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师范大学(Hangzhou Normal University),简称“杭师大”(HZNU),位于浙江省杭州市。由杭州市人民政府主办、教育部批准的省属普通高等学校。浙江省重点建设高校、杭州市重点支持高校、卓越教师培养计划实施高校、博士学位授予单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中国创业教育联盟理事单位、全国首批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实施高校、全国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
学校前身可追溯至1908年创建的浙江官立两级师范学堂。先后更名为浙江省立两级师范学校、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浙江省立杭州师范学校、浙江省杭州师范学校。1978年12月,在杭州师范学校基础上组建杭州师范学院。1999—2001年,原杭州教育学院、杭州师范学校、杭州工艺美术学校、杭州市法律学校、杭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等相继并入;2007年3月,更名为杭州师范大学。
截至2025年1月,学校有仓前、玉皇山、下沙3个校区,占地面积229万平方米;下设24个学院(部)、2所直属附属医院,共计81个本科专业; 拥有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6个,专业学位博士授权点1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25个,专业学位硕士授权点26个;有教职工2881人,其中专任教师2126人;全日制在校生32563人,其中全日制研究生6425人,学历国际学生426人。
历史沿革
-前身溯源-
浙江官立两级师范学堂
1905年,浙江巡抚张曾敭奏请以省城贡院旧址创办全浙师范学堂,1906年奏章获准,定校名为浙江官立两级师范学堂。1908年,浙江官立两级师范学堂在浙江贡院旧址上建成,成为当时浙江唯一特建的、办学规模最大的新式高等学堂。
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
1912年1月,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同年4月,浙江官立两级师范学堂改名为浙江省立两级师范学校。1913年,浙江省立两级师范学校改名为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简称“一师”)。校长经亨颐在“五四”新文化浪潮推动下,提出“与时俱进”的办学理念和“德智体美群五育并举”育人方针,学校成为浙江新文化运动策源地、最早传播民主科学思想主阵地、中国共产党早期活动发祥地之一。
浙江省立第一中学
1923年,根据浙江省政府学校改组新规,实行“中、师合校制”。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与浙江省立第一中学合并,校名为“浙江省立第一中学”。
浙江省立杭州师范学校
抗日战争前(1931—1937年)的省立杭州师范学校
1931年6月,浙江省政府决定设置独立建制的“浙江省立杭州师范学校”,择旧杭州府孔庙(位于现南山路)为新校址,浙江省立高级中学的师范科(原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师生整体并入。
抗日战争时期(1937—1945年)的浙江省立临时联合师范学校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学校于同年11月撤至建德,暂借严州中学开课。1938年7月学校迁往丽水碧湖后,根据浙江省教育厅指令,学校与省立杭州高级中学等七校组成“浙江省立临时联合中学”(简称“联中”),1939年7月,联中师范部改称“浙江省立临时联合师范学校”(简称“联师”)。
解放战争时期(1945—1949年)的省立杭州师范学校
抗日战争胜利后,学校分期分批从丽水碧湖回迁杭州。1946年2月,学校恢复原校名“浙江省立杭州师范学校”。这一时期,国民党政府加强了对学校的控制,广大爱国师生积极投入“反饥饿”、“反内战”的爱国民主运动,在杭州解放前夕,积极致力于“护校”,迎接解放。
杭州师范学校
新中国成立初期,人民政府接管了原浙江省立杭州师范学校。新的杭州师范学校秉承传统的办学特色,为杭州地区基础教育培养了大批合格的师资。1978年后,杭州市在杭州师范学校基础上开始筹建杭州师范学院,同时仍保留了杭州师范学校的建制。
杭州师范学院
1978年12月,经国务院批准,杭州师范学院正式成立。2000年以后,为适应高等教育大众化的需要,学校又并入了杭州教育学院、杭州师范学校、杭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杭州市法律学校、杭州工艺美术学校等,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办学条件不断改善。
-蓬勃发展-
2007年3月,经教育部批准,学校正式更名为杭州师范大学。2007年8月,学校初步提出“建成浙江省内一流综合性大学”的战略目标。2008年5月,举行建校100周年庆典。2009年11月10日,浙江大学与杭师大签署《浙江大学全面支持杭州师范大学建设与发展协议》。
2011年9月16日,中国首家健康管理学院在杭州师范大学揭牌成立。 2017年10月13日,杭州师范大学与阿里巴巴集团签署《共建“杭州师范大学阿里巴巴商学院”》合作协议,阿里巴巴集团再投入5000万,用于把阿里巴巴商学院升级为以互联网商务为鲜明特色的创新型商学院。 同年,学校入选具有推研免试资格名单。 2018年11月,教育部公示第一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名单,杭州师范大学入选。同年,学校被浙江省授予“双创”示范基地称号。 2019年3月21日,学校决定恢复成立音乐学院;5月8日,杭州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揭牌成立。
