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公厨网

北戴河中学

  • 区域:河北秦皇岛市
  • 学校电话
  • 地址:秦皇岛市北戴河区联峰路98号
  • 全景查看全景/街景
  • 浏览1
  • 学校介绍
  • 食堂介绍
  • 食堂地图

北戴河中学是一所省级示范性国办高中,地处风光旖旎的世界著名沿海消夏城市北戴河海滨。学校的前身是“私立海滨初级中学”,始建于1945年,后几经易名,直到1955年,在周恩来总理的关怀下兴建了“北戴河中学”教学楼、礼堂、学生宿舍等,1964年郭沫若先生为学校题写校名。几十年来,这所承载着一代伟人关怀与重托的学校为祖国培养了大批人才。

2020年9月9日,被省教育厅评为河北省教育系统先进集体。


历史沿革

1945年始建,1998重建。

  • 历史校名

  1. 1.

    1945年9月,私立海滨初级中学

  2. 2.

    1946年9月,私立海光初级中学

  3. 3.

    1949年4月,冀东区秦皇岛市海滨中学

  4. 4.

    1950年1月,秦皇岛市第二中学

  5. 5.

    1952年,秦皇岛市第二初级中学

  6. 6.

    1956年,秦皇岛市北戴河中学

  7. 7.

    1964年,河北北戴河中学

  8. 8.

    1970年,秦皇岛耐火材料厂北戴河“五七“中学

  9. 9.

    1975年,秦皇岛市北戴河第一中学

  10. 10.

    1998年8月,秦皇岛市北戴河第一中学高中部

  11. 11.

    2001年6月,北戴河中学 


办学成果

由于历史原因,学校曾被迫停办,直到1998年,北戴河中学才在各方的关心下重新开始招生,是一个培养人才的新起点。我区高度重视普通高中教育工作,完善基础设施和校园文化建设,学校管理水平大幅度提高,促进了教师专业水平发展。高中专任教师学历达标率为94%,高级教师占专任教师的45%。积极推进普及高中阶段教育,高中阶段在校生入学率逐年上升,由2003年的76%上升到88.7%。2005年我区北戴河中学顺利通过省级“示范性普通高中”验收。

1998年,北戴河区委、区政府推出“科教兴区”战略,加大投资力度,在全国范围内招聘优秀教师,给北戴河中学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为适应北戴河区区域特点,该校将发展目标定位在:满足区域高中教育的需求,树立“精品意识”、优化办学条件,为学生提供一流的优质教育,为当地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

为实现“精品”规划和教育的优先发展,2004年区政府投巨资改扩建学校。该校占地106亩,校舍建筑面积19400平方米。建有教学楼、实验楼、办公楼、餐厅、礼堂、学生宿舍和全区唯一的能承办大型体育比赛的标准化体育场。

该校教学设备配置一流,满足了现代化教学的需要。实验楼设有物理、化学、生物实验室共11个,实验仪器设备和药品较齐全,演示实验和分组实验开出率达到100%。图书馆藏书31199册,设教师阅览室2个,设座42个,占教师总数的44%,学生阅览室2个,设座186个,占学生人数的20%。其中教师阅览室有报纸11种、杂志81种,学生阅览室有报纸10种、杂志110种,能够较好地服务于教育教学。有多媒体教室22个,均配置了计算机、视频展示台和投影机;教师电子备课室1个;学生计算机教室2个;计算机全部接入校园网并与因特网互联互通,为实现网络化办公、教学、管理等奠定了基础;计算机总数达到190台,使用率100%;通过一定的技术手段,该校校园网在可控性、灵活性、安全性、高效性、节能性方面都有了很大的发展。另有专用教室9个,分别为音乐教室、美术教室、史地教室和研究性学习小组活动室。

