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医科大学(Hebei Medical University),位于河北省石家庄市,是河北省重点骨干大学,教育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河北省人民政府共建高校,入选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项目试点高校、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试点高校。
学校初名北洋医学堂,1894年由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李鸿章于天津创办,是中国近代第一所官办西医院校。1912年1月19日国民政府教育部颁发《普通教育暂行办法通令》,北洋医学堂改为北洋医学校。1913年(民国二年)9月北洋医学校更名为直隶公立医学专门学校,并开始招收本科生。1915年学校迁至保定。1937年7月7日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学校被迫停办。1946年1月复校招生。1949年4月更名为河北医学院。1958年学校由保定迁至石家庄。1995年,原河北医学院、河北中医学院、石家庄医学高等专科学校三校合并为河北医科大学。2013年河北中医学院恢复独立建制。
截至2024年12月,学校有两个校区、五所直属附属医院,下设20个二级学院,28个本科专业;拥有6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7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9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6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教职工1.9万余人(含直属医院),全日制在校生18209人,其中博士生、硕士生6645人,留学生297人。
创办时间
1894年
主管部门
河北省
学校官网
http://www.hebmu.edu.cn
历史沿革
-前身溯源-
河北医学院
清光绪二十年(1894年),清政府批准,李鸿章在天津创建的北洋医学堂。
民国元年(1912年),改称北洋医学校。
民国二年(1913年),更名直隶公立医学专门学校。
民国四年(1915年),直隶公立医学专门学校由天津迁往保定。
民国十年(1921年),医专、农专、高师、法政合并成立河北大学,直隶公立医学专门学校改称河北大学医科。
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河北大学医科独立建院,称河北省立医学院。
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学校被迫停办,共停止招生9年。
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1月,河北省立医学院在保定复校,同年开始招生复校后的第一届学生。
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河北省立医学院暂由保定迁往天津继续办学。
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1月,天津解放,同年4月改称河北医学院。
1952年,河北医学院由天津迁回保定。
1958年,河北医学院由保定迁到石家庄。
1970年,天津中医学院并入河北医学院,改称河北新医大学。
1979年,河北新医大学恢复河北医学院名称(中医系独立建院名为河北中医学院)。
石家庄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1949年,鞍山卫生学校成立,后改为鞍钢卫生学校、华山冶金医学专科学校。
1988年,迁至石家庄更名为石家庄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河北医科大学
1995年5月,河北医学院、河北中医学院、石家庄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合并组建河北医科大学。
2009年,石家庄卫生学校并入河北医科大学。
2012年11月,入选教育部、卫生部第一批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项目试点高校名单。
2013年4月,河北中医学院恢复独立建制,从河北医科大学分离;5月,入选国家第一批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试点高校。
2013年,河北中医学院分离后,学校仍称河北医科大学。
2016年,教育部、国家卫生计生委、河北省人民政府正式签署共建河北医科大学协议。
办学条件
-院系设置-
截至2022年12月,学校下设19个二级学院(系),28个本科专业。
-学科建设-
截至2024年12月,学校拥有6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7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47个博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拥有9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51个硕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1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6个,学位授权学科已经覆盖了生物学、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中西医结合、药学等。设有国家重点学科1个(中西医结合基础)、国家重点培育学科1个(法医学)、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1个(中西医结合基础),国家级临床重点专科16个,河北省“双一流”建设学科4个,河北省国家重点学科培育项目支持学科1个,河北省强势特色学科4个,河北省重点学科12个。
-师资力量-
截至2024年12月,学校共有教职工1.9万余人(含直属医院),其中正高职专业技术人员1196人,副高职专业技术人员2072人,博士生导师566人,硕士生导师3556人。在这支队伍中有一批学识渊博、在国内外享有盛誉的专家教授,包括中国工程院院士5人,国医大师1人,国家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千人计划”)青年项目1人,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万人计划”)入选者2人(其中科技创新领军人才1人、教学名师1人),全国名中医1人,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1人、特岗学者1人、青年学者2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海外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人,科技部创新人才推进计划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人选1人,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1人、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先进集体1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5人,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2人,国家卫生健康委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4人,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40人,国家督学1人,全国模范(优秀)教师4人,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1个,国家级教学团队(包括黄大年式教学团队)2 