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Beijing Polytechnic College)位于北京市,是一所以工科专业为主、独立设置的公办普通高等职业学院,是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之一;入选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国家建设行业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工程。
学院前身为创建于1956年的北京煤炭工业学校,1994年开始举办高等职业教育,1999年正式改制更名为“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2000年学校隶属关系由原煤炭部主管调整为北京市主管,2007年学院入选“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 2015年成为首批试点北京高端技术技能人才贯通培养项目的三所高职院校之一。2016年8月,入选第二批国家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2019年12月,被教育部、财政部列入第二类高水平学校建设单位(B档)。
截至2024年6月,学院设有7个教学院(部),开办27个专业。
历史沿革
1956年,北京煤田地质学校创建。
1960年,北京煤田地质学校更名为北京煤矿学校。
1980年,学校被确定为全国重点中专学校。
1983年,北京煤矿学校更名为北京煤炭工业学校。
1991年,学校荣获“全国能源系统职业技术教育先进单位”称号。
1993年,经原国家教委评估学校再次被确定为全国重点中专。
1994年,原国家教委批准在学校试办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荣获“北京市德育工作先进单位”称号。
1999年8月,北京煤炭工业学校改制为职业技术学院,校名由“北京煤炭工业学校”改为“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2000年,学院隶属关系由原煤炭部主管调整为北京市主管,被教育部确定为全国首批示范性职业技术学院建设单位。
2002年,学院被财政部、教育部确定为中央财政重点支持建设的示范性职业院校。
2003年,学院在教育部组织的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中,被确定为全国首批八所优秀院校之一。
2005年,学院被评为北京市首批“依法治校”示范校。
2007年,学院入选“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成为“十一五”期间国家重点支持建设的百所重点高职院校之一。
2008年,学院被北京市委教育工委评为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优秀院校。
2010年7月,学院以优异成绩通过教育部、财政部组织的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项目建设验收。
2012年,学院荣膺“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50强。
2015年,学院被北京市确定为高端技术技能人才贯通培养三所试点高职院校之一。
2016年8月,入选第二批国家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
2019年10月,被教育部现代学徒制第二批试点单位验收通过。
2019年12月,被教育部、财政部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第二类高水平学校建设单位(B档)。
2023年10月28日,发起成立全国通用人工智能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
2024年11月11日,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职教出海研究中心成立。
办学条件
院系设置
据2024年6月学院官网数据,学院设有7个教学院(部),开办27个专业。
-师资力量-
截至2016年1月,学院有教职工499人,任课教师总数达到418人,其中省级及以上教学名师14人,北京市中青年骨干教师46名;有教育部行业职业教育指导委员会主任、副主任、委员,全国和北京市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水平评估专家11人;有国家级高等学校优秀教学团队2个,北京市级高等学校优秀教学团队10个;全国高等学校教学名师1人,全国优秀教师1人,北京市高校教学名师13人,北京市优秀教师12人,北京市中青年骨干教师49人,教育部高等学校高职高专专业类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7人,全国和北京市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水平评估专家5人。任课专任教师273人。在专任教师中,34人具有正高级职称,占专任教师7%,149人有具有副高级职称,占比30%。已获博士学位有26人(7.2%),已获硕士学位为281人(77.7%)。
-教学建设-
科研成果
根据2016年5月学院官网显示,学院共开发新产品23种,有19种已经投产,5种产品通过省部级鉴定,获得省部级科技成果奖一等奖2项,取得技术专利12项,软件著作权10项。
2014年,学院获得省部级奖励3项;取得专利7项,其中实用新型专利6项,外观设计1项;取得软件著作权8项;以第一作者公开发表论文222篇,其中在核心期刊上发表的论文64篇,被SCI检索的1篇,被EI检索的有9篇,被EI和ISTP双检索的论文有3篇;结题一般课题34项,除研究报告外,有软件9套,产品、样机10件,图纸2份,专利1个,公开发表论文34篇。
2015年,学院完成研究报告70份;公开发表论文61篇;实用新型专利1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