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公厨网

北京协和医学院

  • 区域:全国
  • 学校电话
  •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东单三条9号
  • 全景查看全景/街景
  • 浏览3
  • 学校介绍
  • 食堂介绍
  • 食堂地图

 北京协和医学院(Peking Union Medical College),位于北京市东城区,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主管 [50],与中国医学科学院实行院校合一管理体制的中国最高医学研究机构和最高医学教育机构。 [1]学校位列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 [9]、入选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 [67]医学“双一流”建设联盟成员。 [12]

北京协和医学院创办于1917年,原中文名为私立北平协和医学院,是中国最早设置八年制医学教育和护理本科教育的医学院校。 [50]其前身是美英基督教教会于1906年共同创办的协和医学堂。 [49]1951年1月,学校由中央人民政府教育部和卫生部接管,且改名为中国协和医学院。历经传承与发展,学校先后更名为中国医科大学、中国首都医科大学和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后于1982年首次授予硕士学位,1985年首次授予博士学位。2006年定名为北京协和医学院。 [47] [50]2022年,入选“双一流”建设高校。 [9]

截至2023年12月,学校占地面积115.28万平方米。 [62]截至2024年6月,学校有19个研究所、6家附属医院、9个学院、2个本科专业、106个院外研发机构;有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5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9个, [1]一级学科硕士授权专业点3个, [65]在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有7个A类学科; [1]有博士生导师1032名、硕士生导师1231名。 [1] [15]截至2023年12月,学校有全日制在校生8289人、校本部及各科研院所教职工3292人。 [62]

2024年12月,北京协和医学院医学人文发展研究院成立。



历史沿革

北京协和医学堂

1906年,英国伦敦教会在清朝慈禧太后和清政府的支持下,在北京创办了协和医学堂。随后长老会、美以美会、内地会、伦敦教会医学院和英格兰教会也加入其中。协和医学堂(Union Medical College)成为由英美教会在中国合办的第一所医学院校。

私立北京协和医学院

1915年,洛克菲勒基金会收购了协和医学堂,并将新学校的名称改为“北京协和医学院”。1916年7月,基金会斥资24万银圆,购下了清朝“八大铁帽子王”之一的豫亲王府,作为学院校址。1917年9月24日,北京协和医学院在豫王府举行奠基仪式。

1921年,柯立芝设计的协和建筑群竣工,同年9月,举办了极为隆重的协和建筑群落成典礼。20世纪初,国际国内社会环境及创办者拥有的雄厚资本,为协和医学院及协和医院的建立提供了有利条件,学院很快进入国际医学教育先进行列,并随着国内各医学院校毕业生来院进修,迅速成为中国的医学中心。 [49]

1924年,协和医学院的第一届学生毕业,共有三个人,协和追求的就是“小、精、尖”的育人体制,实行的就是残酷的逐年级淘汰制度。在随后的20年间,协和医学院只毕业了311人,数量不多,但质量很高。1949年以前,协和医学院的毕业生会获得纽约州立大学的医学博士学位,同时协和护校毕业生将拥有美国注册护士资格。 [49]


中国协和医学院

1941年12月,日军占领学校,被迫停办。学校下属护校于1943年9月在成都借华西大学及医院部分校舍和设备条件重建护校,1946年6月,返回北平。1948年,学校收回全部校舍,在北平复校。1951年,中央人民政府教育部和卫生部接管私立北平协和医学院,学校改名为中国协和医学院。 [50]

1952年,中国协和医学院划归中央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建制。1953年,学校停止招生,并向干部进修学院过渡。1956年,学校划归中央卫生部领导。 [50]


北京协和医学院时期

1957年,中国协和医学院与中国医学科学院合并。1959年由中国医学科学院筹备,恢复长学制的医学院,命名为中国医科大学。1970年学校停办,后于1978年学校恢复办学,改名为中国首都医科大学。1985年,学校改名为中国协和医科大学。 [2]

1996年10月,学校顺利通过国务院学位办对33所研究生院的合格评估并正式挂牌。 [2]

2006年9月5日,教育部和卫生部共建北京协和医学院(清华大学医学部)大会暨揭牌仪式在人民大会堂举行,中国协和医科大学正式更名为北京协和医学院(清华大学医学部) [51]。同年,“协和医学院旧址”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49]

2017年9月,北京协和医学院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 [83]

2021年12月26日,北京协和医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揭牌成立。 [7]2023年7月19日,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与中国医科大学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院校长王辰与中国医科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王振宁共同签署《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 中国医科大学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43]

2024年6月12日,北京协和医学院脑和类脑学院揭牌成立。 [80]2024年12月,北京协和医学院医学人文发展研究院正式揭牌成立。



院系设置

截至2024年6月,学校拥有19个研究所,并设有9个学院 [16],共有2个本科专业。


-学科建设-

截至2022年2月,学校有7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46]、一级学科博士授权专业点9个 [1]、一级学科硕士授权专业点3个 [65];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5个,国家重点一级学科2个,国家重点二级学科8个,国家重点三级学科2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1个。 [47]此外,院校有2个学科进入ESI全球前 1‰行列(临床医学、药学),拥有13个ESI全球前1%学科,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有7个A类学科。

-师资力量-

  • 截至2024年6月,学校拥有院校现有两院院士24人、国家杰青56人,博士生导师1032名、硕士生导师1231名。


-教学建设-


截至2023年12月,学院已建设有12门国家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MOOC课程6门,SPOC课程22门。2023年,学校共开设本科生公共必修课、公共选修课、专业课共140门,207门次。2022年共出版教材13种(学校教师作为第一主编)。2023年组织遴选和推荐学校64名老师申报人卫出版社规划教材的主编、副主编及编者,涉及学科包括临床医学、公共卫生、护理学等学科。 [62]学院建设有黄大年式教师团队3个,省部级教学团队5个,国家级课程思政教学团队2个,省级课程思政教学团队5个。

科研成果

截至2019年,学院在2016-2019年期间共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9项、教育部高校科研优秀成果奖18项、北京市科技奖20项、其他省市科技奖(天津、云南、四川)19项、中华医学科技奖29项、华夏医疗保健科技奖23项、中华预防医学奖5项、中华中医药学会奖4项、中西医结合科技奖2项、中国高校科技十大进展1项、中国生命科学十大进展1项、中国医学科学院-梅里埃研究院青年科学家奖3项,合计134项。

























举报收藏 0评论 0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用户协议  |  隐私政策  |  法律声明  |  违规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