十三年来,北戴河中学由1998年的4个教学班、200名学生、35名教职工发展到23个教学班、1050名学生、107位教职工;由“文革”后到1997年之间没有自己培养的大学生到高中重建后高考成绩连年攀升,十多年来为北戴河区培养了数千名高中毕业生,升入高校的学生比率在三个城市区名列前茅(除秦一中外),为增强北戴河区区位优势,提高北戴河区人口素质作出了贡献。十多年来,该校先后被授予“河北省心理教育实验学校”、“河北省创新教育实验学校”、秦皇岛市首批市级示范性高中、“北戴河区文明单位”、“秦皇岛市先进职工之家”、“北戴河区德育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师资力量

北戴河中学教师队伍基础较好,一线教师全部是本科学历,高级教师占教师总数的45%。这是办学的有利条件。但随着教师工作量和工作难度的增加,职业倦怠有所表现。学校深谙教师队伍的优化在学生培养和教学质量提高中的重要性,下大力量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秉承终身教育思想,学校把打造一支过硬的研究型教师队伍作为实现科研兴校办学理念的长期战略措施。为此,学校扎扎实实地进行校本研修,可用“八个一”来概括:

每学年一次全员培训。每学年学生报到的前两天,组织全体教职员工参加科研培训。专家讲座、校长论坛、研修交流、课堂观摩、参观学习、成果展览等丰富的内容,让老师们工作前先充电,带着前沿的教学理念、先进的研究方式、良好的工作心态迈入新的学期。

每周一次教研活动。各教研组坚持雷打不动的每周一个半天的校本教研,做到了定时间、定地点、定专题、定主讲人。信息交流、教材教法研究、学案研究、网络研修、观课、说课、议课,使教研工作真正做到了克服功利,注重内需;避免盲从,注重校本;减少形式,注重过程;力戒浮华,注重实效。

每个备研组一个课题。学校鼓励教师参与课题研究,鼓励各备研组教师结合本学科本学段的实际确定研究课题,目标直指课堂教学行为和学生学习方式,以课题促教研,以教研促教学,让教学生活焕发生命力。

每人一节研究课。每学期各教研组坚持开展课堂教学研讨活动。每位教师第一学期在组内作研究课一节,各教研组第二学期向学校推荐研讨课一节。通过录像观摩、说课、评课、教学反思等一系列活动,展示教师的教学成果,定格成为“样板课”,使研究课有效地将教师“教学设计——教学反思——科研实践——专业成长”统一起来,在实践中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

每人开展一项行动研究。学校要求每位教师每学年针对自己教育教学的实际情况,选择一个课题,用行动研究的方式,学习、研究、反思、实践。

每节课后一个反思。学校重视教师的教学方案设计,更重视教后回顾、教学随笔、课后反思以及教学方案的二度设计。把它作为教学检查的重点和教研组交流的内容。

每人一本读书笔记。学校要求每位教师每学期阅读教育教学相关书籍,并写下读书笔记,每学期不少于一万字。读书做笔记,渐渐变为一线教师的自觉行为。

每学期一篇论文。每学期写一篇有研究价值的案例或能代表自己一个阶段研修水平的论文是学校布置给教师的假期作业。

学校千方百计地给教师创造良好的科研环境,下大力气改善办学条件,建设了高档次的教师电子备课室、教师阅览室,购买了大量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书籍、音像资料,为每位教师订阅学科报刊。同时,注重增加对外联系与沟通,给老师们提供施展才华的机会。做研究型教师已成为教师的教育追求,2003年6月以来,北戴河中学教师荣获各级各类教育教学成果总计424项。学校扎实开展校本培训,落实科研先导,受到了省、市教育管理部门的充分肯定,为学校的内涵发展注入了不竭动力。


办学理念

  • 营建“全员德育”育人氛围

先学做人,后学求知,以德立身,是北戴河中学的育人准则。学校把德育工作真正放在首位,下大力量积极营建“全员德育”的育人氛围。校领导在一切场合宣传“全员德育”理念,德育不只是德育处的事,不只是班主任的事,不只是学校领导的事,而是全体一线教师的事,也是其他教职员工的事。“学校无小事,事事皆教育”,就要做到学校的方方面面,学校的一切角落都为营建健康向上的精神家园而努力。为此,实行了德育“三制”原则:

