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体育学院(Capital University of Physical Education And Sports),是北京市属体育类普通本科院校。
学校为亚洲大学生体育联合会教育发展中心、教育部国家汉办汉语国际推广武术培训与研究基地、教育部学生体育协会对外交流与培训中心、教育部中外人文交流中心“高层次国际化人才培养创新实践基地”、北京市“一带一路”国家人才培养基地、北京2022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培训基地。
首都体育学院创建于1956年,原名北京体育学校。1960年,改建为北京体育师范学院。1962年,并入北京师范学院。1979年,恢复北京体育师范学院。2000年,更名为首都体育学院。2020年,依据北京市属公办高校分类发展方案,被确定为“高水平特色型大学”。
截至2024年2月,学校设有9个教学单位,2个直属研究机构,开设本科专业15个;有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6个、专业学位授权点2个,3个学科为北京市重点(建设)学科;在编教职工总数557人,各类在校生总人数约5400人,其中本科生约3600人。
历史沿革
北京体育学校
1956年7月,北京体育学校创建,受国家体委和北京市体委双重领导,校舍建在先农坛体育场。
1958年5月,北京体育学校迁到北京市海淀区校址。
1960年3月,经市政府批准,在北京体育学校的基础上成立北京体育师范学院。学制有四年制本科、三年制中专科、三年制预科。
1962年,教育战线实行院系调整,同年9月学院并入北京师范学院的体育系。
1979年2月,从北京师范学院分出,恢复“北京体育师范学院”。 [2]
1979年2月,北京体育师范学院复校。
首都体育学院
2000年5月,为适应首都体育、教育事业的发展,经国家教育部批准,更名为首都体育学院。 [1]
2009年,学院成为首批招收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招生单位。
2011年,学院获得“体育学”与“心理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
2012年,学院通过国家特殊需求博士人才培养项目审核,开始招收博士学位研究生。
2014年,学校新增了新闻与传播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
2018年,学校获批北京市博士学位授予立项建设单位。
2020年2月,国际奥委会正式批复同意学校设立“北京国际奥林匹克学院”,并纳入国际奥委会奥林匹克研究机构名录。12月,学校入选教育部中外人文交流中心“高层次国际化人才培养创新实践基地”。 [12]
2021年4月16日,北京国安足球俱乐部与首都体育学院宣布共建北京国安首体院女子足球队。 [4]5月13日,首都体育学院冰雪运动学院成立。 [15]
2023年3月,首都体育学院(北京国际奥林匹克学院)正式成立“奥林匹克女性发展基金”。该基金共计人民币50万元,将作为国际奥委会“妇女与体育奖”遗产项目执行。 [18]
2024年8月25日,首都体育学院(北京国际奥林匹克学院)新校区项目(一期)在北京延庆区正式启动建设。计划2028年底建成。
办学条件
院系设置
截至2024年2月,学校设有9个教学单位,开设本科专业15个。
-学科建设-
截至2024年2月,学校拥有体育学和心理学两个一级学科,其中体育学为北京高校高精尖学科,在2023软科中国最好学科排名中,体育学位居全国108所高校第5。学校共有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6个、专业学位授权点2个,其中体育教育训练学、体育人文社会学和运动人体科学等3个学科为北京市重点(建设)学科。
-师资力量-
-教学建设-
科研成果
2020年,学校2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获批—“科技冬奥”专项项目(冰雪运动推广普及关键技术产品研发及示范),“主动健康与老龄化科技应对”重点专项(全民健身信息服务平台关键技术的研究),获批科研经费总额4400万元。 [11]
截至2023年1月,学校连续5年主持4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3项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2项成果获得国家级科研奖,重大科研成果取得突破性进展。科学训练与主动健康研究中心获批“健康北京示范基地”,“体育医学工程学”获批市属高校交叉学科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