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高县公立中学
高县中学校是四川省示范性普通高中,坐落于有“丝路茶乡,红色高县”之称的高县县城
高县中学校始创于1930年,占地177亩。先后培养出知名院士何知礼、航天专家周有才,导弹专家王顺炳,水稻专家李铮友等一大批国家栋梁之才。学校名师荟萃,人才济济。现有教职工441人,专任教师435人,其中高级教师141名,中级教师175名,省、市骨干教师76人,研究生毕业及结业105人。
历史沿革
原高县中学
一九三零年 首创“高县女子简易师范班”——高县中学雏形。
一九三一年 首招“高县乡村师范班”男生五十名。
一九三三年 始办“高县初级中学”兼收男女五十名。
一九三五年 更名为“高县县立初级农业职业学校”。
一九三九年 省教育厅准予成立“高县县立女子初级中学校”。
一九四一年 更名为“高县县立初级中学校”。
一九四四年 省批“四川省立高县高级中学校”。
一九五零年初, 将原四川省立高县高级中学、 高县农业职业中学、 高县县立初级中学、 高县沐爱初级中学合并成立“川南高县中学。
一九五三年 高县中学由于川南行署所辖的一所较早的完全中学,故俗称“川南中学”。
一九六零年 “川南中学”高考取得上线率全省第五名的优秀成绩。
一九八四年 高县教师进修校迁至高县中学校园内,首幢教工宿舍楼落成。
一九九三年 优质实验大楼竣工。
一九九四年 拆除原上、中、下三院旧校舍,改建运动场。
一九九四年 学校档案率先规范化,达省三级标准。
一九九六年 获县“先进学校”、市“知识分子先进单位”称号。
一九九七年 拆除原高中教学楼,建成新高中教学楼,建立学校图书室,获省“艺术教育先进单位”称号。
一九九八年 省“高完中办学条件验收”达标,获县“先进学校”、“文明单位”、市“德育工作先进单位”、“校风示范校”等称号;建成微机电视网络。
一九九九年 县政府行文:柳湖公园运动场划归高县中学管理、使用:火星山划归高县中学所有;建成“四川省师范大学实验基地”和“西南师范大学素质教育课题实验基地”,通过省市普九检查验收,获县“先进学校”、“综合治理先进单位”、市“卫生单位”、省“校风示范校”等称号;学校在校人数突破2000人,班级突破30个班,高考上线突破100人大关,建成语言实验室。
二零零零年 高县中学成功申报“省重点中学”,县政府牵头举办高县中学建校七十周年大庆;县中小学生田径运动会,高县中学荣获高、初中团体冠军;拆除原初中教学楼,县教师进修校迁出。新落成:综合大楼、初中教学大楼、学生宿舍楼、建成美术室和音乐室;大面积美化、绿化校园;高考升学人数突破200人大关,上线率居宜宾市第二名,宜宾市同类学校第一名。 [2]
原符江中学
一九三九年 四川省政府批准,成立“庆符县立中学校”。当时的县教育局长董吉生兼任校长
一九三九年 首届学生开学,有女一班,男二班,计102人。
一九四二年 创办“师训班”。
一九四三年 在“师训班”基础上创办“师科班”。
一九四四年 在“师科班”基础上创办简易师范学校,附属“庆中”。
一九四五年 在“简易师范”迁到沙河。
一九四六年 空军将领、男一班校友文世成返校观光。
一九四九年 “庆符县立师范学校”并回,校名更改为“庆符县公立中学校”。宜宾专员公署训示,校名复为“庆符县立中学校”。
一九四九年 庆符县解放,学校由人民政府接收。
一九五零年 宜宾行署下文,确定校名为“庆符县立初级中学校”。校长胡守伦,时有在校教职员工15人,学生200人左右。简师班”学生并入宜宾师范。
一九五五年 郑异书校长参加全省教育工作会,学校教育改革随即展开。
一九五五年 成立校办农场,供给学校不少蔬菜、粮食。
一九五八年 全校师生投入到大炼钢铁运动中。增设高中班一个。
一九五九年 庆符县并入高县,更校名“高县第一初级中学校”。高中班并入高县中学。初59级208人,升高中及中师达90%。学校开始办土化肥厂、农药厂、纤维厂、漂白粉厂、教具厂、电工厂等实习工厂。
一九五九年 高县人民委员会批准,学校向百通村征地20亩。
一九六一年至一九六五年 连续四届初中毕业升学人数居川南五县前茅。
一九六六年 “文革”开始,10多名师生赴京,受到毛主席检阅。
一九六八年 工宣队进住学校。成立校革委会。
一九七一年 恢复高中招生。
一九七三年 建立党支部,毕江秋任书记。更校名为“高县符江中学校”。学校设为高校招生考场,因考试中断而中断。
