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大学(Soochow University),简称苏大,位于江苏省苏州市,由江苏省人民政府举办、教育部与江苏省人民政府共建双一流建设高校、国家航天局共建高校,省属重点综合性大学。是国家“211工程”、2011计划首批入选高校。
学校前身是东吴大学。1952年院系调整,由东吴大学之文理学院、苏南文化教育学院、江南大学之数理系合并组建苏南师范学院,同年更名为江苏师范学院。1982年,学校复名苏州大学。其后,苏州蚕桑专科学校(1995年)、苏州丝绸工学院(1997年)和苏州医学院(2000年)等相继并入苏州大学。
截至2024年5月,学校有天赐庄、独墅湖、阳澄湖、未来四大校区,占地面积4586亩;设有37个学院(部),开设132个本科专业;拥有47个一级学科硕士点,35个专业学位硕士点;31个一级学科博士点,1个专业学位博士点,30个博士后流动站;有1个国家一流学科,4个国家重点学科,22个江苏高校优势学科,19个学科进入全球基本科学指标(ESI)前1%,5个学科进入全球基本科学指标(ESI)前1‰;有教职工6034人,全日制本科生27881人,硕士生14870人,博士生2019人,留学生1064人。
历史沿革
1952年10月,全国高等院系调整,东吴大学改组为江苏师范学院。1981年11月3日,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正式批准该校为江苏省首批博士学位授予单位,专业为中国古代文学,指导教师钟仲联教授。同时获批硕士学位授权点7个; 1982年,经国务院批准,学校更复名苏州大学(Soochow University) ;同年,苏州市财经学校(1964年创办)并入苏州大学。 1996年,苏州大学入选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1995年,苏州蚕桑专科学校并入苏州大学。1997年,苏州丝绸工学院并入苏州大学。2000年,苏州医学院并入苏州大学。 2006年,入选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2007年,经教育部批准,苏州大学与江南大学正式签署协议,隶属于江南大学的轻工业化学电源研究所(坐落在苏州,成立于1981年,原隶属轻工业部,1999年并入江南大学前身原无锡轻工大学)整建制划转苏州大学。同年,第一批入选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立项学校。 2008年1月,学校整合医学、生命科学等相关学科,组成苏州大学医学部。2009年11月,苏州大学获批成为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 2010年,入选教育部“中非高校20+20合作计划”。2011年10月,苏州大学纳米科学技术学院成功获批为教育部首批设立的17所“试点学院”之一。 同年,在老挝成功创办中国第一家境外高校——老挝苏州大学。
2012年2月,经江苏省人民政府批复同意,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院苏州校区并入苏州大学。4月7日,苏州大学研究生院挂牌成立,成为教育部宣布取消研究生院设置行政审批之后由高校自主设立的首个研究生院。11月,入选首批教育部、卫生部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项目试点高校 ;同月,学校入选国家首批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基地。 2013年1月,入选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 4月,首批入选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国家“2011计划”)。 2015年4月16日,苏州大学剑桥—苏大基因组资源中心揭牌仪式在医学部放射医学与防护学院会议室举行。 2016年6月,苏州大学成为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和江苏省人民政府共建高校 ;同年,入选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国家“111计划”)。2017年7月,苏州大学成为教育部开展全国博士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试点工作的14所高校之一;同月,被教育部认定为“全国第二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9月,苏州大学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11月,学校与中国建设银行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2018年3月,入选教育部首批国家级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7月,倡议成立中国东盟医学教育大学联盟并成为首届理事长单位。10月,苏州大学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11月,苏州大学成为教育部与江苏省共建的“双一流”建设高校;同月,入选教育部第一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2019年1月,学校与中国核工业集团有限公司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2月,被教育部认定为首批高等学校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基地;6月,中国红十字会总会、苏州大学、中国红十字基金会在京签署创办红十字国际学院合作协议;7月,江苏省委宣传部、苏州市委宣传部、苏州大学共建传媒学院签约揭牌仪式在天赐庄校区举行;8月,全球首个红十字国际学院在苏州大学挂牌成立;同月,苏州大学获“国家版权局国际版共建权人才培训基地”授牌;9月,苏州市人民政府与苏州大学签署深化名城名校融合发展战略合作协议;同月,苏州市教育局与苏州大学共建的“苏州大学师范学院”揭牌;11月,苏州大学未来校区开工仪式在吴江区举行。2020年6月,江苏省委宣传部、苏州市委宣传部、苏州大学共建马克思主义学院签约揭牌仪式举行。10月,被国家知识产权局、教育部确定为2020年度国家知识产权试点高校。2021年7月,省教育厅、省卫健委、苏州市与苏州大学签约四方共建苏州大学苏州医学院及附属医院。
2023年4月2日,苏州大学共青团与青年发展研究院揭牌。 9月22日,苏州大学牵头组建全国机器人与智能装备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 10月9日,苏州大学苏绣艺术研究院、苏州大学人文经济学研究院成立。11月8日,苏州大学—吴中临床医学研究院签约揭牌仪式在苏州市吴中人民医院举行。
2024年1月26日,苏州大学附属第四医院(苏州市独墅湖医院)正式揭牌。 5月,苏州大学—太阳新材料研究院揭牌成立。 7月,苏州大学人道主义问题治理研究院、红十字运动文献中心揭牌。 12月12日,苏州大学乡村振兴研究院揭牌成立。
2025年3月18日,苏州大学-阿利斯数智时尚协同创新中心成立。
-教学建设-
质量工程
截至2024年5月,学校有2个国家级教学团队,2个国家级人才培养基地,3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0个;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42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0个,42门课程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41门课程被认定为省级一流本科课程,8门国家级精品课程。
师资力量
截至2024年5月,学校有教职工6034 人,专任教师3518 人,其中包括1位诺贝尔奖获得者,10位两院院士,13位发达国家院士,39位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46位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16位“万人计划”领军人才,9位“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等各类国家级人才超350人次。
教学成果
截至2024年5月,获得江苏省第十七届社科优秀成果奖46项。“社科传播与应用基地”获批江苏省高校社科普及基地,“苏州大学东吴体育智库”入选国家体育总局高端智库,“江苏省地方立法研究基地”落户。决策咨询成果在省部级以上内参刊发或批示125篇次,其中国家级领导肯定性批示9篇。
科研成果
2022年度,人文社科领域,获批国家社科基金49项;其中,艺术学项目5项,位居全国高校第2名;后期资助项目17项,位居全国第5名。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立项22项,位居全国高校第11名、全省第1名。获得江苏省第十七届社科优秀成果奖46项。“社科传播与应用基地”获批江苏省高校社科普及基地,“苏州大学东吴体育智库”入选国家体育总局高端智库,“江苏省地方立法研究基地”落户校。决策咨询成果在省部级以上内参刊发或批示125篇次,其中国家级领导肯定性批示9篇。自然科学领域,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41项(含优青(海外)),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项目13项,国防重大项目1项;获202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1项,2020年度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1项(第一合作单位),2022年中国青年科技奖1项,2022年度最新自然指数(Nature Index)排名位列全球高校第44位、全国高校第14位;26人次入选2022年度“全球高被引科学家”,位列全国高校第5位。2022年全年发表三大检索论文6605篇,其中SCIE收录4237篇,位列全国高校第25位;授权知识产权1583项,其中国内发明专利授权994项、国际专利授权61项,实现知识产权转让和许可使用210件。此外,苏州大学还入选科技部、教育部首批高校专业化国家技术转移机构建设试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