枣庄市第八中学为山东省属重点中学,国家级语文教改实验学校。创建于1952年,2000年扩建南校区(薛城实验中学),2013年建成东校区。
截至2015年5月,该校占地近500亩,建筑面积逾20万平方米。专任教师中高级教师115人,一级教师160人,全国优秀教师、特级教师、师德标兵、优秀教育工作者11人,国家级、省级骨干教师8人,市级专业技术拔尖人才、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31人。
历史沿革
艰苦创业期
为了新中国建设事业的发展,1952年薛城县政府决定在西仓村的一所始建于明末清初的故家旧宅(即孙家大院)创建了“薛城中学”,学校占地38亩,当年招收3个初中班,共149名学生,教职工仅8人。
1956年8月薛城县撤销,划归滕县(现滕州市)管辖,学校即更名为“滕县第二中学”。当年扩招至4个初中班,在校生已达10个班536人,教职工46人。其间,生源覆盖济宁及苏北等地,师资来自全国各地。
1959年经省教育厅批准,开始招收2个高中班。学校成为初、高中并有的完全中学。1960年薛城划归枣庄市管辖,学校更名为现在的“枣庄市第八中学”,同年被省教育厅定点为“教改试点学校”。
曲折成长期
随着学校发展步伐的加快,为进一步扩大办学规模,经枣庄市委、市政府批准于1965年举校迁至薛城西郊原焦化厂旧址(占地300余亩)。广大师生发扬自力更生,拼搏进取的精神,将焦碴遍地、凹凸不平的破旧厂区,整治为区域分明、绿树成荫、环境优美的花园式学校。后经十年浩劫,招生工作时有间断,学校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教职工心灵受到严重创伤,但是学校长期以来培养的一批思想素质过硬的教职工队伍,护校育人,在“文革”结束后,元气很快得以恢复,教学秩序开始好转,教学质量显著提高。1980年被山东省教育厅定为省级重点中学。
改革壮大期
1994年初,为加速现代化办学进程,1994年初迁入临山北麓,占地115亩,于1998年通过省级规范化学校验收。迁入临山,占地200余亩,俗称“八中老校”。
2000年,薛城区委、区政府决定,依托八中自筹投资1.5亿元,在城区南部建成占地240亩,建筑面积8万平方米的山东省薛城实验中学(现南校区),2003年3月通过省级规范化学校验收。其间,八中(俗称八中老校,即现北校区)再行扩建,成为占地180余亩、78个教学班的高标准配套的学校。
2005年6月,枣庄市、薛城区党委政府决定,薛城实验中学并入枣庄市第八中学,分为南北两校区。
2012年10月18日,枣庄八中建校60周年校庆典礼举行。
2013年9月,枣庄八中东校区投入使用。
办学条件
办学规模
截止2015年5月,该校占地近500亩,建筑面积逾20万平方米。以北校区为基础,2000年扩建南校区(薛城实验中学)、2013年东校区投入使用,有127个教学班,在校生8700余人
硬件设施
截止2015年5月,南北两校区分别拥有科技楼、体育馆、学生公寓、餐厅各1处,以及国际标准塑胶田径场和塑胶篮排球场、网球场和多功能健身园场馆各1处。同时配置有教学仪器、电教设备、图书资料和文体器材等设施。
该校开通有宽带网和校园局域网,装备有138口学生多媒体教室和70多口的图书、阅览、音乐、语音、微机等功能教室。拥有练功房、室内篮球场等特种教室。
师资力量
截止2015年5月,教工有600人,其中专任教师中高级教师115人,一级教师160人,全国优秀教师、特级教师、师德标兵、优秀教育工作者共11人,国家级、省级骨干教师8人,市级专业技术拔尖人才、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31人。
办学成果
学生成绩
高考成绩
2005年,该校学生张振一举夺得山东省理科状元,考入清华大学。
2013年理科第一批570分,第二批506分,文科第一批554分,第二批471分。
2014年本科一批分数线理科572分,文科579分,本科军检资格分数线理科547分,文科554分。体育类本科专业文化分数线为385分。艺术类本科文化分数线为艺术文320分。
2015年,该校高三学生共52人次通过国内各类高校自主招生选拔,其中7人通过清华大学领军人才计划选拔,4人通过北京大学博雅人才计划选拔,36人次通过其他985高校的自主招生选拔。
所获荣誉
2021年12月13日,被拟认定首批普通高中省级学科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