一九七四年 第一届高中生毕业。
一九七七年 恢复高考,学校就考上大专院校10多人,中专20多人。
一九七八年 高考上大专院校10多人,其中重点大学8人。
一九七九年 高考上大专院校近20人,其中重点大学9人。
一九八二年 省人民政府批准,宜宾行署下文,学校正式改办为完全中学,校名全称为“四川省高县符江中学校”。
一九八四年 县政府正式下文,对学校干部、师资配备和经费、设备安排等,按完全中学编制。
一九八五年 县委、政府授予学校“文明单位”称号。学校党支部被高县县委评为“先进党支部”。学校确立“重点发展文科”的教学战略。
一九八六年 高考文科上大专15人,中专4人,升学率58%,创全县文科新纪录。
一九八九年 第一幢教学楼和第一幢教师宿舍楼竣工。李硕勋烈士胸像揭幕。建校五十周年校庆,来宾、校友数千人,盛况空前。
一九九零年 宜宾行署批准学校为“宜宾地区体育传统项目学校”。高90级陈国军考入清华大学,轰动全县。
一九九一年 学校首批评为县“常规管理合格学校”。教务处评为县“先进教务处”。
一九九二年 学校被评为宜宾地区“德育工作先进学校”。学校荣获宜宾地区高完中管理考核达标奖。
一九九三年 学籍管理评比中,学校获宜宾地区第一名。档案管理荣获县三等奖。学校评为县“会计工作达标单位”、“先进学校”。
一九九四年 宜宾行署确定学校为“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学校初中毕业会考人均总分获全县第一,高中升学37人,升学率达64.9%。学校评为县“先进学校”。第二幢教师宿舍楼竣工。12月9日,李鹏总理和夫人朱琳,在省、地、县领导陪同下,莅临学校,并为学校题写校名。
一九九五年 宜宾酒都饭店在学校设立“李硕勋奖励基金”奖,并首次颁发。校教务处评为县“先进教务处”。
一九九六年 省委副书记秦玉琴率“送文化下乡”演出团来校演出,并为学校题词“为国育才”。学校评为县“卫生单位”。学校首批成为“宜宾地区校风示范学校”,也是全县中学唯一一所。学校制作了《总理的嘱托》专题片,并在中国教育电视台播放。县委、县政府确定学校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学校评为县“先进学校”。团委评为县“先进团组织”。教务处评为县“先进教务处”。新校门落成,办公楼竣工,塑像基座改造及花园广场修建完工。12月9日县委、县政府在学校举行盛大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落成暨第二届李硕勋奖励基金颁奖”大会。
一九九七年 国家教育电视台专题报道了 学校爱国主义教育事迹。学校初中毕业会考人均总分居全县第一,高中高考上线突破两位数。学校评为县“先进学校”。校党支部评为县“先进党组织”。教务处评为县“先进教务处”。团委被评为县“先进团组织”。第三幢教师宿舍楼竣工。
一九九八年 宜宾市委、市政府授予学校“文明单位”称号,学校是高县第一所获此殊荣的中学。学校被评为宜宾市“德育工作先进单位”。初中毕业会考人均总分蝉联全县第一;高中高考上线人数居全市同类高完中第一名,获教育局特别奖。高县县委授予学校党支部“先进党组织”称号。学校评为县“先进学校”。教务处评为县“先进教务处”。团委被评为县“先进团组织”。新教学楼竣工。
一九九九年 学校通过省、地高完中达标验收。学校建成县“青少年法制教育基地”。全县中学生田径运动会在学校举行。初中毕业会考再次蝉联全县第一,高考上线再创新高,升学45人,升学率达62%。学生宿舍楼竣工学校评为县“先进学校”。庆符建司在学校设立“红烛新芽”奖,教务处评为县“先进教务处”。11月15日李鹏委员长为建校60周年校庆题词。12月30日学校举行建校六十周年庆祝活动。 [1]
合并发展
二零零四年 11月20日,高县中学奠基仪式举行。标志着高县中学迁建工程正式拉开序幕。时任县长古正举提出“两个必须”的工作目标,即高县中学迁建工程“2004年11月20日必须动工修建,2005年秋期,新高县中学必须顺利开学”。2月8日,县委以县委办、政府办高办[2004]72号文件成立高县中学建设领导小组,由时任县委副书记喻专文任组长,下设办公室,由县政府副县长秦培华任办公室主任。12月27日,高县人大常委会以高人委[2004]29号文件批准了高县中学迁建的决议。高县中学整合迁建有了法律依据。
