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体育学院(Capital University of Physical Education And Sports),是北京市属体育类普通本科院校。
学校为亚洲大学生体育联合会教育发展中心、教育部国家汉办汉语国际推广武术培训与研究基地、教育部学生体育协会对外交流与培训中心、教育部中外人文交流中心“高层次国际化人才培养创新实践基地”、北京市“一带一路”国家人才培养基地、北京2022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培训基地。
首都体育学院创建于1956年,原名北京体育学校。1960年,改建为北京体育师范学院。1962年,并入北京师范学院。1979年,恢复北京体育师范学院。2000年,更名为首都体育学院。2020年,依据北京市属公办高校分类发展方案,被确定为“高水平特色型大学”。
截至2024年2月,学校设有9个教学单位,2个直属研究机构,开设本科专业15个;有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6个、专业学位授权点2个,3个学科为北京市重点(建设)学科;在编教职工总数557人,各类在校生总人数约5400人,其中本科生约3600人。
历史沿革
校前身
首都师范大学建于1954年, [1]前身是北京师范学院,初建时仅有一年制的9个专修班。1955年,北京师范学院正式成立。1960年,华北人民大学哲学系、政经系、党史系北京学区的师生并入北京师院。1962年,北京工农师范学院整建制并入北京师院。同年,北京体育师范学院整建制并入北京师院。1964年,北京艺术学院撤销,其音乐系、美术系部分教职工并入北京师院。同年,北京师范专科学校部分教职工并入北京师院。1971年,北京市外国语学校划归北京师院领导,更名为北京师范学院附属外国语学校。1973年,中国人民大学语文系和函授部整建制并入北京师院,同时另有其他系室若干教职工调入。同年,北京师范学院附属外国语学校从北京师院划出,恢复原建制和名称。1973年,“文革”后期北京市部分院校调整,有少量教师、干部陆续调到北京师院工作。1978年,原中国人民大学成员绝大多数陆续调出,回到复校的中国人民大学。1979年,北京师院体育系划出,恢复北京体育师院建制。 [91]1980年,北京外国语学校并入、三校合并,定名为北京外国语学院分院。 [4]同年,学校被北京市政府确定为市属重点大学。 [2]1981年,学校取得全国首批硕士学位授予权。 [100]1985年,北京外国语学院分院划入北京联合大学,定名为北京联合大学外国语师范学院。 [4]同年,学校开始培养博士研究生,是中国第二批博士学位授权单位之一。
更名发展
20世纪90年代初期,北京市为了改变学校布点过多、专业设置重复、财力物力分散等状况,经市委、市政府研究并报国家教委批准,出台了《市属高校布局调整方案》,其中一项是将北京师院分院、联大外语师院并入北京师范学院,并更名为首都师范大学。到1999年,又有北京通州师范学校和北京第三师范学校并入首都师大。 [91]2008年,该校成为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校。 [1]
2010年,首都师范大学入选国家“特色重点学科项目”建设高校。 [5]2011年12月,北京市幼儿师范学校整体并入,与学校学前教育专业组成学前教育学院。 [7]2012年,首都师范大学成立京疆学院,探索援疆育人长效机制。 [80]2014年4月,教育部与北京市人民政府签署协议,共建首都师范大学。 [92]同年12月,学校入选教育部卓越教师培养计划改革项目。 [93]2017年,首都师范大学进入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行列,数学学科入选世界一流建设学科。 [8]2018年,京港大学联盟正式成立,首都师范大学成为其成员。 [95]2019年2月,学校被教育部认定为首批高等学校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基地。 [10]
2020年10月11日,首都师范大学、清华大学两所高校联合长沙第一中学、长沙市明德中学、重庆清华中学、清华大学附属中学、北京市第十一中学以及清华大学附属小学6所基础教育学校共同成立6+2“傅任敢教育思想实践联盟”。 [11]同年,学校被国家知识产权局、教育部确定为2020年度国家知识产权试点高校,被北京市人民政府确定为“高水平研究型大学”。 [12] [94]。2021年,首都师范大学数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被教育部确定为第三批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基地。 [18]2022年,首都师范大学入选第二轮“双一流”建设高校。 [94]2023年,首都师范大学入选教育部“双名计划”名师培养基地。 [22]同年,该校项目入选2023年首都高校师生服务乡村振兴行动计划。 [104]
2024年,首都师范大学相继举行附属顺义实验学校、呼和浩特实验小学举行揭牌仪式。 [27] [96]同年5月,首都师范大学入选教育部“101计划”第二批高校名单,作为数学“101计划”牵头高校及参与高校,并参与三门数学专业基础课程教材的建设,也是入选高校中唯一一所北京市属院校。 [29]10月12日,首都师范大学未来教师学院正式揭牌成立,并设立首都师范大学未来教育英才奖助学金、人文社科优秀青年教师奖励基金。 [114]11月,北京市已建设的14个市属高校新兴交叉学科平台,包括首都师范大学的数智化教师教育交叉学科平台。 [117]
2025年1月16日,首都师范大学美术馆改造项目正式交付使用。
办学条件
院系设置
截至2024年2月,首都师范大学下设29个院系(中心)以及大学英语教研部、体育教研部。共有专科专业1个,本科专业59个,涵盖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管理学、艺术学等。
-学科建设-
截至2024年2月,首都师范大学有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7个,博士后流动站15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4个,3个博士专业学位类别,20个硕士专业学位类别,自主设置目录外二级学科学位授予点19个,自主设置交叉学科学位授予点9个。国家重点学科4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1个,北京市一级重点学科8个,北京市二级重点学科12个,北京市一级重点建设学科2个,北京市二级重点建设学科13个,北京市一级重点培育学科4个,交叉学科北京市重点学科2个。
-师资力量-
-教学建设-
科研成果
截至2024年2月,首都师范大学获国家科学技术奖自然科学奖二等奖1项,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第二单位),北京市科学技术奖15项,省部级以上奖励132项。“十二五”以来,获批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2141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693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32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及子课题72项,1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国家社科基金项目441项,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44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