个,国家级虚拟教研室3个,燕赵学者3人,河北省杰出专业技术人才1人,河北省优秀专业技术人才3人,河北省高端人才8人,省管优秀专家36人,河北省教学名师25人,河北省拔尖人才(含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84人,河北省“百人计划”人选2人,河北省“三三三人才工程”一层次人选13人,河北省教书育人楷模2人,河北省师德标兵5人,河北省模范(优秀)教师、教育工作先进个人33人,河北省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1个,河北省教学团队18个。
-教学建设-
截至2022年12月,学校有国家级特色专业4个,省级特色专业4个。15个专业入选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2个专业入选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建设有52所校外实习、实训基地。
-合作交流-
截至2022年12月,近年来,学校先后与日本、韩国、美国、比利时、俄罗斯、爱尔兰、英国等12个国家的33所医学院校和科研机构建立了协作关系,聘请了百余名外国专家担任学校的名誉职务,有留学生418人在校学习。
科研成果
-科研平台-
截至2024年12月,学校有国家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1个,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重点实验室1个,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1个,省级协同创新中心4个,省新型智库1个,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1个,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2个,省发改委工程研究中心9个,省级学科重点实验室45个,省级中医药研究室8个,省级技术创新中心9个,省级国际合作基地14个,省级临床医学研究中心16个,省级科普示范基地4个。
-研究成果-
2022年度,新增2个ESI全球排名前1%学科,ESI整体排名居全国第141位,丛斌院士牵头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获得省自然科学奖三等奖1项、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5项,省科技奖一等奖获奖数和获奖总数继续位列全省第一。
2020年度,学校共获河北省科学技术奖36项,其中河北省自然科学奖一等奖1项;河北省科技进步奖35项(一等奖4项、二等奖16项、三等奖15项);共获河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3项。
2019年,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40项,总经费1879.5万元, 其中重大研究计划项目1项,面上项目26项, 青年基金13项;获得授权专利73项;获得各类人文社科项目34项,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科技咨询专项2项。
2018年,学校共获得各级各类自然科学项目594项,各类人文社科项目41项;获何梁何利基金奖-科学与技术进步奖1项、河北省科技进步奖28项;获授权专利62项,获得美国专利商标局授权的国际PCT专利1项;签订技术合同20件。
-学术资源-
馆藏资源
截至2019年9月,河北医科大学图书馆包括中山校区图书馆、建华校区图书馆、直属第一医院图书馆、直属第二医院图书馆、直属第三医院图书馆、直属第四医院图书馆;图书馆收藏纸质图书1358235册,生均图书约74.5册;纸质期刊2670种;图书馆收录电子图书4201185册(包括在线远程电子图书);中外文电子期刊490110册;拥有中外文数据库总量64个,涵盖中外文全文数据库、多媒体数据库、电子图书等多种数据库类型。
学术期刊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是由河北省教育厅主管、河北医科大学主办的综合性医学学术期刊;主要报道医学科学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刊登基础医学、临床医学、预防医学、药学等领域的高质量论文;栏目设有论著、临床研究、研究快报、综述等;为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并先后被《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数字化期刊群》《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中国期刊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文科技资料目录——医药卫生》《中国生物学文摘》《中国生物学文献数据库》《中文生物医学期刊文献数据库(CMCC)》《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期引文数据库》《中国台湾中文电子期刊服务资料库》《美国化学文摘(CA)》《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CNKI)》《北京世纪超星数据库》等收录。
《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是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之一,是超声医学专业的学术性期刊;该刊主要反映中国国内超声医学研究进展及中国国外超声医学学术动态;主要报道临床各科超声诊断、介入超声、超声造影等研究成果,以及超声组织定征、超声生物效应、医用超声成像原理等临床与基础研究成果;主要栏目有临床研究、实验研究、技术研究、专家论坛、述评、综述、讲座、论著摘要、病例报告、作者、编者、读者等。
《国际呼吸杂志》系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主管,中华医学会、河北医科大学主办的医学科技期刊,中华医学会系列刊物之一;报道内容为介绍中国国内、国外呼吸疾病的新动态、新成果、新技术和新经验;主要栏目有诊治指南、专家述评、专家共识、专家笔谈、论著、综述、继续教育、呼吸介入、研究报道、专题讲座、临床经验、病例分析、病例报告、病例讨论、呼吸读片等;是“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2005年获“卫生部首届医药卫生优秀期刊三等奖”, 2005年和2008年获两届“中华医学会优秀期刊二等奖”,2010年获“中华医学会第24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优秀期刊”奖。
《临床荟萃》主要栏目有专题、论著、荟萃分析、指南解读、病例报告、临床病例讨论、讲座、综述等;该刊于1992、1996、2000、2004年连续4次入选《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第1~4版);2017年1月,首次入选“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