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交学院(China Foreign Affairs University) [47],简称“外院”(CFAU) [4],位于北京市,是由国家举办,外交部主管,外交部和教育部共建的非营利性事业组织。 [47]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唯一直属高校,财政部6所“小规模试点高校”之一,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入选国家首批“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曾培养出戴秉国、厉声教、姜瑜等杰出校友。 [1] [4] [59]
外交学院经周恩来同志倡议,由中共中央、毛泽东同志批准,于1955年9月10日在中国人民大学外交学系的基础上正式建立。1958年8月1日,外交学院改名为国际关系学院。1960年10月22日,被教育部列为全国重点高等学校之一。1961年10月5日,经国务院批准,校名恢复为外交学院。2013年7月,外交部、教育部决定共建外交学院 [47]。2017年9月21日,外交学院跻身首批全国95所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行列等 [5]。
截至2023年9月学校总占地面积34.46万平方米,全日制在校生2681人,全校教职工486人,其中专任教师234人,教师486人, [17]截至2024年5月,有展览路和沙河两个校区,设立了外交与外事管理系、英语系等10大教学单位,还有亚洲研究所、国际法研究所等30余个研究中心,拥有博士后流动站1个,一级学科博士点1个,一级学科硕士点3个,二级学科博士点4个,二级学科硕士点15个及3个专业学位授予权,11个本科专业 [1]。2023年12月,学院拥有6个国家级一流专业,2个省级一流专业,1个北京高校重点建设一流专业 [17]。
历史沿革
筹备办校
1952年,周恩来总理提议创办外交学院。1953年10月,外交部党组讨论通过了有关筹建外交学院的事宜。1954年日内瓦会议后,中央作出“加强外交工作和国际活动,并大力培养干部,筹建外交学院”的决定。9月1日,外交部党组将“筹备建立外交学院问题讨论后的意见”上报周总理,由周总理亲自上报中央。经党中央、毛泽东主席批准,正式决定在中国人民大学外交系的基础上创建外交学院。 [5]
正式成立
1955年9月10日,外交学院在北京西苑的中直机关礼堂召开成立大会。1955年9月12日,外交学院学生正式上课。周总理为外交学院亲笔题写校名。1956年3月,位于北京西城区阜成门外展览馆路的新校舍建成,外交学院迁入新址。1957年7月21日,周恩来总理来到外交学院,出席1957届毕业生毕业典礼并发表讲话。
国际关系学院
1958年1月,外交部在向周恩来总理、陈毅副总理的请示中提出扩大学院培养、训练干部的范围,并“建议将外交学院改名为国际关系学院”。这一请示经中央批准后,1958年8月1日,外交学院正式改名为国际关系学院。1960年10月22日,国际关系学院被教育部列为全国重点高等学校之一。
1961年10月5日,在国务院第113次会议上,批准外交学院恢复原校名;正式任命陈毅副总理兼任外交学院院长,陈辛仁同志为副院长,直到“文革”外交学院被迫停办。陈毅副总理兼任院长期间,开始建立一套适合我国国情的国际关系知识课程,初步形成了学科核心教材,为外交学院后来发展奠定基础。1977年10月26日,原外交学院35名职工联名上书刚刚恢复工作的邓小平,请示恢复外交学院。邓小平同志11月4日亲自圈阅了这封信,并作出批示。
恢复创办
1978年,国务院第166号文件决定“恢复外交学院”。1979年,为恢复外交学院,外交部批准成立外交学院党委会和筹备组,李恩求同志任党委书记和筹备组组长。 [5]
1980年,外交学院复校。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国家对优秀外交人才的需要与日俱增,位于北京市西城区展览路的校园规模和教学条件,远远不能适应需要。 [5]
发展建设
2002年5月,外交部党委批准外交学院扩大办学规模、开辟新校区的计划。同年,外交学院与昌平高教园区签订入驻协议。2005年3月,国家发改委正式批准外交学院新校区建设立项。2006年,外交学院举行新校区教学工程奠基仪式。2007年9月,外交学院新校区扩建工程开工。
2012年9月,外交学院新校区(一期工程)建成并投入使用。 [5]同月,在新校区落成之际,时任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同志访问外交学院新校区,为周恩来总理、陈毅元帅并肩铜像揭幕,要求外交学院“一定要有一流师资、一流学科、一流理念,将一流人才输送给祖国外交事业”,并为外交学院亲笔题写“中国外交官的摇篮”。2014年1月3日,外交部、教育部签署“两部共建外交学院”协议。2016年3月,中国外交培训学院揭牌。外交学院加挂中国外交培训学院牌子。
2017年9月21日,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公布《关于公布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的通知》,外交学院跻身首批全国95所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行列。 [5]
2022年2月,经专家委员会认定,教育部等三部委研究并报国务院批准,获评第二轮“双一流”建设高校。
办学条件
院系设置
截至2024年5月,外交学院设立了外交与外事管理系、英语系、外语系、国际法系、国际经济学院、基础教学部、研究生部、国际关系研究所、国家安全学院、国际教育学院等10大教学单位,开设11个本科专业 [6]。
-学科建设-
截至2023年12月,外交学院拥有博士后流动站1个,一级学科博士点1个,一级学科硕士点5个,二级学科博士点4个,二级学科硕士点15个,3个专业学位授予权,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1个,2个国家级重点学科,一级学科北京市重点学科1个,二级学科北京市重点学科3个。
-师资力量-
-教学建设-
科研成果
外交学院教研人员科研成果丰富,在国内外重要学术期刊发文数量可观,一批成果在《中国社会科学》《世界经济与政治》《外交评论》等权威学术期刊及两报一刊发表,在学术界影响力不断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