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邮电大学(Beijing University of Posts and Telecommunications),简称“北邮”,位于北京市,北京邮电大学是新中国第一所邮电高等学府,是教育部直属、工业和信息化部共建的全国重点大学 [149],学校是“211工程” [120]和“985”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入选“双一流”建设高校。 [54]为北京高科大学联盟 [66]、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联盟 [67]、CDIO工程教育联盟创始成员 [68],入选 “111计划” [135]“2011计划” [119]、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 [75]、教育部第二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 [12]、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 [74]、教育部首批“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 [73]、全国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 [72]、一流网络安全学院建设示范项目高校 [71]、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 [70]、全国邮政行业人才培养基地。 [69]
北京邮电大学前身是1955年创办的北京邮电学院;1960年被确定为全国重点大学;1993年更名为北京邮电大学;1998年成为“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2000年由原信息产业部划转教育部管理;2011年成为“985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项目重点建设高校;2017年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 [54]
截至2024年11月,北京邮电大学有海淀、昌平两个校区;设有19个教学单位,开设本科专业53个;拥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7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5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24个、专业博士学位授权点1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13类;有在职教职工260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1700余人。
历史沿革
前身溯源
北京邮电学院成立于1955年,是为新中国第一所邮电高等学府。它以天津大学电讯系、重庆大学电机系电话电报通讯专业等为基础,设有线电通信工程系、无线电通信工程系、工程经济系。
合并建校
1959年,北京电信学院及其附属中技部并入。 [23]1960年,北京邮电学院成为全国64所重点院校之一。北京邮电科技大学并入北京邮电学院。 [23]1971年,北京邮电学院更名为北京电信工程学院。 [23]
1973年,学院的教学单位得到了恢复,重新建立电信工程系、无线电工程系、工程经济系、基础部、函授部。 [23]1980年,学院成立邮电机械工程系、邮电管理工程系、应用物理系。1985年至1989年期间,学校相继成立邮电机械工程系、邮电管理工程系、应用物理系、计算机工程系和应用科技系。
欣欣向荣
1993年,北京邮电学院更名为北京邮电大学。 [23]1998年,学校成为全国首批重点建设的61所“211工程”院校之一。 [23]并在1999年成为全国开展远程教育试点的四所院校之一。 [23]2000年,学校成为教育部直属高校。 [23]2004年,学校成为全国56所设立研究生院的高校之一。 [23]2004年6月,“北京邮电大学与英国伦敦玛丽女王大学合作举办电信工程及管理专业本科教育项目”获教育部正式批复,同年国际学院正式成立。 [134]2005年,教育部和原信息产业部联合签署协议共建北京邮电大学。 [23]2008年,学校成立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计算机学院、人文学院、网络技术研究院、光通信与光电子学研究院、马克思主义教学与研究中心。
2011年,学校成为“985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项目重点建设高校之一。 [23]同年经教育部批准,增设“北京邮电大学与英国伦敦玛丽女王大学合作举办物联网工程专业本科教育项目”。 [134]
2012年至2016年,学校相继成立数字媒体与设计艺术学院、公共管理学院、现代邮政学院和网络空间安全学院。 [23]2014年10月,北京邮电大学入选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简称“2011计划”)。 [81]
2016年11月,北京邮电大学入选第一批全国邮政行业人才培养基地。 [82]12月,被北京市教委认定为首批北京市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 [83]2017年1月,被认定为“全国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 [84]9月,入选国家首批“双一流”建设高校。 [85]2018年3月,入选教育部首批国家级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 [86]2019年5月,北京邮电大学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87]9月,北京邮电大学入选一流网络安全学院建设示范项目高校; [88]
2020年1月,北京邮电大学举行人工智能学院成立仪式。 [89]5月,北京邮电大学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合作成立“北邮-华为学院”。 [90]11月27日上午,北京邮电大学应急管理学院在西土城校区揭牌成立。 [91]2021年,获批非独立法人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北京邮电大学玛丽女王学院,新增“电子信息工程”和“智能科学与技术”两个中外合作办学专业。四个专业均执行本科计划内招生。 [134]
2022年12月,北京邮电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王长峰教授申报的《“一带一路”重大项目风险动态监测与预警研究》、何瑛教授申报的《数字化变革推动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研究》成功获批2022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立项。 [92]2023年6月,北京邮电大学邮电文化教育实践基地正式揭牌。 [93]9月,入选第二批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建设高校名单。 [94]
2023年11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邮电大学、中央财经大学、中国矿业大学、外交学院、中央财经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和华北电力大学联合发布《北京沙河高教园区高校联盟“北斗星链”内涵发展行动计划(2023-2025年)》,未来将在跨校选课、联合培养学士学位、校间身份互认、开放实验室和仪器设备等方面做出更深入的协同合作。 [95]2023年11月28日,北京邮电大学牵头组建的全国冷链物流产教融合共同体成立大会在山东济南举行。 [142]
2024年1月8日,北京邮电大学-中电万维空间计算联合实验室揭牌成立。 [96]2024年3月27日,北京邮电大学美育中心在沙河校区正式揭牌。 [97]
2025年1月9日上午,北京邮电大学沙河校区网络空间安全创新实践中心揭牌成立。
办学条件
院系设置
截至2024年11月,北京邮电大学有19个教学单位,本科专业53个,学科专业涵盖了理学、工学、文学、法学、经济学、管理学、教育学、艺术学、交叉学科等9大学科门类。
-学科建设-
截至2024年11月,北京邮电大学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7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5个(包括交叉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3个——集成电路科学与工程、设计学、智能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24个(含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5个)、专业博士学位授权点1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13类(含专业博士学位授权点1个);信息与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以及电子科学与技术3个一级学科在教育部学科评估中被评为A类学科,其中信息与通信工程为A+学科。
-师资力量-
-教学建设-
截至2024年11月,北京邮电大学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21个,北京市一流本科专业16个。
科研成果
截至2024年11月,北京邮电大学大力推进有组织科研,在无线移动通信、光通信、文化大数据、未来网络、卫星导航与定位、星地计算、物联网智能感知计算、网络安全等领域重大科技成果不断涌现,实现了众多基础理论研究和关键核心技术新的突破,有力服务了“网络强国”“文化强国”“航天强国”“制造强国”等国家战略,科研工作“质”与“量”呈现出快速增长态势。近年来,学校获国家科技发明奖、国家科技进步奖、省部级科研奖励、电子学会科学技术奖、通信学会科学技术奖超百项,居全国高校前列,科技创新的价值贡献度与社会影响力持续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