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师范大学(英文名:Jiangsu Normal University,缩写:JSNU),简称江苏师大,由江苏省人民政府举办,江苏省主管的综合性大学,是江苏省人民政府和教育部共建高校,是江苏高水平大学建设高校。获评“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
江苏师范大学前身是1952年创办于江苏无锡的苏南军区转业干部文化速成学校,1957年成立江苏师范专科学校。1959年与徐州师范专科学校(邳州)合并,成立徐州师范学院,开始招收本科生。1979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1981年经国务院批准成为全国首批硕士学位授予单位。1989年徐州师范专科学校(徐州)并入,1996年更名为徐州师范大学,1999年徐州工业学校并入,2011年更名为江苏师范大学。2013年开始招收博士研究生,同年5月,被确定为首批民政部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训基地。 2024年获批博士学位授予单位。
截止2024年11月,江苏师范大学有泉山、云龙、奎园、贾汪4个校区,设有22个专业学院,60个本科招生专业,2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31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20个硕士专业学位类别,1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覆盖11个学科门类。具有以同等学力申请硕士学位授予权和硕士研究生推免权。有专任教师1864人;在校普通全日制本科生21100余人,博士、硕士研究生6772人,学历教育留学生338人。
历史沿革
1996年4月,经原国家教委批准,徐州师范学院改名为徐州师范大学,办学水平进一步提升。 1999年2月,原煤炭部所属的徐州工业学校(重点中专)并入,以其为主体成立了技术教育学院、工学院。 2000年4月,该校经教育部批准成立了独立学院——江苏师范大学科文学院。 2004年,该校在教育部组织的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获评优秀等次。 2010年,该校首次参与竞标教育部“国培计划”,最终2个学科成功中标;同年,被省委组织部、省教育厅确定为“首批全省干部教育培训高校基地”。
2011年更名为江苏师范大学。2013年开始招收博士研究生, 同年5月,该校被确定为首批民政部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训基地。2014年9月12日,该校正式成为江苏省人民政府同教育部共建高校。
2017年,江苏师范大学成为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教育之弦”卓越创新联盟成员;2018年,获批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105项,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183项; 2021年,入选江苏高水平大学建设“高峰计划”, 获批教育部中国政府奖学金“丝绸之路”项目、“中非友谊”学历生项目和进修生项目; 2023年,参与推进“教育部师范教育协同提质计划”; 2024年,获批博士学位授予单位。
2024年3月12日,江苏师范大学科文学院书院揭牌,现代大学书院制是在传承古代书院传统的基础上,融合住宿学院制专长,采用“学院+书院”双重管理的一种新型学生教育管理模式。 截至2024年5月,江苏师范大学智慧教育等项目已被数据中国“百校工程”项目启动。
2025年4月22日,江苏师范大学与丰县签订战略合作协议
院系设置
截止2023年12月,学校设有22个专业学院以及敬文书院、继续教育学院、国际学院和教育部批准设立的首个非独立法人中俄合作办学机构——江苏师范大学圣彼得堡彼得大帝理工大学联合工程学院,另设有独立学院科文学院;开设59个本科招生专业,学科专业覆盖11个学科门类。
-师资力量-
截至2023年12月,江苏师范大学有专任教师1864人,其中正高381人、副高684人,专任教师中博士占比63.8%,具有海外研修经历教师占比39%。创建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1个,拥有国家级高层次人才47人次,有国家级部省级教学团队4个、省高校优秀教学团队5个。
-教学建设-
质量工程
截至2023年12月,江苏师范大学有教育部虚拟实验室1个,首批教育部新文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3项,教育部第二批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高层次人才培养项目1项,教育部“语言学课程虚拟教研室”1个,首批江苏高校省级虚拟教研室建设培育点1个,首批江苏高校新文科研究与改革实践省级重点培育项目4项,江苏省优秀基层教学组织2个;承担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建设项目1项,教育部卓越教师培养计划改革项目2项,江苏省卓越教师培养计划改革项目1项;拥有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1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2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金课”1个,首批江苏省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教育中心建设点1个,江苏省大型科学仪器开放实验室1个。