二零零五年 3月21日,学校与经典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签订学生宿舍投资合作协议。8月30日,投资新建40间教室的教学楼一幢。建筑面积6500 平方米。9月1日,高县中学迁校暨开学庆典隆重举行。高县中学正式面向全县招生。标志着县委提出的“两个必须”目标得以实现。学校拥有教学班96个,在校学生5263人,住校生为3463人,教职工368人。专任教师337人,教辅人员43人;高级职称教师46人,中级职称教师93人,全校有离退休教职工100人。两校高2005级高中毕业生参加普通高校招生考试,上本科录取线238人,上线人线名列全市前茅。硬件建设方面,修建了40间教室的教学楼1幢,学生宿舍楼1、2、3号楼三幢,实验大楼1幢,完成校舍建筑208000平方米,篮球场建设3000平方米。软件建设方面,完成了招聘教师55名,制定了《搞好两校整合管理机构设置方案》、《两校师生摸底调查方案》、《庆符、文江两镇普九情况调查方案》、《高级中学初中办学方案》、《两校仪器设备、桌椅等摸底调查方案》等方案,同时,县委、政府考察任命产生新高县中学校级领导班子,县委宣传部还通过公开选拔的形式任命了10名中层干部,充实了学校管理层面的力量。
二零零六年 4月30日,学校完成征地130亩,拆迁城镇居民、农户42户,搬迁单位1个。5月30日,投资新建的实验大楼一幢,建筑面积为6300平方米。6月7日,高县中学与四川经典房地产开发公司签订教职工宿舍联合建房协议。8月22日,高县中学与泸县建安总公司签订师生食堂投资经营合作协议8月30日,投资新建学生宿舍楼4、5、6号三幢。9月12日,高县中学与泸县建安工程总公司签订运动场、校门及校门广场、校园围墙签订投资合作协议。12月25日,县人大召开常委会,专题研究学校二期工程建设有关事宜。学校新购置学生课桌凳3500套,学生图书柜2560个,学生用行李物品柜2832个,学生用钢架床2832张,新购置讲桌84张,教师办公桌180张。添置理化生验室设备、仪器、药品等器材;添置计算机房、多媒体、语言室设备。2006年的高考中,学校高考上线总人数260人,上线总人数居全市10所省级示范高中(原省重点学校)和县级中学第三名,优生率名列全市前茅。实现新的突破。
二零零七年 5月1日,新建教职工宿舍楼238套,建筑面积约25000平方米。10月15日,完成投资约100万元修建校园围墙工程。长度为300米。修建了高规格、高标准,全市一流的田径运动场和足球场。学校成功创建“四川省中小学实验教学示范学校”。学校实行封闭式管理。高2007级高中毕业生参加普通高校招生考试,上本科录取线 215人,全面完成市、县下达的高考目标任务。获县政府高考质量目标二等奖。
二零零八年 4月17日,投资新建师生食堂(含内部设备设施)一幢;投资新建运动场(含400米田径场、足球场,塑胶跑道、人造草坪)一个。4月17日,高县第37届中小学生“人保财险杯”田径运动会在四川省四川省高县中学校校隆重举行,高县中学荣获高中组团体总分第一名。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汶川县发生7.8级强烈地震,高县中学师生员工为汶川地震灾区募捐近八万元。5月14日,县政府正式批准高县中学高中宏志班办学方案,宏志班招生工作正式启动。2008年高考本科上线人数243人,超额完成宜宾市下达的高考目标任务。网络班上线人数32人,升学率高达80%,网络班杨雪梅同学升学总分高达670分,超重点线77分。
二零零九年 完善学校新校门装饰和附属工程建设,新校门正式投入使用。完成校门广场、学生宿舍楼绿化美化工作。对教学楼与学生宿舍之间的空地进行绿化美化,并修建了休闲回廊。搞好单身教师宿舍楼外墙装饰,改造单身教师淋浴室。对原柳堤苑食堂进行内部改造,搞好外墙装饰,作为学校图书馆,新采购图书20万册,并规范上架。在食堂专门开设教师食堂,并对教师食堂进行温馨布置,成为教师就餐和生日集会的理想场所。做好学生宿舍楼和学生食堂成本核算,对学生宿舍楼进行回购。与高县农村信用合作社鉴定银校合作协议,在高县中学建立“蜀信教育基金”,每年用于奖励优秀师生资金达7万元。
办学条件
