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公厨网

枞阳县浮山中学

  • 区域:安徽安庆市
  • 学校电话
  • 地址:安徽省铜陵市枞阳县030县道东100米(浮山风景区双瞻阁景点)
  • 全景查看全景/街景
  • 浏览7
  • 学校介绍
  • 食堂介绍
  • 食堂地图

安徽省枞阳县浮山中学,坐落于安徽省铜陵市枞阳县浮山南麓,是安徽省示范性普通高级中学

学校始建于1924年的浮山图书馆附属小学;1928年增设初中,更名为安徽省浮山公学;1930年更名为安徽省私立浮山中学;1946年高中部开始招生,更名为安徽省桐城县私立浮山中学;1949年由私立改为公立,先后更名为皖北安庆行政区公立浮山中学、皖北区浮山中学、安徽省浮山中学;1957年更名为安徽省枞阳县浮山中学。

据2016年12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占地面积180多亩,在校学生3400多人,教职工200余人。2012年上半年,共有班级49个、教室59间。


办学历史

民国时期

中华民国十三年(1924年)夏,房秩五辞去芜湖道尹后,住浮山寺中,与旧友动议浮山兴学之事。8月,房秩五邀请发起人和浮山周围的寿龙山保、石山保、柳子寺保、白湖保有关人士在浮山华严寺召开会议,建立筹建班子,商讨办学事宜。同年,逐步建成四合院校舍,开办了图书馆。

中华民国十四年(1925年)1月,开始招生,校名定为浮山图书馆附属小学。2月,小学开始正式上课。上海“五·卅”惨案发生后,小学师生集会,声援上海工人,反对日本。 

中华民国十六年(1927年)4-6月,蒋汪合流,屠杀共产党人,上海、安庆等地共产党人和进步人士转移到浮山小学避难。同年,浮山小学第一届高小学生29人毕业;首座大楼竣工,并购置图书万余册。

中华民国十七年(1928年)1月,开办初级中学,成立校董会。2月,初中部开学上课,浮山图书馆附属小学易名为安徽省浮山公学。3月,学校秘密建立了中共党小组,属桐城直属支部领导。6月,浮山公学呈报省政府立案。同年,开办了农民夜校、建造了“双瞻阁”。 

中华民国十八年(1929年)10月,成立中共浮中区委,下辖了3个支部,党员22人。

中华民国十九年(1930年)2月,省教育厅训令,改校名为安徽省私立浮山中学。

中华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由于白色恐怖,浮中地下党活动完全停止。

中华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浮中校舍用作国军营房,初中部下半年停办;小学部迁至方家享堂(今浮山镇双花村)教学。

中华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浮中驻军,停办,部分学生转入省立二临中(在桐城黄甲铺)就读。秋,学校复课。10月,重新建立了浮山支部。 

中华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3月,应战区难童要求,浮中增招4个班。同年,浮中成立“中国童子军二〇〇七团”,按《童子军章程》办事,实行军事化管理。

中华民国三十年(1941年),将学生迁至金谷岩洞中上课。5月,校舍被日机炸三分之一。

中华民国三十二年(1943年),浮中移到享堂冲开学上课。 

中华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浮中被炸校舍完全修复,抗战接近胜利,学校从享堂冲迁回浮山。初夏,浮中向桐城县政府申报增设高中班。7月,省教育厅以私立学校不能办高中为由,予以批驳;后经房秩五多方交涉,始得批准。秋,浮中开始筹办高中部工作。

中华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夏,浮中筹办高中工作基本结束,开始招考高一新生。秋,高中部开学上课,至此,浮中成为一所完全中学,校名改为安徽省桐城县私立浮山中学。 

中华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2月,浮中迁入桐城城内,借用原省立女子师范学校校舍进行教学。

1949年正月,解放军进入桐城县城。2月,浮中遵县政府指示,按期在浮山开学上课。8月,皖北行署批准,浮山中学由私立改为公立,经费全部由政府负担。9月,浮中废除教师聘任制,改由县人民政府统一分配,学校取消训导制和“公民”、“童训”、“军训”等课程。 

