中国工程院院士4名,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1名,“国家卓越工程师团队”1个,“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2个。现有2人担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7人被评为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2人获聘“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3人入选国家“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5人获聘“长江学者奖励计划”青年学者,9人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3人获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10人入选国家“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青年拔尖人才,2人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1人获全国教材建设先进个人奖,1人入选“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教学名师,37人获评“北京市人民教师”“北京市优秀教师”等荣誉称号。

-教学建设-

据2024年6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9个,北京市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0个,北京高校重点建设一流专业2个,83%的专业入选国家和北京市一流专业。 [1]课程建设方面,截至2023年,学校有国家级课程思政示范课2门,北京市级课程思政示范课8门,校级课程思政示范课54门。 [58]基地建设方面,学校共有 231个校外实习基地,其中,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2个,北京市级校外人才培养基地7个;有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北京市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北京市示范性校内创新实践基地1个。





  • 国内合作交流

截至2023年,学校与国内12所高水平行业特色型大学联合发起成立“北京高科大学联盟”,与来自11个国家的高校共同发起成立“一带一路”矿业高校联盟,连续获批“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学科创新引智基地6个。 [1]

  • 国际合作交流

截至2023年,学校与69所世界著名高校和科研院所签订校际合作协议,与80余家地方政府、企事业单位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1]与法国图卢兹第一大学、英国伦敦玛丽女王大学、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伊迪斯科文大学、俄罗斯圣彼得堡矿业大学、土耳其比伦特埃杰维特大学、乌兹别克斯坦纳沃伊矿业技术大学新签合作协议;与美国密歇根迪尔本大学、爱尔兰都柏林城市大学、英国东安格利亚大学、弗莱贝格工业大学、奥地利雷奥本矿业大学、德国弗莱贝格工业大学、葡萄牙里斯本大学理工学院、澳大利亚卧龙岗大学、英国阿尔斯特大学、爱尔兰国立科克大学开展学生交流项目。 [58]

获批国家留学基金委2023 年“国际组织后备人才培养项目”资助项目,鼓励学生赴国(境)外高校交流学习和参加国际会议。学校设立赴外交流奖助学金资助计划,组建“双一流”本科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国际班,遴选学生赴英国、德国、奥地利等知名高校进行一学期的课程学习。




科研成果

据2024年6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新中国成立后,研制出中国第一台刨煤机、第一台采掘机器人,设计了中国第一台空气跳汰机、第一座重介质选煤车间,建成中国第一座干法选煤厂、第一个工业性地下气化基地,产生了国际上有重要影响的“砌体梁”与科学开采理论、分形岩石力学理论、煤矿高分辨三维三分量地震探测技术体系、岩体大变形理论、矿井主要水害预测预报理论与方法、放顶煤开采理论与技术等,在煤炭地下气化、精细水煤浆、煤制油等领域取得多项重大技术突破。近10年,完成与煤炭科技相关重要课题1500余项,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国家级重大项目63项,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项目2项。共获国家级科技奖励20项,省部级科技奖励608项。






举报收藏 0评论 0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用户协议  |  隐私政策  |  法律声明  |  违规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