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宾职业技术学院(YiBin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简称宜职院,是由宜宾市人民政府举办的全日制综合性普通高等职业院校,是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全国乡村振兴人才培养优质校、国家虚拟仿真实训基地建设单位、四川省优质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四川省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院校、四川省双高院校B档建设立项学校、四川省学教研产城一体化建设支撑单位 、宜宾市高等职业教育集团理事长单位,川南职业教育集团成员单位,该校于2017年入选第二批国家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教育部人才培养水平评估优秀院校,四川省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单位,中国新城建产教联盟成员单位 。
学校发轫于1934年的宜宾初级农作科职业学校,2002年由四川省宜宾农业学校、宜宾农业机械化学校(宜宾工业学校)和宜宾成人中等专业学校合并组建而成 。
截至2024年4月,学校总占地面积1480亩,总建筑面积55.4万平方米,教学仪器设备总值近1.53亿元;设有15个职能部门、2个群团机构和11个二级学院,开设46个高职招生专业;有全日制在校生近15000人,教职员工781人。
历史沿革
四川省宜宾农业学校
1936年,成立宜宾县立初级农作科职业学校。
1940年,宜宾县初级农作科职业学校更名为四川省立宜宾高级农业职业学校。
1952年,四川省立宜宾高级农业职业学校更名为四川省宜宾农业学校。
1953年,全省农校调整,犍为农校、泸州农校、合江农校部分师生并入四川省宜宾农业学校。
1961年,撤销泸州农校,师生并入四川省宜宾农业学校。
宜宾工业学校
1975年,经地委工交部批准,成立宜宾地区农业机械化常设训练班。
1977年8月,四川省人民政府正式批准建立四川省宜宾农业机械化学校。
1982年,宜宾地区农业机械化常设训练班并入四川省宜宾农业机械化学校。
1993年,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四川省宜宾农业机械化学校挂“宜宾工业学校”牌。
宜宾成人中等专业学校
1915年,建立宜宾外江中学。
1952年,宜宾外江中学改名为四川省宜宾市第二初级中学校。
1972年,四川省宜宾市第二初级中学校四川省宜宾市第七中学校。
1985年,四川省宜宾市第七中学校改名为教育学院附中。
1995年,四川省教委正式批准转制为宜宾市成人中等专业学校;
2002年,12月9日经四川省人民政府同意批准,四川省宜宾农业学校、宜宾工业学校(四川省宜宾农业机械化学校)、宜宾成人中等专业学校合并组建宜宾职业技术学院 。
2006年,该校在教育部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为“优秀”等级 。
2010年,学校被确定为全国100所“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骨干高职院校立项建设单位之一。
2016年,顺利通过国家骨干高职院校验收。
2013年6月,学院举办宜宾职业技术学院屏山分院,与四川省屏山县职业技术学校实行一套班子,两块牌子。
2016年8月,入选第二批国家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
1985年,四川省宜宾市第七中学校改名为教育学院附中。
1995年,四川省教委正式批准转制为宜宾市成人中等专业学校;
2002年,12月9日经四川省人民政府同意批准,四川省宜宾农业学校、宜宾工业学校(四川省宜宾农业机械化学校)、宜宾成人中等专业学校合并组建宜宾职业技术学院 。
2006年,该校在教育部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为“优秀”等级 。
2010年,学校被确定为全国100所“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骨干高职院校立项建设单位之一。
2016年,顺利通过国家骨干高职院校验收。
2013年6月,学院举办宜宾职业技术学院屏山分院,与四川省屏山县职业技术学校实行一套班子,两块牌子。
2016年8月,入选第二批国家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
2022年5月23日,四川省教育厅批准学校酿酒工程和机械电子工程专业立项“2022年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改革试点项目” 。7月15日,宜宾职业技术学院新能源电池学院成立。11月,宜宾职业技术学院南溪校区体育馆封顶。
2023年7月,宜宾职业技术学院举行整体搬迁启动仪式,学校整体搬迁至宜宾职业技术学院南溪校区 。10月,学校新校园投用暨2023年秋季开学典礼在南溪新校园运动场举行。12月,被遴选认定为2023年职业院校“三全育人”典型学校
办学条件
院系专业
截至2024年4月,学校设有15个职能部门、2个群团机构和11个二级学院,开设46个高职招生专业。
师资力量
截至2024年4月,学校有教职员工781人,其中专任教师588人,高级职称比例30.8%,博士83人(含在读),硕博士研究生教师比例60%。建立“双师结构”教学团队50个,建有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创新团队1个,省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3个,省级名师工作室2个,省级课程思政教学示范团队3个,省级紧缺领域教师技艺技能传承创新平台2个,省级教师教育实践基地1个,市级技能大师工作室3个,拥有全国黄炎培职业教育“杰出校长奖”1名,省级技术能手1名,“四川工匠”2名。
教学建设
质量工程
截至2024年4月,学校建成国、省级专业10个;有2个专业群立项四川省“双高”专业群建设项目,获批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改革试点项目2个;建成国家级、省级课程53门;立项建设国家级虚拟仿真实训基地1个,国、省级生产性实训基地4个,中央财政支持实训基地1个,专业大类校内实验实训中心6个,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207个;建立1+X技能鉴定站点38个,教育部前五批立项“1+X”证书制度试点总数67个;能开展32个职业(工种)的职业技能等级认定。
学成果
截至2024年4月,学校获省级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11项;近三年,学院学生参加各级各类技能大赛和文体竞赛,获得省级以上奖励752项。 [1]
合作交流
截至2024年4月,学校有铁路信号、国际物流、机电一体化等老挝留学生246人;首届老挝毕业生有20余名在老中铁路公司就职;与太阳纸业老挝有限公司合作留学生领域现代学徒制订单班,招生38人;中老轨道交通类专业人才培养项目入选“中国-东盟高职院校特色合作项目”,为“一带一路”职业教育发展提供中国模式和宜宾职院案例;引入德国机电一体化职业资格认证体系,引进专业教学标准,开展师资培训,以中德双元制AHK机电一体化工川南认证基地建设中德国际学院。
学术研究
科研成果
2013年,宜宾职业技术学院承担科技项目省部级项目立项1项,教育厅科研项目立项5项,教育厅教研项目立项3项;宜宾市科研项目立项7项,社科联立项3项;院级科研立项29项 。
2014年,宜宾职业技术学院获批立项的科研项目114项,其中学院65项,市级18项(社科联3项、市科技局15项),省级25项(省教育厅自然科学项目立项12项,教育厅教育教学思政等专项研究13项),横向研究项目立项6项。
2022年,完成院级科研立项62项,院级教研教改立项42项,立项建设10个院级科研平台和10个院级创新团队;纵向立项23项(省部级5项),到账金额53.5万元;开展横向技术服务38项,到账金额311万元;已完成申请发明专利58项、实用新型专利98项,其中授权发明专利8项,实用新型专利35项。
学术资源
学术刊物
《宜宾职业技术学院学报》创刊于2003年,是经四川省新闻出版局批准的发行的综合性学术刊物,为季刊。主要刊登科学技术、管理研究、教研教改等方面的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