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淄博第六中学简称“淄博六中”,始建于1897年,其前身是英国传教士兴建的教会学校,原名“光被中学”。学校历经多次并校、改名,于解放初收归国有,1955年被山东省教育厅命名为“山东省淄博第六中学”,是淄博市(鲁中地区)唯一一所百年中学,也是山东省首批办好的重点中学、山东省首批“高中教学示范学校”。
淄博六中是一所以升学预备教育为主的省重点中学。学校分初中部、高中部、艺术部。
学校坚持“精品定位,科学发展”的办学理念,秉承“抱璞守真,奋斗超群”的百年校训,发扬“从一做起,叩问一流”的六中精神,百余年来,为国家培养了十几万各行各业的优秀人才。
历史沿革
私立办学时期
1897年蔚兰光(英)开办周村男子学校(光被中学前身之一,属初级中学)。
1903年基督教英国浸礼会开办“光被中学堂”,男女分校,男校定名为“光被学堂”,女校定名为“遵道女校”。
课程设置:文化课有四书五经、数学、地理、地质学、旧约;宗教课有基督本纪、耶稣言行、师徒事迹、鲍罗言行传,早、晚礼拜,星期天大礼拜。
1904年法思远(英)开办女学房。
1911年女学房与邹平“光被中学堂”部分女学生合办为“遵道女校”。
1913年8月,光被学堂与周村男子学校合并,定名为“光被中学”。
是月,在学生中成立“青年会”组织,下设德育、智育、体育、群育四个部。
是年,课程设置:文化课有国语、算术、地理、历史、卫生、英语、修身;宗教课有圣经故事、旧约;早晚礼拜,星期天大礼拜。
1924年8月,遵道女校改名为遵道女子中学。
1926年8月,英国浸礼会将遵道女子中学的中学班移到青州,并入守善女校,同时,将守善女校的高小班移到周村,并入遵道女子中学。遵道女子中学改为“明道神学院”。
1935年8月,明道神学院开学。明道神学院校址改为“中华基督教中四区联合会公所”驻地。
1938年,由于日本侵略势力的深入,在中国的英国教会也受到打击,对学校的投入大大减少。一些爱国志士联合起来,成立董事会集资办学。6月,光被学校董事会成立,光被学校董事会在遵道女校的原址上筹备恢复光被中学。
1942年春天,学校改名为长山私立光被中学。
1945年,教材改为国民政府课本,取消了与宗教相关的课程,增加了公民课。
1947年2月12日,校长张文敷与20名教员,380余名学生迁到济南,借用大梁圩首基督教堂临时上课。同年9月又迁回周村。次年3月,张文敷带着教员和学生再次迁往济南,并借用济南广智院的大礼堂上课
公立中学时期
1952年1月小学部停办。3月,外语课由英语改为俄语,数、理、化采用参考苏联教材而改编的教科书。11月29日,光被中学改名为:“山东省立周村中学”,由私立学校转为公立学校。属山东省教育厅领导。
1955年8月,“山东省立周村中学”更名为:山东省淄博第六中学。属山东省教育厅领导。
1969年“山东省淄博第六中学”改名为:“山东省轻工业机械厂五七中学”。
1970年撤销“山东省轻工业机械厂五七中学”校名,恢复 “山东省淄博第六中学”校名。
2000年淄博六中与淄博十九中合并组建新淄博六中,原淄博十九中校区为现淄博六中北校区(初中部)。
2025年1月10日,山东省淄博第六中学博物馆挂牌成立
师资力量
截止至2013年,该校有正高级教师1名、特级教师5名、高级教师111名、中级教师166名,全部教师均为研究生硕士及以上学历。学校从澳大利亚聘请英语教师执教口语课,初中部实行双语教学。
学校荣誉
学校先后获得“山东省文明单位”、“山东省富民兴鲁劳动奖状”、山东省首批“高中教学示范学校”、“山东省教书育人先进单位”、“山东省师德建设先进单位”、“山东省绿色学校”、“山东省花园式单位”、“山东省卫生先进单位”、“山东省艺术教育示范学校”、淄博市首批“教育红旗单位”、“淄博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改革开放30年淄博最具影响力学校”、“首批淄博文化名校”、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积极心理健康教育实验学校”等荣誉称号,被教育部授予“新课程师资培训工作先进单位”称号等。
学校先后获得山东省首批办好的重点中学、省首批高中教学示范学校、改革开放30年淄博最具影响力学校以及首批淄博文化名校等100余项市级以上荣誉表彰,连续12年被评为山东省文明单位。《人民教育》对学校作了专题深度报道。
2022年4月,山东省淄博第六中学团委被评为2021-2022年度“山东省五四红旗团委”。
2025年5月23日,被中央宣传思想文化工作领导小组授予“第三届全国文明校园”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