—。依据“以德树德,以情动情,以志砺志,以行导行”的育人原则,把思想教育的任务分解给德育导师,让更多的老师关心、指导学生的思想、生活、心理和学习,形成既教书又育人、既管教又管导的学生思想工作模式。

——首遇责任制。要求所有教职员工在校内外凡是遇到学生权益受侵犯或学生违纪,都有责任及时应对,并当面教育,及时与学校相关部门沟通。

——德育预警制。通过各种合法手段,建立起学生思想动态、行为规范、心理健康等预警机制,一旦学生出现问题,预警网络即迅速反应,以便学校及时施教。

学校还采取了党支部配合监督、党员教师带头做德育导师等具体措施,保证“全员德育”落到实处。特别是班主任和德育导师对学生随时随地做大量艰苦细致的思想教育工作,使贫困生去掉了自卑,性格变得开朗、大气;单亲生排除了对异性同学的情感依赖,积极投入紧张的学习生活;学困生找到了学习动力和方法,急起直追;学优生寻找到了自身的弱点,更加踏实勤奋……许多学生入学时不谙事理、毛病百出,经过学校的不懈教育转化,日新月异,变化显著。

学校坚持以人为本的方针,关注每一位学生,尊重每一位学生,以包容之心对待学生,以欣赏鼓励的语言引导学生,把微笑送给每一位学生,在班级管理、课堂教学、总务后勤、食堂管理、宿舍管理等方面增添了许多人性化的成分,唤起了学生的自尊、自强。学校党支部、团委创建学生党校,使学生加深对中国共产党的认识,加深对祖国的热爱,进而加深对学习的热爱。利用党校这个教育平台,促进学生发展。2003年以来,党校培养毕业生512人,部分学生已成为中共预备党员或重点培养对象。学校的德育工作以活动为载体,内容丰富,时效性强。一系列的德育举措,促使学校形成了良好的校风,引来了区内外众多百姓的赞扬。

  • 给学生提供受用终身的优质教育

“责任,笃行,健康”是北戴河中学的校训。教师以“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主动发展”为己任,忠于职守,勤奋执着,为实现学校的健康发展而努力。学生人人树立责任意识,明确作为祖国未来的建设者应肩负的振兴民族的使命,明确作为公民对社会应尽的义务,明确作为子女对家庭应付出的回报,明确作为学生对母校应承担的责任。指导他们认认真真地做好每一件事,培养锲而不舍的精神和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培养健康的心理品质,锻炼健康的身体素质。师生以“责任”为动力,以“笃行”为准则,以“健康”为目标,共同雕琢北戴河中学这块璞玉。

办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基础的教育,办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教育,是实现学校办学方略的重要举措。因材施教,是实现优质教育的关键,也是北戴河中学的办学特色。北戴河中学从2003年起,以“自主学习、自主发展”课题为突破口,扎实开展课堂教学改革。宗旨是突出主体,把求知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语文组“主体参与”课堂教学研究、数学组“MM”教学方式和“自学导练”教学法,英语组“四位一体”教学法研究,文科综合组“让学生搜集信息,调查研究”的学习方式,理化生组将过去的演示实验变为学生动手实验……这些教学实践,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实现了对传统课堂教师一统的根本转变。在教学目标上,照顾全体,最大限度地挖掘每一位学生的学习潜力,以中等生促尖子生,带后进生,解决“两极分化”问题,不放弃对任何一个学生的教育,使每个层次的学生都有所得,真正做到优秀生更优,中等生发展,后进生转化,从而实现大面积丰收。

