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文理学院(Sichuan University of Arts and Science),位于四川东部达州市,是四川省高校整体转型发展试点单位、四川省硕士学位授权立项建设单位,入选四川省高等学校“双一流”建设贡嘎计划、四川省卓越教师教育培养计划、四川2011计划,为万达开川渝统筹发展示范区高校联盟理事长单位。
四川文理学院办学历史可溯及清末龙山书院,1976年开始举办高等教育,时称达县师范学院。1978年经国务院批准为全日制普通高校,相继更名为达县师范专科学校、达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2006年2月经教育部批准成为本科高校。 2016年被确定为“四川省高校整体转型发展试点单位”,2018年被增列为“四川省硕士学位授权立项建设单位。
据2024年5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有莲湖、南坝两个校区,占地面积1074.74亩,校舍建筑面积29万多平方米,馆藏纸质图书156万余册,电子图书64万余册,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1.28亿元;设有19个二级学院,开设57个本科专业、 7个专科专业;有各类教职工近1100人,外籍教师5人,其中专任教师836人,全日制在校普通学生15000多人,留学生65人。
历史沿革
学校前身
龙山书院
清道光元年(1821年),达县知县胡光瓒倡捐,在城西朝阳寺(今通川区朝阳西路龙爪山旁)修建龙山书院。
县办中学堂
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内阁中枢充光绪实录馆协修刘行道呈请四川提学使筹办新学获准,在龙山书院址上举办县办中学堂。
达县中学堂
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 中学堂移址城南金华坝(今南坝校区),易名达县中学堂,是为学校南坝校区办学之源头。
达县县立初级中学校
民国十九年(1930年),达县中学堂更名为达县县立初级中学校。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创办于1907年的简易师范学校迁址达县金华坝,两校共处一地办学。
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简易师范学校和达县县立初级中学校相继更名达县县立师范学校、达县县立中学。
合并发展
达县师范学校
1950年,达县县立师范学校与四川省达县师范学校合并,后改名达县师范学校。1976年8月,达县地区为发展生产和培养人才,决定创办三所地方大学,其中依托达县师范学校创办达县师范学院。
1976年12月,中共四川省委批准成立达县师范学院,与达县师范学校共用校舍。
达县师范专科学校
1978年12月,教育部批准将学校纳入全国普通高校行列,隶属四川省高教局,校名为达县师范专科学校。
1979年4月,达县地区行署将达县师范学校作为学校中师部,对内接受达县师范专科学校党委的领导,对外保留校名和印章。
1987年,达县师范学校整体搬迁至西外马房坝,学校在南坝校址独立发展。
达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1993年10月,学校更名为达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2000年初,学校提出扩校升本构想,翌年初在西外新酢坊村一次性规划土地1200亩,首期征地692亩,创建新校区。
2002年4月,新校区奠基并破土动工。2004年9月,新校区(莲湖校区)竣工投入使用。
四川文理学院
2006年2月,教育部批准学校升为普通本科高校。2006年3月,四川省人民政府发文撤销达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建制,四川文理学院建立。
2010年5月,四川省人民政府学位办批准增列学校为学士学位授予单位。2013年12月,学校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
2020年6月,发起成立万达开川渝统筹发展示范区高校联盟并当选理事长单位。
2020年7月2日,加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高校艺术联盟。
2021年3月26日,四川文理学院中华传统文化学院成立。
2023年7月,四川文理学院被授予人工智能学院。 9月1日,四川文理学院东区建成投入使用 。
2024年6月20日,四川文理学院欧美同学会(四川文理学院留学人员联谊会)成立大会在莲湖校区多功能厅举行。
2025年3月27日下午,达州职业技术学院与四川文理学院对口共建签约仪式在我校韩家坝校区厚德厅举行。
办学条件
院系专业
据2024年5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设有19个二级学院,开设57个本科专业、 7个专科专业,学科专业涵盖文学、理学、工学、教育学、艺术学、管理学、历史学、法学、经济学、医学十大学科门类。
师资力量
据2024年5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有各类教职工近1100人,外籍教师5人,其中专任教师836人,(高级职称教师占专任教师总数的32%,具有博士、硕士学位的占84%),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1人,四川省学术技术带头人及后备人选6人,突出贡献专家3人,省级教学名师2人,省级优秀教师4人;有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中国古代文学、政治与行政管理、理论物理、数学建模教研室等34个省级和校级优秀教学团队。
教学建设
质量工程
据2024年5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有1个省级特色专业,有6个省级专业综合改革项目,4个省级应用型示范专业,3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有8门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12门省级应用型示范课程,12门省级一流本科课程和88门校级精品(资源开放)课程。
教学成果
据2024年5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立项建设省级教学改革项目42项,校级教学改革项目354项,近年来获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三等奖8项
学术研究
科研平台
据2024年5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建有30余个科技创新平台,22个科研团队
科研成果
据2024年5月学校官网显示,近年来,学校教职工承担国家级科研课题17项,省部级科研课题141项,市厅级课题1580多项,获省市社科优秀成果奖300余项、科技成果奖近10项,获准国家专利近60项,60多项科研成果被地方各级政府领导批示或采纳,出版专著50余部,公开发表学术论文4000余篇,500余篇文章被权威检索工具(期刊)转载或收录。四川革命老区发展研究中心先后完成国家和省部级社科基金项目30余项,承担达州市政府课题100余项,在核心期刊发表老区建设研究论文200余篇,向省市政府呈报重要成果专报32期,有17期获得达州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签批,多期被省委政策研究室《调查与决策》刊载。植物开发研究重点实验室已发表学术论文110篇,被SCI收录近40篇。
2017年7月,四川文理学院6项研究成果获得四川省第十七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
学术资源
馆藏资源
截至2024年3月,学校图书馆收藏纸质文献156万余册,电子图书64万余册,电子期刊62万余种,中外文纸质期刊5万余册,音视频资源2万余小时。收藏有《四库全书》《中国野史集成》《古今图书集成》等大型古今丛书,藏有《大公报》《晨报》《民国日报》等大型报刊影印件,拥有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维普资讯、超星数字图书馆等22个中外文数据库和综合文献信息资源搜索平台。
学术期刊
《四川文理学院学报》创刊于1987年,设有“川陕苏区研究”、“巴文化研究”、“法学研究”、“文学研究”、“革命老区高校转型研究”、“文化产业管理专业综合改革研究”、“教育学研究”、“革命老区高校转型研究”与“文化产业管理专业综合改革研究”等栏目,系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收录期刊、《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收录期刊、《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数据库收录期刊。
合作交流
1980年代初,美国密执安州立大学教授欧阳德女士首次来校访问,开启学校对外交流。此后,据2019年7月学校官网显示,有近百名外籍专家、国外大学校长和师生来校访问交流,美国、加拿大、英国、澳大利亚、韩国、乌兹别克斯坦等66名外籍教师相继在校任教,连续任教时间最长的达6年,截至2019年7月,一共有10位外籍专家和教师常年在校任教。四川文理学院于2014年开始招收留学生,累计招收老挝、加纳、尼日利亚、喀麦隆等14个国家留学生140余人,据2022年7月四川文理学院官网显示,留学生65人 。
据2022年7月学校官网显示,四川文理学院与美国、英国、法国、澳大利亚、捷克、韩国、马来西亚、泰国、老挝等国家20余所高校建立合作交流关系,常年选派学生和骨干教师赴草堂大学、帕拉茨基大学、北方大学、博特拉大学、斯旺西大学、高地与群岛大学等交流和访学, 推荐品学兼优的学生赴美国带薪实习和攻读硕士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