有优秀课程4门、优秀教学案例4个、课程思政示范课程1门,被国家研究生教育智慧教育平台收录优秀教学资源11个;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4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4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6个、省品牌专业建设工程一期项目4项。建有国家级部省级教学团队4个、省高校优秀教学团队5个;获批国家一流本科课程27门、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程6门、国家级精品教材和规划教材6部,全国优秀教材(基础教育类)二等奖2项,1人获“全国教材建设先进个人”荣誉称号;教育部虚拟实验室1个, 首批教育部新文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3项,教育部第二批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高层次人才培养项目1项, 教育部“语言学课程虚拟教研室”1个,首批江苏高校省级虚拟教研室建设培育点1个, 首批江苏高校新文科研究与改革实践省级重点培育项目4项,江苏省优秀基层教学组织2个;各类省级精品课程107门、江苏省本科课程思政示范课程3门、精品教材和重点教材85部、江苏省”十四五”职业教育规划教材5部、江苏省优秀培育教材5部。
教学成果
截至2023年12月,江苏师范大学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11项,江苏省教学成果奖73项,全国研究生教育成果奖1项,教指委研究生教育(教学)成果奖18项。
合作交流
校企合作
截至2023年12月,学校与徐州、连云港、泰州等地共建新型研发机构、各类产学研合作基地200余家。技术转移中心获批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大学科技园获批国家大学科技园、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国家级高校学生科技创业实习基地、江苏省科技服务业“百强机构”荣誉称号。牵头成立淮海经济区乡村卓越教师教育联盟。获批设立淮海经济区首家雅思考点。2017年获批江苏省军转干部进高校专项培训基地,2021年获批全国首批“退役军人事务研究基地”。
国际合作
学校相继与英、美、澳、俄等国的132所高校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先后接收76个国家和地区的留学生来校学习。学校获批“中国政府奖学金生委托培养高校”、“留学江苏目标学校”,入选教育部内地与港澳高等学校师生交流计划项目。牵头成立全国中俄合作办学高校联盟并成为首届理事长单位,牵头成立江苏-俄罗斯高校合作联盟,加入江苏-英国高水平大学联盟、金砖国家大学联盟、中国-中东欧国家高校联合会等。与大迈阿密亚裔商务联盟共建迈阿密商务孔子学院。获评孔子学院先进中方合作机构。在马来西亚设立全球首个海外孟子学院。设有“一带一路”研究院(独联体国家研究中心)、巴基斯坦研究中心、澳大利亚研究中心、伊比利亚美洲研究中心,其中3所入选教育部国别和区域研究中心备案名单。设立“一带一路”研究院海外分院6所。与哈佛大学、爱丁堡大学、伦敦大学学院等知名高校联合建设科研平台。与教育部中外人文交流中心、中国社科院拉丁美洲研究所、江苏省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共建“中拉人文交流研究基地”。与美国、澳大利亚、日本、俄罗斯和白俄罗斯等国高校开展合作办学和学分互认项目,与哈佛大学、香港大学等世界著名高校合作开展师资和管理人员培训项目。
学术科研
科研平台
截至2023年12月,江苏师范大学拥有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1个、国家发改委科技创新平台1个,部省级科研平台33个。
科研成果
学校获批国家级科研项目397项,其中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58项(重大项目11项、领军人才项目2项、重点项目10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31项(重大项目1项、重点项目3项、国家杰青2项,国家优青5项),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项。发表Science、Nature、PNAS等国际一流期刊论文24篇。2020年首次以第一单位、第一作者身份在Science上发表论文。获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等部级科研奖励14项。35个案例入选中国专业学位教学案例中心案例库。
学术资源
图书馆藏
截至2024年5月,图书馆共有纸质图书356万余册,生均纸质图书103.11册,各类文献数据库70余个,拥有电子图书401余万册,电子期刊近200万册,学位论文622万余册。其中,教育学、语言学、历史学、基础数学等学科文献尤为丰富,古籍、民国文献等颇具特色。该校图书馆2010年被国务院批准为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自建了“汉画像石(砖)数据库”“徐州地方文献资源数据库”等特色资源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