建国初期

1949年10-12月,根据桐庐县人民政府指令,私立菁华中学、私立鹞石初中并入浮山中学,校名更改为“桐庐县浮山中学”。同年,学校开始建立青年团组织。

1950年2月,学校更名为皖北安庆行政区公立浮山中学。9月,县接办学校,学校更名为皖北区浮山中学。

1951年秋,浮中高中班停止招生。是年,浮中成立了教育工会。

1952年9月,学校更名为安徽省浮山中学。

1954年9月,上级调陈达任副校长,此为浮中调配中共党员校长之始。 

1955年9月,浮中奉令撤销高中部,高一停止招生,原高二、高三学生移至桐城中学就读。是年,浮中被定为安庆地区重点初中。

1957年,校更名为安徽省枞阳县浮山中学。 

1958年9月,大炼钢铁开始,浮中在操场建小高楼4座,师生全部投入土法炼铁之中,教学秩序被打乱。

1962年8月,安庆地区教育局确定浮中为安庆地区4所重点初中之一。

文革时期

1966年5月,“文化大革命”开始,浮中校园贴满大字报。6月,县委工作组进驻浮中。 

1967年上半年,浮中响应国务院“复课闹革命”的号召,学生陆续回校,成立各种名称的“造反”组织,开展“大批判”活动。

1968年5月,浮中成立“革命委员会”。时校名全称为枞阳县浮山中学革命委员会。8月,贫下中农宣传队进驻浮中。9-12月,浮中开展“清理阶级队伍”运动。 

1969年1月,教师回原籍,浮中交浮山公社管理,校名改为枞阳县义津区浮山中学革命委员会。

1971年11月开始,浮中开展“批林批孔”整风运动。

1975年,浮中开展学习辽宁农学院朝阳分院的做法,大搞开门办学。 

改革开放

1978年7月,浮中重新定为安庆地区重点中学,时校名全称为安徽省枞阳县浮山中学;撤销学校革命委员会,领导成员恢复“文化大革命”前的名称;撤销“红卫兵”组织。

1979年,浮中教育工会组织恢复活动;根据上级规定,学校开始实行班主任津贴制;平反冤假错案;高中毕业班实行文理分科,浮中成立毕业班工作办公室。 

1988年9月,地市合并,浮中转为安庆市重点中学。

1999年9月,浮中初中一年级停止招生。 

2000年,学校重建明代“御碑亭”;落成“惜阴”雕塑。12月,被评为安庆市示范高中。

2005年4月,省教育厅批准浮中为安徽省示范高中。 

2012年,学校被确立为“安庆市中小学班主任工作创新研究基地”。 

2022年,枞阳县浮山中学团委被授予2021年度安徽省五四红旗团(工)委称号。9月23日,成为“皖江教育联盟”员。 

2024年9月10日,浮山中学发布“安徽省浮山中学建校100周年校庆公告”,定于2024年10月2日(星期三),在安徽省浮山中学举行建校100周年庆典联谊活动。 [28]

2024年10月1日下午,浮山中学校史展览馆揭牌仪式顺利举行。 

2024年10月1日下午,浮山中学校友会成立大会隆重举行。 


办学条件

师资力量

据2016年12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共有教职工200余人,其中安徽省特级教师4人,高级职称教师76人,中级职称教师53人,全国教育先进工作者1人,全国优秀教师2人、全国模范教师1人、安徽省优秀班主任1人、安徽省优秀教育工作者1人、安徽省劳动模范1人、安徽省优秀教师1人。 

办学规模

据2016年12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占地面积180多亩,在校学生3400多人。2012年上半年,共有班级49个、教室59间。

硬件设施

在2010年、2011年的校安工程中,国家共投资2500万元资金,先后建成一座教学楼、5幢学生公寓楼和一座4层楼的食堂,总面积达21307平方米。截至2012年12月,学校共兴建男生公寓楼6幢,总面积13885平方米;女生公寓楼2幢,总面积2917平方米;兴建教工宿舍楼4幢,153套,面积达16434平方米。 

学校的仪器设备方面,据1980年统计,学校仪器设备总价值约5万元。1991年,上海普陀区的师生,援助一套价值9万元的语音教学设备;香港红十字会捐献一台价值港币23万元的净化器;学校自购了数码一体化印刷机2部、静电复印机1部、摄影机1部,还先后建立了语音室、实验室、微机室、多媒体教室。语音设备可供56人同时使用;微机室配有微机80余台。1998年,班班配有彩电、投影仪、收录机、高频音箱等电教设备;学校拥有卫星电视接收系统,开通了闭路电视。2003年,学校先后购置理化生实验室设备和天文望远镜,共计价值60余万元。

2000年统计,学校拥有馆藏图书4万余册,报刊100种;截至2012年12月,馆藏图书超过8万册。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用户协议  |  隐私政策  |  法律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