学校重视养成教育,重视良好行为习惯、学习习惯的培养。新生入学的军训,学生轮流值周制度,地面的“无泡泡糖”、“无纸屑”、桌面墙面的“无划痕”要求,卫生间工具的整齐摆放,食堂打饭的有序排队,住宿学生的文明公约以及礼仪教育等等,在明理的基础上严格要求学生,形成一致的校园准则,师生共同守护着北戴河中学这个精神家园。在学习习惯培养上更是颇具匠心,从高一开始多学科多方位锻造,从书写到朗读,从预习到作业,从学习各环节的把握到学习策略的实施,都有明确要求。这些如涓涓细流,连绵不绝,潜移默化于学生的头脑和行动中,逐渐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促进了学生整体的发展。


北戴河中学注重为学生创造高品位的学习环境。校园内亭亭如盖的梧桐,笔直排列的松柏,高大向上的白杨,郁郁葱葱的丁香,草坪、鲜花、曲径、凉亭,营造了读书修心的怡人环境。中西合璧的新建楼群,宛如展翅欲飞的彩凤,“凤头”是办公楼,体现管理的重要作用;“凤身”是教学楼,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凤尾”是实验楼,体现科技是发展的有力保障。建筑理念与学校的办学理念吻合,预示着学校向更高处腾飞,给学生以无声的鼓舞。学校在教学楼、实验楼、宿舍楼、餐厅精心布置了醒目美观催人奋进的宣传画和助人向上的名人名言;橱窗陈列着优秀教师、优秀学生、校园活动的照片;走廊开辟了“信息交流专栏”,让学生将自己获取的新知识公布在专栏上互相交流;各教室安装了电视,大课间播放“时事新闻”、“世界各地”、“人与自然”、“名人传记”和世界名曲等;晚饭后开放图书阅览室,让学生在书海中遨游。


学校注重让更多的社会资源走进学生成长的世界。长期以来,依靠社会各方面的力量,积极争取社会各界和家长的支持配合,优化学生的成长环境。每学期召开家长委员会会议,共商学校发展大计;每学期家长参加课堂教学研讨,通过师生家长互动,探索课堂教学的改进方法;每学期召开两次家长座谈会,共同交流新时期家庭教育经验,将心理教育引入家庭教育之中。学校还与社区协同配合,积极创设和谐的育人大环境。学校还多次组织学生走出学校,走向社会,参观国家重点建设工程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多次请英模和校友来校作报告,开阔学生的视野、培养情操。

“科研兴校,内涵发展,追求卓越”,在北戴河中学,这绝不是一句口号,不是附庸时尚,更没有任何功利色彩。每一个词语,都可以用他们非常精彩的行动来诠释;每个词语的背后,都有他们长长的、曲折而坚实的脚印。扎实积累,潜心执教是北戴河中学人追求的风格。“不放弃每一个学生”,“为每一个学生提供受用终身的优质教育”,是他们对社会、对家长、对学生的承诺,也是他们用生命捍卫的誓言。

八年来,北戴河中学由1998年的4个教学班、96名学生、36名教职工发展到24个教学班、1000余名学生、100位教职工;由“文革”后到1997年之间没有自己培养的大学生到高中重建后高考成绩连年攀升,为北戴河区培养了千余名高中毕业生,升入了高校的学生比率在三个城市区名列前茅,为增强北戴河区区位优势,提高北戴河区人口素质作出了贡献。几年来,北戴河中学先后被授予“河北省心理教育实验学校”、“河北省创新教育实验学校”、“北戴河区文明单位”、“秦皇岛市先进工会之家”、“秦皇岛市招生先进单位”“秦皇岛市校本研修示范校”“秦皇岛市德育先进学校”等荣誉称号。在“精品”这篇文章中,北戴河中学不断书写着辉煌。


所获荣誉

河北省示范性高中、河北省创新教育实验学校、河北省心理健康教育实验学校、市级首批示范性高中、北戴河区文明单位、秦皇岛食品卫生示范学校、河北省教育系统先进集体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用户协议  |  隐私政策  |  法律声明