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公立高中
山西省曲沃中学校是山西省历史最悠久的中学之一,是山西省重点高中,山西省示范高中。该校历史悠久,自宋代的儒学到清代的乔山书院、绛山书院,以至晚清的从教书院,虽年代变迁,校名更迭而校址始终未变,文脉绵延已近千载。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之一、著名学者顾炎武,晚年曾寓居曲沃东韩,授业绛山书院,并在此完成了他的煌煌巨著《日知录》,发出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惊天呐喊。
学校简介
该校因历代名人、英才云集而誉满河东,名扬九州。今天的曲中人承传创新,艰苦奋斗,使百年名校再续新篇。又因创建三个和谐与办学模式的创新,而成为山西省示范校,成为有浓厚中国文化传统的中华知名中学,引来全国各地教育考察团参观学习,成为山西省的骄傲。
曲沃中学现总占地面积115000平方米,建筑面积24500平方米。48个教学班,在校生2150人。教职员工228人,其中特级教师3人,中学高级教师48人,中级教师58人,全国优秀教师3人,省级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6人,市级学科带头人15人,市级以上教学能手12人。
学校历史
曲沃中学是山西省历史上最为悠久的中学之一,从明代(1374年)义学之所,清代绛山书院、从教书院、乔山书院、贡院,到1907年成立新学堂,630余年,虽年代变迁,兵燹战乱,校名更迭而校址始终未变。且学风卓荦,人才辈出,更因顾炎武、傅山曾在此讲学而名扬华夏九洲。1943年7月设为河东道中学校,1947年至“文革”前为省立中学,1983年被确定为省首批重点中学。 2006年被评为山西省示范高中。2007年曾举“文脉千载,新学百年”大型校庆活动,邀请当时教育部和各界教育人士共商教育大计,使曲沃中学成为一所在山西乃至全国闻名的高中
校址沿革
山西省曲沃中学校现址,是一块钟灵毓秀的风水宝地,远在宋庆历四年(1044),就被县令孙民先选定创建为儒学学宫。金皇统元年(1141)及太和二年(1202),曾进行过两次重修。后以兵火废。元大德四年(1300),县令完颜从塘将儒学改建到县城西北方文庙东侧(现曲沃宾馆西侧)。历三百五十七年至清顺治十四年(1657),贾汉复在儒学基础上创建“乐育群才堂”,后更名为“从教书院”。清道光二十二年(1842),知事张兆衡邀孝廉乡绅,在曲沃中学现址,创建考院,并将“乔山书院”移建于此。十二年后,“从教书院”亦移建于此。
自1842年至1947年的一百多年间,曲沃中学校址校貌略有更改,然变化不大。唯惜考院后殿、朱子祠、从教书院均毁于1938年日寇侵华期间。
自1947年曲沃解放一直到60年代,学校规模不断扩大,面积迅速扩张。1952年南院并入曲沃中学;1955年扩建西南操场;1959年新辟南大操场。2003年是曲沃中学建校六十周年。为迎接校庆,学校启动了三项大型建设工程。
一是考院翻新工程。曲沃中学考院是曲沃城内遗存的一座人文景观。文化积淀深厚,建筑形式典雅。翻新后,殿堂巍峨,廊庑廻曲,飞檐斗拱,雕梁画栋。与东南之望母楼互为呼应,与西侧面之科技楼交相辉映。
二是科技大楼工程。整个大楼集物理、化学等20个实验室、4个微机室、2个阶梯教室、1个天文台室,以及电视台演播室、校园网络教室为一体。
三是体育活动中心扩建工程。扩建后的体育活动中心占地面积35000平方米。由8条400米塑胶跑道、可容纳三千人的标准看台、主席台、一个绿茵足球场、三个篮球场、三个排球场,以及各项辅助设施组成。
曲沃中学可以划分为贡院街北以考院为中心的教学区、贡院街南的体育活动区、太山庙巷北的生活区、西南住宅区、东南住宅区五个分区,占地总面积为120000平方米。
总之,曲沃中学之校址校貌是极具特色的。它集中国传统文化与时代精神于一体的既古典又现代,既恢弘又雅致,既宜教又适学。它所处的地理位置和周围环境也十分迷人。北望乔岳巍巍,滏水汩汩,南瞻绛峰峨峨,浍河滔滔,东仰太岳,龙腾虎跃,水库为镜,西顾吕梁,蔓延逶迤,汾曲作带。真是今日之曲中,风景这边独好。
学校荣誉
该校荣获山西省示范高中、山西省德育示范校、山西省民主管理先进学校、山西省民主管理模范学校、山西省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山西省文明学校、山西省青少年科技教育模范学校、市级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单位、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