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公厨网

南京财经大学

  • 区域:江苏南京市
  • 学校电话
  • 地址:江苏南京市仙林大学城文苑路3号
  • 全景查看全景/街景
  • 浏览4
  • 学校介绍
  • 食堂介绍
  • 食堂地图

       

        南京财经大学(Nanjing University Of Finance & Economics),位于江苏省南京市,是江苏省人民政府与国家粮食局共建高校 [49],江苏高水平大学建设高峰计划B类建设高校 [50],是一所以经济管理类学科为主,经济学、管理学、法学、工学、文学、理学等多学科支撑配套、协调发展的江苏省属重点建设大学,入选全国粮食行业(南京)教育培训基地、博士学位授予单位。 [1] [45]

学校始建于1956年的粮食部南京粮食学校。1981年,南京粮食经济学院在原南京粮食学校的基础上建立。1993年,学校更名为南京经济学院。1999年,南京物资学校并入南京经济学院。2000年,南京经济学院、江苏财经高等专科学校、江苏经济管理干部学院三校合并,组建成新的南京经济学院。2003年,经教育部批准,学校正式更名为南京财经大学。2019年,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与江苏省人民政府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全力支持学校事业发展。2021年,学校获批审核增列且需要加强建设的博士学位授予单位。 [1]

截至2023年9月,学校有仙林、福建路和桥头3个校区,占地面积120.7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71.36万平方米;设有教学机构23个,开设普通本科专业48个,中外合作办学本科专业4个;拥有博士后流动站1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1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3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16个;有专任教师1300余人,普通本科在校学生17000余人,在校博士、硕士研究生4300余人。


历史沿革

南京财经大学始建于1956年,曾用名南京粮食学校。1981年,在原基础上建立南京粮食经济学院。1993年,学校更名为南京经济学院。1999年,南京物资学校并入南京经济学院。2000年,南京经济学院、江苏财经高等专科学校、江苏经济管理干部学院三校合并,组建成新的南京经济学院。2003年,经教育部批准,学校正式更名为南京财经大学。

学校前身

1956年6月28日,粮食部发文,决定由江苏、浙江、福建、安徽等四省粮食厅和上海市粮食局联合筹办南京粮食中等专业学校。1956年12月13日,粮食部批转高教部同意建校的通知,学校隶属粮食部。

1957年4月2日,粮食部发文:原定的中等专业学校改为专业干校,定名为粮食部南京粮食干部学校,隶属粮食部。次年,2月14日粮食部二次发文改称学校为:粮食部南京粮食干部学校,并称学校正式成立,隶属粮食部。1959年4月15日粮食部发文将学校再次更名为:粮食部南京粮食学校。 

1970年9月26日,商业部发文:学校下放给江苏省管理。1973年10月28日,粮食部南京粮食学校更名为江苏省粮食学校,隶属江苏省。 

1979年10月29 日,根据粮食部指示,为学校实行部与省双重领导以部为主的新体制,江苏省粮食学校更名为南京粮食学校。1981年7月11日,经国务院批准,教育部发文,学校更名为南京粮食经济学院,由粮食部与江苏省双重领导,以粮食部为主。因国家机构改革,1982年学校归属商业部管理。1993年5月6日,国家教委发文:南京粮食经济学院更名为南京经济学院,隶属国内贸易部。


    院系设置

截至2024年6月,学校设有22个教学院(部),48个普通本科专业,4 个中外合作办学专业。2023 年新增数字经济、行政管理2个本科新专业,停招公共事业管理专业。

-师资力量-

截至2024年6月,学校有专任教师1300余人,其中,具有正高级职称教师200余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900余人。有“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2个,国家级优秀教学团队1个,江苏省“十佳研究生导师团队”1个,江苏高校“青蓝工程”团队9个,江苏省高校科技优秀创新团队8个,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团队(含培育点)4个。拥有国家级人才称号者40余人次,其中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人,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人,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领军人才入选者3人、青年拔尖人才入选者3人,全国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3人,教育部重大人才工程青年项目入选者3人,宣传思想文化青年英才2人,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3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2人,“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3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7人,中国环境优秀科技工作者1人。近年来,教师入选江苏省“333工程”“青蓝工程”“六大人才高峰”“双创计划”“江苏省特聘教授计划”“省教学名师”“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等省级人才工程400余人次。

-教学建设-

  • 质量工程

截至2024年6月,学校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8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4个,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2项,江苏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6个,省产教融合型品牌专业建设点4个,省级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2.0专业建设点2个;有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18门,国家精品课程2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2门,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1门,江苏省一流本科课程21门,省级产教融合型一流课程4门;有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2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级“本科教学工程”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个,全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篆刻)1个,江苏省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基地1个,省级实验教学与实践教育中心12个,省重点产业学院1个,省级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基地1个,省级产教融合重点基地建设点1个。

  • 教学成果

截至2024年6月,学校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3项,江苏省级教学成果奖8项(其中特等奖2项、一等奖3项、二等奖3项),有国家级规划教材9部。

     

     科研成果

2010年,学校作为完成单位之一的“粮食储备‘四合一’新技术研究开发与集成创新”项目成果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2018年获批国家级重大重点项目5项。2020年获批国家级重大重点项目5项。2022年获批国家级重大重点项目9项。2023年获批国家级重大重点项目8项。2019年和2022年,学校作为第一完成单位、学校教师作为第一完成人相关成果分获江苏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截至2024年4月,学校教师主持国家级纵向课题480余项,其中,国家级重大重点项目41项,省部级以上纵向课题近630项;90余项研究成果获得省部级以上科研成果奖。




举报收藏 0评论 0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用户协议  |  隐私政策  |  法律声明  |  违规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