四川省高县中学是四川省示范性普通高中。学校位于革命烈士李硕勋的故乡—高县庆符镇,紧邻李硕勋故居,濒临秀美南广河。现在的高县中学是由原高县中学和原符江中学两所具有悠久办学历史的中学整合而成,其中原高县中学创建于1930年,始称“川南中学”,是原宜宾地区最早的三所省立高中之一;原符江中学创建于1939年,原系名扬川南六县的“庆中”,原国务院总理李鹏同志曾两次莅临学校视察,并题写校名。
2005年8月,县委、政府高瞻远瞩,深谋远虑,倾全县之力,依托原符江中学校园,新征土地130余亩,进行大规模扩建,成功实现了高县中学和原符江中学高中教育资源整合。整合后的高县中学按照学校发展总体规划,不断加强硬软件建设,努力创造一流的校园环境,如今的高县中学,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正以崭新的姿态呈现于大家眼前:全校占地面积200余亩,拥有全市一流的教学大楼,可容纳90个教学班,大楼拔地而起,气势雄伟,教室宽敞明亮,教学设施一应俱全,教室布局美观大方。崭新的科技实验大楼,按照国示标准配置了全市设备齐全、规格最高的理、化、生实验设备,可供1000名学生同时进行实验操作。温馨舒适的学生公寓,可供学生5500名学生就住,宿舍设备齐全,人性化设施超过市内先进学校住宿条件。现代化的师生食堂,实施标准化管理,师生刷卡消费,可满足5000人左右的学生同时就餐。高标准、高规格运动区修建的400米标准塑胶跑道、人造塑胶草足球场以及篮球场,是学生体育锻炼的理想场所。学校还建有闭路电视网、校园局域网、校园广播电台。整个校园布局合理,优美整洁,花木繁茂,绿草如茵,鸟语花香,湖水荡漾,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完美和谐,是莘莘学子求学的一方乐土。 [1]
学校现有占地面积200余亩,现有教学班84个,其中高08级有33个教学班,高09级有25个教学班,高10级有26个教学班,在校学生4208人。
师资力量
根据县委、县政府“科教提升”的教育发展战略,结合四川省高县中学校当前的现状,学校制定了加强教师和干部两支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通过加强法律法规的学习,加强职业道德建设,加强作风建设,加强业务培训,加强教育科研,加强业务考核,加大奖罚力度,着力打造一支勤政务实、开拓进取的干部队伍和一支师德高尚的教师队伍。真正实现以干部队伍建设和干部素质的提高,带动教师队伍的建设和教师素质的提高;以教师的发展引领学生的发展,以学生的发展促进学校的发展。学校有专任教师320余人,其中具有中高级职称的占60%。具有本科学历的占97.5%。有全国、省、市骨干教师、优秀教师120余人。
硬件设施
学校拥有高标准、高规格运动区,有400米标准塑胶田径场、标准足球场、篮球场、排球场、羽毛球场、2间音乐教室、10间琴房、1间舞蹈室、4间书画专用教室
办学成果
丰厚的文化底蕴,光荣的办学传统,严谨的治校方略、卓越的办学成果,以及一代又一代不断钻研、探索、团结进取的教职员工,使高县中学逐步成长为川南教育界一颗璀璨的明珠,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办学成就。学校先后被省、市教育部门评为“四川省示范性普通高中”、“四川省中小学实验教学示范学校”、“四川省校风示范校”、“四川省现代教育技术示范学校”、“四川省体育传统项目示范学校”、“四川省绿色学校”、“四川省心理健康教育示范学校”、“宜宾市德育工作先进单位”、“宜宾市文明单位”、“宜宾市卫生先进单位”、“宜宾市校风示范校”、“宜宾市首批艺术教育特色学校”。学校被西南师范大学(现为西南大学)确定为“素质教育实验基地”;还被四川师范大学、宜宾学院确定为“教育实践基地”。学校与成都七中合作办学,实现了资源共享。学校是“四川省巴金文学院文学新苗基地”、“四川省创新作文理论与实践研究基地学校”,学校还与部分全国知名学校北京四中、北大附中、成都石室中学等开展了多渠道的协作与交流,促进了学校的发展。
在2009年的高考中,学校在学生入口中只有42名优生的情况下上本科线人数221人(含艺体双上线),超额完成市县下达的升学目标,获得市教育局普通高中教学质量贡献奖励奖、普通高中教学质量三等奖、普通高中教学质量(艺体)二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