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农业职业学院(Beijing Vocational College of Agriculture)是经北京市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的全日制公立普通高等学校,是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全国文明单位和北京市职业教育先进单位。
学院溯源于1958年建校的北京市农业学校;2001年6月,北京市农业学校和北京市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合并组建北京农业职业学院;2008年7月,被确定为第三批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单位。
据2024年5月学校官网信息,学校有总占地81.22公顷,建筑面积30.34万平米,固定资产10.66亿元。下设9个系部以及清河校区(机电工程学院)、北苑校区(国际教育学院);开设36个高职专业;有教职工817人,其中专任教师395人;有全日制在校生及学院所属北京市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学生近8000人。
历史沿革
学校溯源
北京市农业学校
1958年,北京市农业学校创建。
1960年初,北京市农业学校由茶淀(现属天津市宁河县界内)迁入北京市。
1994年,成为北京市首批被国家教委确定为国家级重点中专。
1999年,北京市农业广播电视学校正式并入北京市农业学校。
北京市农业管理干部学院
1984年,北京市农业管理干部学院成立。
1997年,被市教委评为北京市高等学校示范校。
合并升格
2001年6月,北京市农业学校和北京市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合并组建北京农业职业学院。
2002年4月,北京农业职业学院正式挂牌。
2003年5月,合并原北京市城乡建设学校。
2004年12月,整建制合并原北京市城乡建设学校及原北京市八一农业机械化学校,成立北苑分院、清河分院,形成“一院四区”办学格局。
2005年10月,学院被中央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评为“全国文明单位”。
2006年3月,被市教委等部门联合授予“北京市职业教育先进单位”荣誉称号。
2008年7月,被确定为第三批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单位。
2015年12月,成为京津冀农林高校协同创新联盟成员。
2016年8月,入选第二批国家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
2019年7月,被教育部认定为国家优质专科高等职业院校。
2019年10月,通过教育部现代学徒制第二批试点单位验收。2019年12月,被教育部、财政部列入第三类高水平专业群建设单位(A档)。
2020年11月,担任中国休闲农业产教联盟第一届联盟理事单位。
2024年4月19日,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召开京西南农耕文化研究中心成立。
办学条件
院系设置
据2024年5月学校官网信息,学校下设9个系部以及清河校区(机电工程学院)、北苑校区(国际教育学院);开设36个高职专业。
-师资力量-
据2024年5月学校官网信息,学校有教职工817人,其中专任教师395人,教授48人,教师高级职称占比59.7%,其中,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1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5人,黄炎培职业教育奖杰出教师1人,全国农业农村系统先进个人1人,全国产业导师资源库技术技能大师3人,全国农业职业院校教学名师3人;北京市百千万人才工程市级人选1名,北京市优秀教师2人,北京市教学名师7人,北京市青年教学名师2人,北京市职教名师7人,北京市职业院校专业带头7人,北京市职业院校优秀青年骨干教师33人,北京市高等学校青年英才计划10人,北京市优秀人才培养计划8人,北京市职业院校特聘专家3人;北京市专业创新团队9个,北京市优秀教学团队4个;聘请能工巧匠、行业名家116人为兼职教师。
-教学建设-
据2024年5月学校官网信息,学校有5个北京市特色骨干专业群。
科研成果
据2024年5月学校官网信息,学校承担各级各类科研项目521项,科技成果超过150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