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河口市第五中学坐落于吉林省梅河口市康美大街,是省首批办好的重点高中,省首批示范性高中。
学校始建于1948年,前身是海龙县第五高级中学;1968年文化大革命海龙五中解体;1978年恢复海龙县第五中学,后更名为梅河口市第五中学。
据2018年8月学校官网显示,校园占地达41600平方米,校舍面积21275平方米,学校有62个教学班,3600余名学生。教职工254人,专任教师198人,其中特级教师3人,高级教师66人,研究生学历的教师占教师总数的12%。
办学条件
学校设施
风景如画的校园占地达41600平方米,校舍面积21275平方米,两栋教学楼宽敞明亮,由现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李铁映题额的4415㎡的“科技楼”现代时尚,内部设施先进,1736㎡的学生食堂环境优雅,6346㎡的学生宿舍整洁舒适,多功能体育馆气势恢宏,藏书12万册的图书馆宽敞明亮、朴实雅洁、飞翔广场、景色宜人、错落有致、新老三室装备精良,现有现代化标准的理化生实验室6个,语言室、音乐舞蹈室、美术教室、劳技室、科技室全部按省标配制,校园网在省内同级同类学校中名列前茅,设有网控中心,演播室,多媒体到班,学校现有校内、校外体育场两个,环形跑道分别达300、400m,直跑道120m,篮排足三大球场12个,体育器械标准,设施一应俱全,82196㎡占地面积和27235㎡的校舍建筑群,勾勒出这所名牌老校历史弥新的勃勃英姿,绿树环绕,芳草茵茵,花团锦簇,优美的育人环境,幻映出现代化办学优雅浓郁的人文信息,争先奋进的名师烘托出这片神奇的“人才培养高地”的泱泱灵气
师资力量
学校集聚了优秀的师资力量,现有国家级优秀教师、省级劳动模范和优秀教师、省级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通化市劳动模范和优秀教师50余人。教师在教学中,已建立了属于自己的“三个并重”“两个同步”师生多边互动的课堂教学主体模式原则,研究性学习、劳动技术、社会实践、社区服务及综合实践课,在教学改革中开展得生机勃勃。
历史沿革
创办阶段
梅河口市第五中学坐落于吉林省梅河口市大柳河畔,是省首批办好的重点高中,省首批示范性高中。始建于1948年,前身是海龙县第五高级中学,当时只有12个教学班,教师57人,学生400余名。至1968年文化大革命,学生全部下乡,教师全部下放,海龙五中宣告解体。历任校长平香远、王宝华、周德福、楚惠志,副校长刘绍邦、韩俊杰、袁诚、李贵庸。期间共有11届毕业生,培养出了一大批优秀的人才。如郑培民(湖南省委副书记)、王永久(湖南师大理学院博士生导师,箸有《广义相对论和宇宙学》等)、张宝海(大连213所辐射中心主任、高级工程师)、包福毅(清华大学教授)、杨嘉祥(哈尔滨理工大学博士生导师)等。
新时期发展阶段
1978年4月恢复海龙县第五中学,当时百废待兴,暂用距城区7华里的同意村原“五七大学”校舍为校址,招收四个班216名学生,1979年学校迁至解放小学未建成的二层楼房,1983年11月,学校迁至占地35800平方米,建筑面积6972平方米的现校址。这五年是学校艰苦的恢复时期,历任校长楚惠志、刘绍邦、郭振启。
84-99 迅猛发展阶段
1984年到1999年的15年是五中迅猛发展的阶段。其间随海龙县变为梅河口市,学校更名为梅河口市第五中学。分别于1992年和1996年建成3500平方米的六层教学楼和1586平方米的综合楼,学生数达679人,教职员94人,其中高级教师10人,一级教师40人。1989年中国民主同盟梅河口市第五中学支部成立。历任校长高岩平、宋宝贺、田锡成、崔守智。培养出了苏东波(北大科技园有限公司副董事长)、于学军(中国人口研究中心主任)、董书杰(Corporation戴姆勒—克莱斯公司信息管理顾问工程师)、姚李兵(少年大学生,国防科技工程师)、崔晓天(联想神游数码有限公司)等一大批优秀的人才。教学成绩稳步上升,1983年董书杰获吉林省高考理科状元,1991年韩文博夺取了吉林省高考文科第一名,1992年高考升学总数达247人,1993年突破300人。1996年学校接受省教委督导评估检查,获总分99.4分,《吉林日报》载文《满园春色关不住——梅河口市五中特色办学侧记》中写到“五中成了精 英荟萃,人才辈出的摇篮”。
99-03 高速发展阶段
1999年到2003年是五中高速发展的时期。历任校长王忠娥、王家志。2000年建成4272平方米的标准科技楼,2002年4092平方米的高三教学楼和1035平方米的体育馆相继建成,校园占地达41600平方米,校舍面积21275平方米,拥有北大四方科仪中心生产的设备的理化生实验室5个,微机室2个,多媒体教室1个,藏书3万余册,可容纳240人的学生阅览室,占地2万平方米的操场,绿化7000多平方米。13个教学班,2372名学生,教职员式171人,专任教师103人,其中特级教师1人,高级教师47人,一级教师70人,中共党员71人。2002年高考总分600分以上52人,三大名校4人,十一大名校66人,获通化市重点高中教育教学评估总分第一名。
03-08 改革阶段
2003年到2008年,是学校深化改革,跨跃式发展的五年。校长兼党委书记张晓红(2008年起鲁业隆任党委书记)。相继建成了2300平方米的高二教学楼,乒乓球馆,投资100万元,班班都上了投影机,新上70坐微机室二个,投资35万元,藏书达到12万册,新增图书累计投资96余万元,学校被评为省级图书示范校。更新设备,改善内部办学环境。改革管理模式,实施年部管理,提高教师待遇,优化软环境,教师的工作积极性空前高涨,顺利的通过了省验收,进入省首批示范性高中的行列。被评为吉林省教育科研示范校基地,基层工会模范集体,吉林省绿色学校,教育技术装备先进学校,吉林省示范性高中,梅河口市名校,吉林省先进集体,体育道德风尚奖,教育系统模范工会,中国西部教育顾问单位,2008年全国高中生数学联赛吉林省赛区团体第七名,学生李智鹏、孙皖楠获吉林省赛区一等奖,李智鹏被中国科技大学录取(保送)。学校教学成绩逐年提高,连续5年高考文理科重点和本科上线率在通化地区名列前茅。五年考入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科技大学17人,考入16大名校374人。特别是提出了不放弃每一个学生的口号,2008年高考600分以上108人,通化地区第一,重点上线249人,通化地区第一,本科上线(不含三本)712人,通化地区第一,喜获全面丰收。
学校荣誉
2021年11月29日,入选首批201所全国学校急救教育试点学校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