2020年11月13日,学校与杭州市妇产科医院、市儿童医院、市五云山医院、桐庐县第一人民医院、萧山医院五家附属医院签约仪式举行,五家医院授牌杭州师范大学附属医院,纳入学校非直属附属医院管理。 12月10日,杭州师范大学被推选为浙江省新医科发展联盟副理事长单位。 2022年11月,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支持杭师大争创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的若干意见》。2023年,学校在师范教育协同提质计划首师大组团院校中荣获特等奖1项,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1项的成绩。2024年1月3日,杭州师范大学建德医院揭牌成立。2024年9月24日,杭州师范大学加勒比地区研究中心揭牌成立。
办学条件
-院系设置-
截至2025年1月,学校设有24个学院(部)、2所直属附属医院(杭州师范大学附属医院、杭州师范大学建德医院),开设81个本科专业。
-学科建设-
截至2025年1月,学校现有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6个,专业学位博士授权点1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25个,专业学位硕士授权点26个。14个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4个学科进入前5‰。
-师资力量-
截至2025年1月,学校有教职工2881人,其中专任教师2126人(博士学位占比77.61%),院士、长江学者、杰青等国家和省级高层次人才近80人。
-教学建设-
截至2025年1月,学校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7个、教育部专业综合改革试点1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6个,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精品课程、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和视频公开课程、精品在线开放课程22门;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1个、国家示范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4项。
-合作交流-
截至2025年1月,学校有非独立法人资格中外合作办学机构杭师大哈尔科夫学院,先后与美国、英国、日本、澳大利亚等国家和地区30多所高校建立了校际合作交流关系,拥有来华留学生招生与培养资格,是全国首批来华留学质量认证试点工作院校。 [2]2000年,杭州师范大学与澳大利亚堪培拉大学合作举办的“教育领导”硕士教育项目,已于2012年终止协议,并停止招生。2014年两校经协商重新签了合作办学的协议,杭州师范大学与澳大利亚堪培大学合作举办“教育领导与管理”硕士教育项目于2015年开始招生。 [47]2020年,学校与乌克兰哈尔科夫国立大学联合举办了非独立法人资格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名为杭州师范大学哈尔科夫学院(Kharkiv Institute at Hangzhou Normal University)。
科研成果
-科研平台-
截至2025年1月,学校有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国际科技合作基地、“2011”协同创新中心、科技创新服务平台、软科学研究基地、哲社基地、智库等36个,省部级创新团队11个,国际合作科研平台8个,大学科技园先后被认定为“国家大学科技园”“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等
-研究成果-
截至2025年1月,学校2012年以来获得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3项。
2023年共发表SCI收录论文1231篇,其中以第一单位发表595篇,ESI高水平论文272篇,同比增长27.7%;SSCI收录论文128篇。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发表相关理论文章20余篇。完成科技成果转化和产学研合作73项,授权发明专利191项,科研转化率达15%。
-学术资源-
馆藏资源
截至2024年5月,学校图书馆有纸质图书328.6万余册(包括线装古籍1067种、16480册)、纸质期刊近2000种、可使用中外文数据库156个、电子图书405.39万种、电子期刊近11万种。
学术期刊
《杭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杭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J. Hangzhou Norm. Univ., Nat. Sci.)创刊于1979年,是自然科学类综合性学术刊物,双月刊。学报主要刊登材料化学、医学与药学、生物与生态环境、信息工程与遥感、心理学、数学、物理及体育等基础理论、应用研究型论文。学报是中国科技核心期刊,RCCSE中文核心学术期刊,中国知网、万方、维普数据库刊源,是美国《化学文摘》(CA)、德国《数学文摘》、俄罗斯《文摘杂志》(AJ)、美国《乌利希期刊指南》(UPD)、《中国数学文摘》和中国生物学文献数据库(CBA)等收录期刊。 该校出版的《杭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连续四年入选“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并在中国高校科技期刊研究会组织的中国高校杰出·百佳·优秀科技期刊遴选活动中,评为2018年度“中国高校优秀科技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